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致
在人們眼中,養(yǎng)父母是怎樣的形象?8400多個日夜有多漫長?
對于第八屆全國孝老愛親模范、國家稅務(wù)總局重慶市涪陵區(qū)稅務(wù)局老干部科二級主辦徐玲玲來說,23年時間并不漫長,那里面飽含著用拳拳孝心回報養(yǎng)父母的最純粹的親情。
一點一滴凝成親情
出生于1970年的徐玲玲,在1歲時和養(yǎng)父母組成了三口之家,父親是會計,母親是教師。在這樣一個有文化、有溫暖的家庭里,徐玲玲過上了“小公主”般的生活。
小時候,親情對于徐玲玲而言是一個大背篼。
四五歲時,患有兒童哮喘的徐玲玲需要經(jīng)常去醫(yī)院。在她的印象里,發(fā)病時候的天氣總是寒風(fēng)料峭、霧氣蒙蒙,父親用寬厚的肩背托起大大的背篼,母親在旁邊扶著,裝著她便往醫(yī)院趕。盡管她因身體不適而不停扭動,盡管那條山路直上直下非常難走,父母卻沒有一句怨言。
上學(xué)時,親情對于徐玲玲而言是早上的面條、是夏日的番茄蜜。
每天早上徐玲玲都會在家門口踱步讀書,而母親就在廚房里忙碌,算好上學(xué)時間為她做上一碗熱騰騰的面條。夏天,母親用白糖和番茄做上一碗甜蜜蜜涼絲絲的番茄蜜,迎接徐玲玲放學(xué)歸家。
住校時,親情對于徐玲玲而言是兜里的一把糖果。
作為“嬌養(yǎng)”長大的孩子,徐玲玲每次回家只需要負責(zé)睡覺、吃飯、玩耍,父親則會在她返校前幫她打包收拾好行李,在包里塞上滿滿當當?shù)奶枪阕?。徐玲玲每次都背著一大包父母的關(guān)心和疼愛回到學(xué)校,再投入學(xué)習(xí)。
“他們從來不把喜歡和愛掛在嘴上,但我能從他們一言一行中感受到?!被貞浧疬^往細節(jié),股股熱流充盈著徐玲玲的心田,“我的爸爸媽媽幾十年來都對我無私且包容?!?/p>
不是親生卻勝似親生,父母將徐玲玲捧在手心20多年,用如油春雨般的愛澆灌著她。父母從不求回報,只想對她好。
千鈞之擔落在肩頭
1998年,變故突降這個幸福的家庭。
年過花甲的父親突然中風(fēng)癱瘓。倔強的老人一開始以為自己很快便能康復(fù),不想讓女兒擔心,便將病情隱瞞下來。一個禮拜后,徐玲玲才從父親同事處得到消息。震驚不已的她,一下班便立即出發(fā),乘船去醫(yī)院看望父親。
“我當時腳都軟了,走都走不動?!毙炝崃峄貞?。
一開始,母親幫忙照顧父親的起居,徐玲玲就利用周末和丈夫兒子一同陪伴父親,帶他四處求醫(yī)。但母親年事漸高,病痛不斷,近幾年患上了阿爾茲海默癥,后來還因意外跌倒失去行動能力。
“親情就是平時好好生活,但在父母需要時,毫無保留地成為他們的依靠,陪在他們身邊?!备赣H高大的身軀倒下了,母親體弱多病,重擔落在了徐玲玲那從未經(jīng)受過風(fēng)雨的肩頭。她成為家里的“頂梁柱”,和丈夫一起開始照顧兩位老人。
“從小到大,我連洗碗做飯都不會,但是這些我都可以學(xué)?!毙炝崃嵴f。
第一次面對父親大小便失禁后待清洗的衣物時,徐玲玲內(nèi)心有過崩潰,但她很快拾掇好心情,清楚已經(jīng)到了該自己照顧父親的時刻,擼起袖子嘗試著洗好了第一條褲子。如今,為父親沐浴、修腳、按摩、做飯……樁樁件件,從生疏到熟練,現(xiàn)在徐玲玲為父親做完一套按摩僅需半個小時。
除了癱瘓,父親的心血管疾病也令徐玲玲憂心不已。因為突然發(fā)病而半夜陪父親跑醫(yī)院急診的次數(shù)不知凡幾,每到這時徐玲玲便目不交睫地徹夜陪護。
2001年除夕,父親的嘴竟然歪斜了,全家上下亂成一鍋粥,慌亂中的徐玲玲一時忘記了制氧機的操作方法。她告訴自己,在場的人中只有自己會操作,一定要鎮(zhèn)靜下來,她深呼吸恢復(fù)冷靜,一番快速操作后,終于及時給父親輸上氧氣,并送醫(yī)院搶救,挽回了父親的生命。
父母需要照顧,但工作也不能落下。徐玲玲當時所在的部門一個月要處理多個涉稅案件,但她仍決定報考中級會計職稱提升自己。在備考的日子里,她每天在單位兢兢業(yè)業(yè)地完成工作后,回家做好飯,再趕赴醫(yī)院照料父親,一直忙碌到晚上10點才能開始復(fù)習(xí)考試資料。
“那時我媽媽已經(jīng)完全沒法幫我了。我每天都‘連軸轉(zhuǎn)’,從來沒在凌晨2點前睡過覺,頭發(fā)都掉了好多。”徐玲玲感慨地說,“但是我這個人要做一件事就要盡力做好,所以也熬過來了?!?/p>
最終,徐玲玲在兩年內(nèi),相繼取得了中級會計職稱和稅務(wù)師執(zhí)業(yè)資格證書。
在崗位上,徐玲玲幾乎沒有談起過家里的困難,而是永遠以蓬勃之姿完成工作,同時還會在閑暇之時,與同事們一起運動、鍛煉身體。
微小日常寫出大“孝”
生病后,父親一時很難接受身體上的變化。那段時日里,父親總是把“活天天”掛在嘴邊,仿佛今天過完,就沒有明天,因此,每天吃什么穿什么有什么新鮮事物對他而言都不重要。
徐玲玲意識到不僅要讓父親活下去,還要讓他的精神世界豐富起來:“我告訴他,既然說‘活天天’,那就把每一天都活好、活出質(zhì)量?!?/p>
為了方便父親生活,早在2001年,徐玲玲就在家里安裝了彼時還很少見的電動窗簾,讓他不用移動就可以遙控窗簾。除此之外,她還購置了電腦和手機,并教會父親使用,“他現(xiàn)在天天都要上網(wǎng),最喜歡看新聞和聽音樂”。
漸漸地,父親不再完全依賴旁人,開始自己用左手刷牙、疊被、寫字、吃飯等。做著這些力所能及的事,老人的內(nèi)心充實而有成就感。
父母垂垂老去,兒子也在漸漸長大。在徐玲玲的言傳身教下,空閑時,兒子也經(jīng)常去看望外公外婆。按摩修腳已經(jīng)是徐玲玲全家的必備技能,長大成人的兒子除了帶他們出去散心,也會毫無芥蒂地給他們修腳。
而今,徐玲玲的父親已是90多歲的高齡了。他的主治醫(yī)生曾驚訝地說,這是他見過的年齡最大、體征最優(yōu)、精氣神最好的臥床病人。
對于獲得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榮譽稱號,徐玲玲既感到榮幸,但又覺得是不虞之譽。在她看來,這23年的照顧并不算什么“豐功偉績”,她只是平凡地做著每一個人都在做的日常小事,其中還有丈夫和兒子鼎力支持,她的生活并不困苦。
是的,徐玲玲做的的確都是一些日常小事,但一件件周而復(fù)始的日常匯集起來,卻書寫出一個大大的“孝”字。這“平凡”的一家人,在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萬家燈火中凝成了柔和溫暖而又積極向上的光,照亮了前路,溫暖了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