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華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西山中心小學 江蘇蘇州 215111)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網(wǎng)絡和多媒體的發(fā)展,對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知識是有限的,但知識是無限的,信息技術可以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知識和信息,讓學生掌握信息技術方法,具備信息技術能力。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有一定的復雜性和難度,如果學生積極性不高,就很難學會相關理論知識和技術。
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和學生更關注需要參加考試的科目,對信息技術的重視程度不夠,這就導致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的精力投入都較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注重教學設計,對教學的思考不夠深入,教學目標也不夠明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效果較差。
由于部分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教育目標領會不夠深入,所以忽視了信息技術對學生綜合能力發(fā)展的重要性,教師在上課時也只是單純地講授計算機相關知識和理論,以及計算機的操作技能和簡單應用。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使得抽象的信息技術知識很難被學生真正理解,課堂也較為枯燥,學生無法很好地歸納和總結知識,所學到的知識以碎片化形式儲存,很容易被遺忘。
教師要在課堂上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小學信息技術的一些理論知識較為抽象和復雜,如果教師采取傳統(tǒng)講授式教學模式,讓學生被動地聽,學生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也很難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識[1]。所以,在課堂上,教師要以組織者和輔助者的身份出現(xiàn),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教師的任務則是幫助學生解決學生無法解決的問題。例如,學習“火柴人跳舞”這一課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預習,然后在課堂上先帶領學生學習造型和動畫、線條粗細、設置中心點、編寫腳本等概念和含義,還有一些操作的方法。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操作,在操作中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讓班級同學先嘗試解答,學生無法解決或理解有偏差時,教師可以及時解答和指正。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產(chǎn)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學生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2]。
信息技術是一門實用類學科,實踐是學習信息技術的重要途徑之一,而且,學生在實踐中更能感受到信息技術的樂趣。小學生對實踐課程的積極性遠高于理論講解的課程,而且,通過實踐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識。所以,教師在進行信息技術教育時要多開展實踐活動[3]。例如,在“畫正多邊形”這一課內容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帶領學生通過練習掌握技巧,讓學生動手操作,激發(fā)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
集思廣益對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有很大的幫助,也能幫助學生在主動學習的基礎上發(fā)展自己的學習能力,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啟發(fā)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在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和小組的同學互相交流,這樣一方面可以加深小組成員對該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能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索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上課時可以安排小組討論的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同時通過小組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這對學生信息技術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學習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學習“穿越迷宮”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然后給不同小組的同學分布不同的任務,并要求學生結合課本內容進行研究學習,通過引導,啟發(fā)學生思考和討論,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應重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帶領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學習信息技術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適應信息時代,學會利用信息技術輔助學習和獲取信息。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較為抽象的學科知識,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師要創(chuàng)新課堂,靈活開展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在新形勢下創(chuàng)新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基礎上,獲得學習能力,以及主動思考和探索的能力,主動將知識構建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