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偉琴
【摘要】群文閱讀教學簡稱為群文閱讀,是近幾年在語文教學中興起的一種新的閱讀教學模式。初中語文采用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文章基于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意義及策略展開論述,以期為廣大教師提供參考。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意義;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05—0082—02
隨著我國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初中語文教學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和新的要求。由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仍然深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也無法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這種情況下群文閱讀應運而生。所謂群文閱讀,是群文閱讀教學的簡稱,是指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根據(jù)一定的主題選擇一組文章展開閱讀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豐富語文課的閱讀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探究性學習的動力,這種語文閱讀教學模式一經(jīng)提出,就受到語文教師的高度重視[1]。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方式有單文閱讀、多文閱讀及整本書閱讀三種,群文閱讀是在多文閱讀基礎上發(fā)展形成的一種能夠適應新課改要求的閱讀教學方式。雖然這種閱讀教學模式具有諸多優(yōu)點,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閱讀技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但是群文閱讀屬于新興教學模式,還需要進行大量的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進行驗證。下面,筆者結(jié)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意義
1.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一直以來都是語文學習的有效途徑。閱讀能力是基礎,是學生語文學習的核心能力。如果沒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學生的表達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寫作能力也就無從談起。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采用群文閱讀,學生要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閱讀一組文章,并且需要完成相應的任務。相比于過去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群文閱讀要求學生閱讀更多的文章,就會促使學生改進閱讀習慣,主動尋找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進而提高效率,拓展思維。在這種方式的不斷訓練和強化之下,學生的閱讀速度、閱讀技巧和理解能力也會有顯著提升[2]。
2.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中,教師通常采用單篇講解的方式進行授課。這種閱讀教學方式,有利于教師引導學生精讀課文,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并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但是這種閱讀教學方式深度有余,而廣度不足,學生能夠接觸到的語文知識范圍有限。群文閱讀教學,在一定的主題之下,一般會有三到五篇文章讓學生進行閱讀,這樣可以極大地擴寬學生的閱讀范圍,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語文知識。長此以往,學生在大量閱讀過程中儲備下來的語文知識又可以在寫作、口語表達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3.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采用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群文閱讀一個中心議題下的三到五篇文章,既存在相同之處,又存在不同之處。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學生進行求同存異的辯論,最終達成議題,這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集中鍛煉[3]。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通過整合文本,預留問題,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主動進行思考,尋找答案,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還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閱讀思維。
二、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1.明確閱讀主題,精準定位。明確閱讀主題,精準定位,是開展群文閱讀的基礎。如果沒有明確的中心議題,教師就無法篩選出一組文章進行群文閱讀教學。即使教師強行將一組文章放在一起展開群文閱讀,也是一盤散沙,不能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因此,開展群文閱讀,首要的任務就是教師要確定一個中心議題,即明確閱讀主題。然后,圍繞這個中心議題,教師要篩選文章,提取信息,精心設計教學方案,最后才能開展閱讀教學。教師確定的中心議題要與教學大綱以及教學目標契合,選擇的文章之間要有緊密聯(lián)系。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所選文章的時候,學生的注意力應該指向中心議題[4]。比如,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入選了《秋天的懷念》《散步》《金色花》《荷葉·母親》四篇散文或散文詩,這幾篇課文從不同角度抒寫了親人之間真摯動人的感情。教師在本單元開展群文閱讀時,要以“親情”作為中心議題,引導學生感受和理解親情,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初中語文教材中單元編排是按照一定的題材范圍設計的,這對教師確定中心議題是有幫助的,教師可參考單元導讀來確定中心議題。
2.引導學生掌握多種閱讀方法。群文閱讀與傳統(tǒng)的單篇文章閱讀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學生需要閱讀的文章數(shù)量變多了。這種情況下,教師引導學生掌握多種閱讀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針對不同類型的文章,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運用不同的閱讀方法,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減輕學生的負擔。如果學生不能熟練掌握各種閱讀方法,面對任何類型的文章都采用同一種閱讀方法,那么采用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無疑給學生增加了負擔,這與當前提倡的素質(zhì)教育以及減輕學生負擔的教育趨勢背道而馳[5]。長此以往,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還會因此讓學生產(chǎn)生厭學心理,降低學生閱讀的興趣,可謂貽害無窮。為此,根據(jù)不同類型的文章,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掌握精讀、速讀、泛讀等各種不同的閱讀方法。在輔導學生掌握精讀方法時,要求學生反復閱讀,同時標注關(guān)鍵詞和中心語句,培養(yǎng)學生做批注的習慣,從而讓學生養(yǎng)成閱讀過程中動手、動腦的習慣。在輔導學生掌握速讀方法時,要引導學生在粗略閱讀文章的基礎上弄清主要觀點以及文章大意。而在輔導學生掌握泛讀方法時,要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博采眾長,從而拓寬閱讀范圍。此外,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比閱讀的能力,這是完成群文閱讀的必經(jīng)之路。在群文閱讀教學中,首先,學生要采用精讀、速讀、泛讀等各種基本的閱讀方法,完成教師選定的閱讀文本,然后師生圍繞中心議題整合提煉,對比異同,最終達成議題。
3.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在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中,一般采用單篇精讀的閱讀教學方式,師生圍繞一篇課文精講細讀,學生也比較習慣這種學習方式。但是,群文閱讀一般需要學生閱讀三到五篇文章,在課堂上不可能留出足夠多的時間讓學生來完成閱讀。這種情況下,教師就需要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為了在課堂上讓學生有更充足的時間圍繞議題進行探究學習,從而更好地完成群文閱讀,課外閱讀也是必要的。課外閱讀可以安排在課前預習階段,也可以安排在課后復習鞏固階段,具體要視教學設計情況而定。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語文閱讀教學在其中發(fā)揮的作用是有限的。為此,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課外閱讀不同風格、不同類型的文章,堅持不懈地閱讀,從而在閱讀中受益。比如,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這一單元節(jié)選的是我國明清時期的經(jīng)典長篇小說中的精彩片段,其中有選自《水滸傳》的《智取生辰綱》,有選自《儒林外史》的《范進中舉》,有選自《三國演義》的《三顧茅廬》,有選自《紅樓夢》的《劉姥姥進大觀園》。這些選文都比較長,如果將閱讀文本的環(huán)節(jié)放在課堂上,那么就要占用大部分課堂時間,其他授課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就會受到擠壓,這是不合理的,為此,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外完成對選文的閱讀。只有這樣,在課堂上,教師才可以有充足的時間從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議題開展群文閱讀,引導學生掌握肖像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細節(jié)描寫等不同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進而達成議題。在結(jié)束這一單元的學習之后,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在課外依據(jù)自己的興趣進行《水滸傳》《儒林外史》等整本書閱讀,將課內(nèi)閱讀教學延伸到課外學生自主閱讀,將課堂上學到的閱讀技能延伸到課外閱讀中,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總之,群文閱讀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優(yōu)勢是非常突出的,學生的閱讀能力、語文素養(yǎng)、思維能力都能借助群文閱讀得到極大的提升或鍛煉。但是在具體運用時也不可太過偏重,以免忽略了其他的閱讀教學模式。初中語文教師應該根據(jù)教學大綱以及教學目標合理選用單篇閱讀和群文閱讀等不同的閱讀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余莉莉.群文閱讀應追求以“量”見“質(zhì)”——中學語文課堂群文閱讀模式的應用[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0(12):62-63.
[2]柳懿宸.中學語文群文閱讀初探[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05):85.
[3]田積山,崔曉菊.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探究[J].成才之路,2020(24):110-111.
[4]邱建秀.探訪群文時代聚焦閱讀課堂[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20(21):13-14.
[5]吳姣,孫國勇.課內(nèi)外結(jié)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群文閱讀之課內(nèi)與課外閱讀相結(jié)合的策略探究[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0(06):29-30.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