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雄文
粟裕家里除了地圖,還有一樣“鎮(zhèn)家之寶”——槍。槍是粟裕愛看地圖之外的另一大愛好。
解放軍準備裝備一種新型步槍,粟裕知道后,仔細研究,認為這種槍目前還不太適合裝備部隊。他說:“槍的射速太高,彈藥供應有一定的困難,現(xiàn)在的后勤保障能力跟不上?!?/p>
粟裕的長子這時已在部隊工作,聽說后,不大相信,趕緊翻閱資料,查對了許多數(shù)據(jù),最后不得不心服口服。按這種槍的射速,一個士兵攜帶的子彈,最多只能打兩分鐘,如果遠距離出擊,后勤供應困難,的確后果嚴重。顯然,粟裕的考慮是正確的。他曾說,看不出問題,或者不敢把看出的問題講出來,一旦打起仗來,我們這些老兵就會成為歷史罪人!
然而,這樣一個愛槍的老兵,最后也不得不與槍道別。20 世紀60 年代,中共中央決定各級領(lǐng)導私人保有的武器一律上交。粟裕的“珍寶”——槍,自然也不例外。他把槍擦得一塵不染,戀戀不舍地交給接收的人,再三說請他們保管好。接收的人走后,粟裕頹然而坐,悵然若失。
粟裕愛槍,當然不是獵奇或者有收藏癖,而是對逝去的戰(zhàn)爭歲月深切的懷念,也是“枕戈待旦”,時刻準備再上疆場。
粟裕不僅愛槍,而且善射,彈無虛發(fā)。打槍首先需要臂力,粟裕臂力驚人。粟裕少年時代就有些武功底子。加入葉挺部隊后,他刻苦練過手勁、臂力,不久就能單手舉槍,能一次舉上20 分鐘。
1950 年,粟裕到蘇聯(lián)治病,一位有名的按摩師聽說他的手勁大,特意上門找他比試,結(jié)果難分上下,令靠手勁吃飯的按摩師大吃一驚。有這能耐,粟裕的瞄準和射擊就相當精確。
一次視察訓練場時,粟裕走到一個戰(zhàn)士前面,拿出一枚硬幣,放在他的槍的準星上,命令他射擊。戰(zhàn)士的扳機一扣,硬幣應聲落地。粟裕當即取過槍支,臥姿趴下,又將硬幣放到槍的準星上,連續(xù)擊發(fā),硬幣卻紋絲不動。在場的戰(zhàn)士嘆服不已。
1934 年12 月,紅十軍團設(shè)伏安徽譚家橋。14 日上午,王耀武所部補充一旅第二團首先進入伏擊圈,紅軍躍身而起,攻勢猛烈。敵團長周志道忙叫號兵吹號,呼叫援兵。粟裕見狀,從一個戰(zhàn)士手中接過步槍,抬手一槍,敵方號兵應聲而倒。周志道叫來第二個號兵,粟裕再發(fā)一槍,號兵又被擊斃。隨后,粟裕不容周志道再叫,第三槍將周志道打成重傷,昏死過去。
此戰(zhàn),紅十軍團雖然最終失利,但一提到這次遭遇的“狙擊手”,多年后的周志道還心有余悸。在他看來,即便1948 年11 月,擔任黃百韜第七兵團一〇〇軍軍長的他從粟裕參與指揮的淮海戰(zhàn)役中只身逃脫,也沒有如此驚險。
但粟裕作為軍事指揮將領(lǐng),這種親自操槍的經(jīng)歷不多。只有在新中國成立后,有機會時才偶爾露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