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蕾 張庭芳
2020年1月26日,國務院召開新聞發(fā)布會要求各地大中小學2020年春季學期延遲開學。1月29日,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各級教育部門正按教育部和當?shù)攸h委政府統(tǒng)一部署要求,全力防控,堅決防止疫情在學校蔓延,延期開學是其中的一項重要舉措。與此同時,各地教育部門也為服務保障防控疫情期間中小學校 “停課不停教、不停學”做了大量工作。
在這樣的背景下,全國都開始通過在線教學平臺實施教學,下面我們將從基礎學科的角度出發(fā),以郴州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談談網絡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
1 基礎學科的教學方法和目標
1.1基礎學科的教學方法
基礎學科作為通識學科,是對中學基礎學科的延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研修能力,為學生進入高職院校后學習其他專業(yè)課程提供了基礎,也為學生走向社會提供了"可持續(xù)發(fā)展性"?;A學科在教學方法上多采用講授法,翻轉課堂法,情景模擬法等等。但是由于基礎學科的動手能力相對較弱,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失去興趣,缺乏學習的主動性。
1.2基礎學科的教學目標
職業(yè)核心能力和素質需求為導向,以通識能力為核心,以學生主體的實踐為基點,在注重基礎學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審美性的同時,突出實用性,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學生的競爭力,從而有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與發(fā)展。
2 疫情期間主要教學手段
疫情期間,主要通過網絡平臺實施教學。根據(jù)百度統(tǒng)計,疫情期間全國有17家網絡平臺為教師和學生提供課程服務,如:中國大學MOOC、學堂在線、智慧樹、超星學習通、學銀在線、好大學在線等等。
我校采用的是超星學習通平臺,本文將通過學習通反饋的數(shù)據(jù)來研究疫情期間教學的問題。
3 基礎學科與網絡教學的結合
響應“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基礎學科必須要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教學,通過對基礎學科教學方法的調查,有采用課程直播、課堂作業(yè)展示兩種方式進行。
3.1 課程直播
利用直播平臺如騰訊會議、騰訊課堂等,通過屏幕共享的方式將課件和學習資料、視頻等展示給學生,在PPT上畫出重點,讓學生學習的時候看得更清楚、直接。同時直接點名回答,實時檢查學習效果。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直面教師,有學習的壓迫感,也可以實時為學生答疑解惑,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
3.2 課后作業(yè)
利用課后作業(yè)來檢查學生的重難點掌握程度,了解知識點的遺漏之處,方便教師及時進行修正和重點講解。學生用過課后作業(yè)可以檢驗課堂學習成果,查漏補缺。
4 線上教學出現(xiàn)的問題
4.1 教學過程不連貫
線上教學需要學生有較強的自覺能力,教師雖然會進行講解和布置作業(yè),但是教師看不到學生的聽課反應,不知道學生在哪個知識點卡殼。這就需要學生全神貫注,及時提出問題。疫情期間,學生的懶惰情緒明顯上升,尤其在早上第一堂課,簽到所花費的時間最長。
4.2 學生注意力不集中
線上學習需要學生更為主動。平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禁止使用手機,以避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線上學習,學生有了手機后,就會對學習內容不感興趣,敷衍式學習。
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學生還是能夠獨自完成測試,一些學生需要借助網絡資源來完成,個別學生則是每題必問。
4.3 師生互動明顯下降
線上學習大大降低了教師和學生之間互動的頻率,很多平常積極的學生,突然面對手機屏幕后,就產生了陌生感,也感受不到課程的吸引力。很多時候,教師拋出一個問題,學生很久才會有回復,而這些時間大大消解了教師和學生對于課堂的興趣。
4.4 學生學習迷茫,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
相比線下學習,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程較為熟悉。線上學習后,學生有大量時間可以上網,很多就會喪失學習的主動性。許多學生沒有學習時間的管理規(guī)劃,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效果下降。
4.5 線上資源較少,教學材料不豐富
從線下教學轉向線上教學,最大的挑戰(zhàn)之一來自于線上資源的匱乏。網絡資源雖然豐富,但是需要教師進行加工和整合,以我們使用的超星學習通為例,許多課程都沒有教學視頻、圖片等教學資源。教師在教學初期,還會有軟件操作上的困難。調查發(fā)現(xiàn),有50%的老師表示不會熟練使用軟件,有10%的老師提出完全不會使用。因此,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和軟件操作能力勢在必行。
4.6 課堂管理難度增加
教師在線上教育時,面臨的很大一個問題是課堂管理的缺失。根據(jù)我校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48%的教師認為課堂管理存在難度。他們提出在課堂中會存在學生回應延遲,點名找不到人,教學效果跟蹤困難等問題。相比于線下課程,線上課堂的管理難度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