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工作中,學會勞逸結合是每個上班族的必備技能。有的人覺得自己太忙了,休息簡直浪費時間。但如果大腦長時間緊繃,非常不利于效率和產(chǎn)出。建議“打工人”都要重視休息的作用,記住下面5點:
見縫插針休息
有些上班族忙起來連吃午飯都要狼吞虎咽趕時間。對這些人來說,不管是什么方式,只要能休息就好。美國一項心理學實驗中,研究者讓參與者集中注意力解決問題,維持45分鐘,其中一部分人有5分鐘的休息時間,可以玩手機、聽音樂、看視頻、閉目養(yǎng)神等。結果顯示,無論采取哪種方式,休息了5分鐘的人工作效率都比沒休息的要好。我們的工作也一樣,幾個小時的連續(xù)奮戰(zhàn)會讓你精疲力竭,記住“欲速則不達”“磨刀不誤砍柴工”。
換一個任務當休息
工作勞累時,可以做一些一直懶得做或沒時間做的事,比如洗碗、網(wǎng)購或翻一翻沒看完的書。心理學家稱這種做法為“有效拖延”。這些都是不太要緊的事,你做起來很輕松,同時這些事又是有意義的,你不會覺得自己完全偷懶、倦怠。這種身心上的放松也可視為一種休息。如果你在公司上班,可以偶爾收拾收拾辦公桌;如果是在家辦公,可以中途擦擦地,既得到了休息,又不至于讓心理能量熄火。
上午休息更好
很多人喜歡下午3點狀態(tài)低落的時候出去喝一杯咖啡,或者看一會兒新聞作為休息。但研究發(fā)現(xiàn),在上午休息效果更好。因為下午3點時你近乎筋疲力盡,休息一會兒效果不會很好,休息后也只能是做一些對腦力要求不高的事。上午人的注意力更為集中,早上10點或11點時休息一會兒,能讓你的工作效率再次達到高峰。
不用把休息當任務
有些人癡迷于定時定量地休息。比如所謂“番茄工作法”,每30分鐘必須休息5分鐘。其實不必這樣刻板,上班族不能不把休息當回事,也不必太把休息當回事。如果你的工作壓力不大,只要偶爾關注一下手頭事務即可,或者你工作時專心致志,忘記了時間,那就順其自然地工作下去。不用覺得“必須”休息,但如果真的累了,就得停下。
休息時要專心
工作結束后,你應該把休息當成要事來做。如果你在工作日已經(jīng)花很多時間看電子郵件,周末就不要再看,或者至少星期日晚上之前不看。周末就該把工作放在一邊,做些與工作完全無關的活動,如出門會會親朋好友、逛逛商店,讓身心徹底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