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克飛
站在法國波爾多的“ 水鏡”前,只見人頭涌動。不管大人小孩,都赤著腳踏入水中,孩子們在嬉戲,甚至大笑著在水中赤身翻滾。陽光打在水面上,投射著天空的顏色,以至于目力所及之處,水面似乎與藍天相接?!八R”一側是穿過波爾多的加隆河,另一側的路易八世大道順著加隆河的曲線畫出美麗弧度,一排古樸建筑沿街而立,教堂尖塔散落其中。也正因這美麗弧度,加隆河岸的波爾多老城被稱為“月之港”,并因歷史建筑眾多而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整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
這個3500平方米的“水鏡”,水面其實只有幾厘米深,卻是波爾多人最愛的樂園。每逢夏季,人工噴泉會將這片廣場變成“水鏡”,供人們嬉水。
“水鏡”是交易所廣場的一部分,后者由法國皇室設計師安吉-雅克·加布里埃爾設計,原是獻給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皇家廣場,興建于1730年到1775年,當時主要用于接待從加隆河乘船而來的貴賓。這是極具法國古典主義美的廣場,三座完全對稱的18世紀宮廷式建筑面朝加隆河。一側的交易所是昔日波爾多的國際貿(mào)易中心,與之相對的包稅所直至今天仍供波爾多稅務部門使用,其中一部分被辟為海關博物館。廣場中央有一座三女神噴泉,安放于1869年,出自維斯孔蒂之手——這位出生于意大利的法國雕塑家,最著名的設計作品是拿破侖陵墓。
“水鏡”除了供人嬉戲,還有另一個作用:每當夜晚,交易所、包稅所與二者中間的主樓一同亮起燈光,然后倒映于“鏡面”上,成為波爾多最迷人的夜景標志。
說起波爾多,許多人的第一反應便是葡萄酒。位于法國西南部的波爾多,與法國東部的勃艮第并稱世界葡萄酒“雙璧”。圍繞著波爾多,遍布眾多迷人酒鄉(xiāng)與頂級酒莊,堪稱完美,魅力無法阻擋。但也正因如此,許多人忽視了波爾多本身。而這座多少被葡萄酒耽誤的城市,曾被《孤獨星球》評為全球最佳旅行地之一。
波爾多最著名的廣場并非以精致為美的交易所廣場,而是以大著稱的梅花廣場。它距離交易所廣場不過幾分鐘腳程,12.6萬平方米的面積,使之成為法國第一大、歐盟第二大廣場。相比交易所廣場,梅花廣場真的很“原始”,是一個毫無遮擋的沙土廣場。但若是運氣好,可以碰上廣場集市的話,熱鬧程度同樣在歐洲廣場集市里數(shù)得著。
頂著烈日踏上廣場,眼睛幾乎都睜不開。廣場的特殊造型必須航拍才可得見,廣場周圍的樹木將之圈為長方形加半圓形的組合。因為原名Quinconce在法語里有“樹按梅花形狀栽培的道路”的意思,“梅花廣場”之名由此而來。
廣場東側臨近加隆河處,有兩個帶有雕塑的華表圓柱,分別象征商業(yè)和航海,上面的蒙田和孟德斯鳩大理石雕像增建于1858年,以示對這兩位生于波爾多之先賢的敬意。
廣場另一側有一座更高也更華麗的圓柱,被雕塑和水池所圍繞。頂端是自由女神青銅像,圓柱潔白修長,基座兩側各有一只象征法國的公雞,還有擬人化的波爾多雕像,下方兩座噴泉分別代表流經(jīng)波爾多的加隆河與多爾多涅河。這座修建于1894年到1902年之間的紀念柱正是著名的吉倫特派紀念碑,用來紀念法國大革命期間被殺害的吉倫特派成員,同時慶祝共和國的成立。
圣安德烈大教堂
波爾多石橋
“水鏡”廣場
如今最能展現(xiàn)波爾多輝煌歷史的當屬1780年4月17日開幕的大劇院,設計者維克多·路易斯憑借這件作品奪得大獎,其設計作品還有巴黎的皇家宮殿和法蘭西劇院。這座圣殿式建筑立面為新古典主義風格,12根科林斯巨柱構成柱廊,頂部有12尊雕像,分別是九位繆斯女神,還有朱諾、維納斯和密涅瓦。它是歐洲最古老的未被燒毀或需要重建的木框架歌劇院,也因此彌足珍貴。
大劇院對面的船頭形建筑,便是波爾多葡萄酒之家。波爾多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加隆河與多爾多涅河在此交錯,匯入浩瀚大西洋。多河、近海,加上穩(wěn)定的溫和氣候,輔以強勁海風與排水性極佳的石灰?guī)r土壤,合力構成舉世無雙的葡萄種植與釀造環(huán)境。葡萄酒之家本是一棟18世紀的宅邸,不但可提供琳瑯滿目的酒單與優(yōu)雅品酒環(huán)境,還能提供波爾多地區(qū)的酒莊信息,是許多探訪者的起點。
大劇院與葡萄酒之家所在的比克特瓦爾廣場,呈放射性向周邊延伸,其中最著名的當屬當?shù)刈顭狒[的步行街——圣凱瑟琳路。路口廣場有一座建于1715年的噴泉,裝飾著四位守護圣人的雕像,如今已面目難辨。
這片街區(qū)由狹窄老街組成,也是波爾多最迷人之處。清一色土黃色石材墻身的建筑位于道路兩側,多半是古典主義與新古典主義風格,配有精美的鐵藝欄桿。當然,這古樸歷史感與光鮮靚麗兼具的街區(qū)風格也得來不易,波爾多在歷史上曾被稱為“睡美人”,這可不是贊美,而是因為它的所有美與繁華都被擁堵交通、骯臟環(huán)境與糟糕規(guī)劃所遮掩。直至近幾十年來,波爾多人下定決心大力改造,才讓舊時明珠不再蒙塵。
走出這片街區(qū)更會豁然開朗,來到波爾多老城最開闊的地帶。波爾多市政廳便位于此處,與之相對的圣安德烈大教堂矗立于路旁,占據(jù)著老城制高點。它是波爾多最大的主教堂,也是歷史上首個為紀念十二使徒之一圣安德烈所興建的教堂。
與大多數(shù)教堂不同的是,圣安德烈大教堂的鐘樓與教堂主建筑并非一體, 而是一座立于教堂旁的獨立建筑, 也就是波爾多人最愛的佩貝朗塔,這個名字來自15世紀時的波爾多大主教佩貝朗。鐘樓高66米,頂部有圣母雕像裝飾。之所以要與教堂本體分離,是因為鐘樓內(nèi)部的巨鐘“威力”太大,為避免鐘聲的振動破壞教堂建筑才有如此設置。
藍天之下,圣安德烈大教堂與佩貝朗塔雄偉而美麗。市政廳一側的建筑多是餐廳與咖啡館,于我而言,在波爾多的最愜意之事便是坐在露天座位上,一邊以波爾多葡萄酒搭配當?shù)亓侠?,一邊欣賞這兩座哥特式建筑的每個細節(jié)。
白慕禪//摘自《中國新聞周刊》2021年第4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