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今天,空姐依舊是搶手、時髦的職業(yè),她們的魅力總能引來羨慕的眼光。說起來,空姐的出現(xiàn)還不到一百年。美國波音公司的80A型高速客機出現(xiàn)在1928年前后,在運營初期,空運機構通過招聘安排了一些男青年上機服務。有一次,有個名叫埃倫·裘奇的女子自告奮勇前來應聘。她是舊金山一家醫(yī)院的護士,笑意甜美,儀態(tài)大方。負責招聘的考官覺得白衣天使對穩(wěn)定乘客情緒、應對乘客身體突發(fā)狀況會大有益處,于是,埃倫·裘奇順利通過面試。1930年5月15日,一架波音客機從舊金山起飛了,機上的埃倫·裘奇成為世界上第一位空中小姐。
我們話回中國。1929年的時候,國民政府與美國寇蒂斯·賴特飛機公司合作,成立了我國第一家民航公司——中國航空公司。此后,各地民航陸續(xù)組建并發(fā)展起來,但最初的各航線上也沒有空姐。在當時,飛機乘客主要是軍政官員、商家買辦,這一人群對服務的要求自然比較高,所以,能招募到綜合素質(zhì)優(yōu)異的年輕女子成為各家公司勢在必行之事。
招聘空姐的條件是比較嚴格的。1937年,歐亞航空公司(中德合作,1943年改組為中央航空公司)首次在《申報》上發(fā)布招聘廣告,其中要求女子的年齡在20歲至25歲之間,身高在1.5米至1.7米之間,體重在40公斤至59公斤之間,體貌端正,能講英語,還要有較好的讀寫能力。像這樣的標準,不知道留過洋的開明女子或交際場上的名媛能過關嗎?另外,國民政府在當時還專門開辦過空乘培訓班,旨在培養(yǎng)人才。
中國航空公司從1937年開始招募,直到1948年業(yè)務最興盛的時期也只挑選出20多名高素質(zhì)的空姐。就國內(nèi)整體而言,在新中國成立前,空姐的數(shù)量僅為200人左右。對空姐而言,天生麗質(zhì)是必須的,但這背后更需要善良、責任、勇敢和堅強。
民國時期的知名空姐魯美音便是如此。1940年10月29日,魯美音正在香港飛往重慶的飛機上,豈料途中收到防空警報,當她所在的飛機迫降昆明附近的一處機場時遭到幾架日本軍機掃射,魯美音幫助乘客盡快逃生,她自己最后一個才離開機艙,然而不幸遇難。事后《西風》雜志發(fā)起征文,以悼念這位英勇大義、盡職盡責的空姐。
(沈力薦自《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