陳鐘勤
(重慶市萬州沙河中學 重慶萬州 404000)
高中物理具有較強的實驗性,通過實驗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有利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同樣是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然而當前物理教學中的實驗內容并不多,很多的規(guī)律以及概念都是推導得到或是教師直接展示的,之所以會這樣,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最終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為了改善現狀,在物理教學中就可以采取低成本實驗的方式,其雖然成本低,但是物理內涵、聰明智慧、社會要求、教育價值和技術含量都不低,具有很大的應用空間。
在開發(fā)中要遵循有關的原則,主要包括:第一,直觀、明顯性原則。直觀就是要從實驗中直接觀察到物理過程,不用推理就可以展現物理本質;明顯性就是實驗效果要讓所有學生都能看清。第二,安全性原則。實驗前應該做好準備,熟悉器材和操作,消除影響因素,思考實驗中可能產生的意外,防止產生事故。第三,科學性原則。在開發(fā)中要明確實驗中的物理原理,有針對性的實施開發(fā)及設計[1]。實驗中也許會產生一定的誤差,但是不可以有科學性的錯誤。第四,針對性原則。開發(fā)和運用應該建立在清楚的教學目標基礎上,仔細的分析和目標有關的低成本材料,把握材料的物理特點以及性質。教師還應該結合學生的認知情況及年齡情況,合理的開發(fā)實驗,和學生的發(fā)展需求相適應。第五,簡單、可靠性原則。這就要求開發(fā)的低成本實驗使用的儀器以及操作流程要做到簡單明確。第六,啟發(fā)性原則。實驗選用生活中容易獲得的材料作為器材,通過實驗形象具體的展示抽象的知識,目的就是要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fā),讓其深入的把握物理本質。當產生的物理現象讓學生意外,就會形成認知方面的沖突,讓學生積極的思考。
低成本實驗中的材料不僅具有生活用途,還有相應的物理特征,比如,外觀形狀、導電性、透光性、規(guī)則特性等。在設計實驗時,應該先具體的分析材料的物理特征,合理的進行利用,優(yōu)化實驗方案的設計。方案設計好之后,就需要進行驗證,演示實驗,最終進行實驗總結。
重心是物理教學中的一個知識點,很多教師在教學中會通過懸掛法對物體的重心進行探究,但是這樣的方式下,學生的探究學習興趣較低,無法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通過運用低成本實驗,教師可以選擇常見的易拉罐以及水開展實驗,學生在生活中會有相應的經驗,空的易拉罐無法側立在桌子上,向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之后,側立到桌子上,其可以在桌子上保持平衡,這樣的現象能夠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提升其學習興趣。
空的易拉罐可以正常的靜止放到桌面上,這時其處在平衡的狀態(tài);而空的易拉罐無法正常側立到桌面上,其會向一邊倒去,無法平衡;將空易拉罐中裝入一定量的水,可以側立到桌面上,其處在平衡的狀態(tài)[2]。
空的易拉罐在桌子上時,其重心在幾何中心,這時桌面對于易拉罐有支持力,和其承受的重力屬于平衡力,所以,易拉罐是平衡的狀態(tài)。反之,空的易拉罐無法側立在桌面上,其重心也不在易拉罐的幾何中心,支持力與重力沒有在一條直線,處于不平衡狀態(tài)。加入水之后,易拉罐就會變成質量分布不均勻的體系,將其側立到桌面上,里面的水的質量可以改變重心位置,把重心的位置調節(jié)到和罐底接觸到支持力方向保持一致,二者符合平衡條件,所以,我們能夠看到其側立靜止在桌面,并沒有倒下。
在這個實驗中,選用的材料就是水以及易拉罐,這兩樣都是很容易得到的,成本很低,還可以循環(huán)利用,避免浪費資源。利用簡單的實驗裝置,學生會發(fā)現和自己的經驗相沖突,形成認知沖突,進而調動其探究的積極性。
在學習不均勻物體重心時,在學生不知道原理的情況下,看到易拉罐側立到桌面的現象,學生都會感到吃驚,這和其生活經驗有沖突,進而活躍學生的思維,學生會思考為什么,并產生探究欲望,想要動手實際操作[3]。在教師沒有講解知識時,學生可能會盲目的操作,很難讓易拉罐側立在桌面上,這時學生都會思考原因,教師要把握好引導的時機,讓學生意識到和水有關,明確是水讓易拉罐的質量分布發(fā)生了變化,引起體系重心改變,通過對水量的多少以及易拉罐傾斜的角度進行調整,讓其符合物體平衡的條件,這樣學生們也能讓易拉罐側立在桌面上。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實驗,實際探究多少水才能符合平衡條件,對其科學探究能力進行培養(yǎng)。
綜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全面的利用和開發(fā)低成本實驗,選擇身邊常見的普通物品做實驗,可以有效的降低實驗準備的難度,減少實驗成本,拉近學生和物理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生活和物理之間的緊密聯系,這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積極性。所以,教師日常應該積極的開發(fā)積累有益于學生理解知識的低成本實驗,幫助學生深入的理解知識,讓其從中獲得感性認識,并對學生的多方面能力進行培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