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士棟,柳 薔,侯振生,張 微,崔 軍
(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北京 100176)
某公司購進某廠家同一型號籃式反應器多臺,用于細胞培養(yǎng)。該反應器是一種在位滅菌(SIP)不銹鋼生物反應器,用于生物制品生產。反應器采用PLC 程序控制系統,性能穩(wěn)定,能準確地自動控制溫度、轉速、pH、溶解氧濃度、液位、通氣量等各項參數指標。適用于各種傳代和原代動物細胞批培養(yǎng)、補料培養(yǎng)和連續(xù)灌注培養(yǎng)。既適用懸浮細胞培養(yǎng),也適用貼壁細胞培養(yǎng),可用于生產病毒疫苗、單克隆抗體和基因工程產品等。控制系統由西門子可編程控制PLC 為控制主機,西門子彩色觸摸屏為現場人機操作界面,PC 機為遠程監(jiān)控。整個控制系統性能先進穩(wěn)定,模塊化設計,維護簡易方便,包含自由組合的硬件和按需設計的軟件系統,滿足客戶的在細胞培養(yǎng)中的各種需要。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發(fā)現此設備存在著一些設計缺陷,造成染菌不徹底、滅菌程序中斷、零件易損、能源浪費等現象發(fā)生。經過對這些缺陷的升級、改造,目前所有設備運行良好,之前出現的問題全部解決。
設備滅菌時,要求所有與制品接觸部分均需進行高壓蒸汽滅菌。罐內及罐蓋上管線、取樣、送料管線,補料管線,均設置了溫度傳感器。在溫度傳感器布局上,發(fā)現4 個補料口未分別設置溫度探頭,而是四路匯總后設置1 個溫度探頭、1 個疏水器(圖1)。這種設計方式存在缺陷:①當任一或多個管路閥門故障,罐系統滅菌時,只要其中一根管路正常,傳感器溫度仍顯示正常的滅菌溫度,這會造成個別補料口在正常運行完畢滅菌程序后,實際補料口并未達到滅菌效果,從而引發(fā)培養(yǎng)物染菌;②由于快速補料口管徑為25 mm,其他補料口為15 mm,若同時滅菌時,先啟動快速補料口滅菌,會造成排汽管路壓力過大,致使其他3 路無法達到滅菌效果。
圖1 改造前的管路、溫度傳感器布局
改造方案:①每個支路設置1 個溫度探頭,滅菌時監(jiān)測4 個溫度(圖2);②4 路分別加裝疏水器,消除單一回路開啟造成的排放管路壓力過大問題。改造后消除了補料支路染菌風險。經過多批次培養(yǎng),反應器生產正常,無染菌、細胞生長良好。
圖2 改造后的管路、溫度傳感器布局
廠家之前設計的溫度控制系統的控溫方式為:①罐內需要降溫時,通過補液管路向夾套內補冷水,同時夾套中原有高溫水通過溢流口排放,達到降溫目的;②升溫時通過電加熱升高夾套中的水溫,使得罐溫升高。這種設計方案的優(yōu)點是硬件結構簡單,但是降溫時高溫水直排,不利于節(jié)能環(huán)保,浪費水資源。廠家對降溫過程進行改造,在夾套中串入1 個板式換熱器用于降溫(圖3),夾套水降溫過程中循環(huán)使用。改造前,每次自滅菌結束到罐溫達到37 ℃,需要排放近2000 L 水,按每月滅菌4 次計算,每臺設備每年節(jié)水100 t。
圖3 增加夾套循環(huán)板式換熱器
原設計方案中,爆破片安裝在罐壁上,高于使用體積,正常運行時未反映出此設計存在問題。設備運行半年中,出現多個罐的爆破閥出現滲液現象,開始認為是爆破片質量問題,但是更換后過一段時間爆破片又出現此現象。觀察反應器的使用過程,發(fā)現培養(yǎng)罐使用完畢對殘液進行滅菌后,部分罐壁會產生培養(yǎng)基干漬,操作人員會對此部分殘留進行清理,稍不注意就會觸碰到爆破片。觀察損壞的爆破片,表面會有稀疏的褶皺,經過一段時間,這些褶皺會由于應力集中產生漏點。根據這種情況,把爆破片轉移安裝到罐上封頭備用口,運行一年未發(fā)現有爆破片滲漏。
設備每次滅菌過程中,尾氣冷卻管線密封圈總會漏水,拆卸發(fā)現密封圈側面總有一溝槽,像高壓沖破造成的?,F場進行滅菌程序,發(fā)現程序運行中,尾氣冷媒管線進液、出液閥門均處于關閉狀態(tài)。滅菌過程中,被密封在管線中的液體升溫、壓力升高,造成密封圈被高壓沖破。更改滅菌程序閥門狀態(tài),滅菌過程關閉尾氣進液閥門、開啟回液閥門,故障消除。
在反應器滅菌過程中,根據多次滅菌過程監(jiān)控,發(fā)現滅菌時的壓力經常大于1.5 bar(0.15 MPa)甚至2.0 bar(0.2 MPa),但是滅菌溫度達不到要求(121 ℃)。檢查發(fā)現滅菌控制系統時,程序設定表層、深層同時進汽,表層進汽致使罐壓高于設定值,進汽閥門關閉,罐內液體無法升溫;手動關閉表層進汽,罐內液體升溫正常,這又造成表層通氣管道無法滅菌。根據這種情況更改程序,滅菌時深層進汽常開,表層進汽每10 s 開啟2 s、關閉8 s。經驗證,這樣設置后的表層管線滅菌徹底,液體升溫正常。
系統滅菌采用設置溫度點(100 ℃)以下,罐體夾套進工業(yè)蒸汽,罐體溫度超過控制點,夾套停止進汽,罐體內進純蒸汽方式。按此種方式控制,通常從設置點到達滅菌溫度(121 ℃)需20 min 左右,滅菌后罐內液面上升10%~15%(視純蒸汽供應情況)。根據既往工作經驗,協調廠家更改滅菌程序,調整為100 ℃以下夾套進工業(yè)蒸汽,超過100 ℃罐內進純蒸汽,夾套繼續(xù)進工業(yè)蒸汽。經調整程序,現100 ℃到121 ℃升溫時間一般控制在8 min 左右,滅菌后罐內液面上升小于5%(通常在2%)。
通過上述改造,目前公司所使用的25 套籃式反應器運行狀況良好,各參數符合生產需求,設備運行成本進一步降低,達到節(jié)能減排目的。消除設備運行故障,降低設備運行成本,提高設備效率是維修人員工作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