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祎
(蘇州市吳江區(qū)橫扇學校 江蘇蘇州 215224)
在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道德素養(yǎng)的最佳時期,語文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最佳學科,語文教材的文章質量非常高,有利于向學生傳輸深刻的思想觀念,更好地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將立德樹人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教學目標。教師將德育教育內容和語文知識相結合,在對學生進行文化知識教學的同時,將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滲透到教學中,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形成正確且優(yōu)秀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在進行語文文化知識教學的過程中,落實素質教育工作的滲透,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全面推進,立德樹人已經成為我國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同時也是所有教育工作的基礎。在教育教學中的立德樹人,教師要將社會主體核心價值融入教育工作中,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是對學生文化知識和文化技能等方面的培養(yǎng),而且更要注重學生的德育培養(yǎng),并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滲透,是為了能夠讓學生擁有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提高國人的道德素養(yǎng)和高尚的道德品質,這并不是一句好聽而響亮的口號,而是要真正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滲透教育,從學生小的時候進行優(yōu)秀道德品質培養(yǎng),為今后的道德品質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在這個階段他們有著很強的學習能力,同樣也是小學生道德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時期。學校和老師要注重在這個階段,給予學生在德育發(fā)展方面的正確引導,培養(yǎng)他們積極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都還小,這個時期學生的三觀和人格容易培養(yǎng),老師要抓住這個關鍵時期,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三觀和人格。
在教學中完成立德樹人的目標時,教師首先必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在日常和學生相處的一言一行中,給學生樹立優(yōu)秀的道德榜樣,給同學們展示什么是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小學教育階段的學生,處于身體和心理生長發(fā)育的最關鍵時期,這個階段學生有很強的好奇心,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他們會對教師、家長或者是感興趣的東西進行模仿,這個時候學生的可塑性極強,教師應該好好把握。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和德育內容相結合,使學生于無聲處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例如,在小學部編版語文教材,小學一年級下冊《吃水不忘挖井人》一文教學時,教導學生要有感恩思想,對于他人對我們的幫助要時刻牢記。這篇文章主要講述的是,毛澤東主席曾經在一個叫沙洲壩的村子居住,由于那個村子沒有水井,導致村民用水的話,要到距離村子很遠的地方去挑水,當毛澤東主席知道之后,帶領我們的解放軍戰(zhàn)士幫助村民挖了一口水井,村民們在很多年過去以后,都在想念毛主席,因為是他幫助村民解決了生活中的困難,給予了他們莫大的幫助。教師在文章教學之后,要教導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對于幫助我們的人,要有感恩的心。教師可以讓學生幫忙拿一盒粉筆,在學生完成之后,教師鄭重地和同學說一聲謝謝,感謝他的幫助,并告訴學生,別人給予我們的幫助有大有小,但不管是什么樣的幫助,我們都要心存感恩。在課堂教學之后,教師鼓勵學生回家之后,如果爸爸媽媽幫助自己做了什么事情,要記住和爸爸媽媽說謝謝,還可以監(jiān)督爸爸媽媽在生活中表現出的不足,主動提出問題所在,并監(jiān)督家長改正不足,形成家長榜樣,完成道德教育的滲透工作。
三、立德樹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
在小學階段的教學工作中,每一名學生都是一個單獨的學習個體,學生受到家庭、生活、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在學生思維、認知能力和行為習慣等方面都有著一定的不同,導致他們在語文學習方面的能力存在差異。教師要想更充分地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立德樹人教學理念,首先需要關注不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并對此進行分析,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并在教學中給予基礎差的同學足夠尊重,在這個基礎之上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讓學生實現身心健康的全面發(fā)展。
例如,在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小學二年級上冊《大禹治水》一文教學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建教學情景,以此來輔助教師完成教學,在教授語文文化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能有效地進行素質教育滲透工作。教師在對這一文章進行教學時,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向學生展示,發(fā)生洪水這種自然災害后,人們的房屋倒塌、大水淹沒莊稼、人們居無定所等慘烈景象,以此來突出大禹無私奉獻的精神。教師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出自己的感悟,通過課文深化無私奉獻精神對學生的精神品質影響,實現學生道德品質的升華。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課文,都蘊含著一些深刻的寓意和高尚的品質,值得老師根據這些教材中的課文內容,開展德育教育工作。教師要對這些德育素材全面地把握,并對它們充分地進行利用,這樣能夠讓在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工作事半功倍。在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下,伴隨著如今語文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師應當對現有的語文教材以新時代的視角進行深入挖掘,找出可利用的德育素材,對文章中蘊含的愛國教育、人文教育、感恩教育等,和德育教育相關的內容進行研究,能夠更靈活地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工作。
例如,在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小學二年級下冊《找春天》一文教學時,這篇文章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熱愛春天的情感,讓學生感受自然的美好,進而明白保護環(huán)境要從每一個人做起。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借助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滲透。在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教師耐心地向學生解釋,我們肆意踐踏草坪,就是在破壞春天的眉毛,如果是你的話,你愿意讓別人肆意毀壞你的眉毛嘛?還有早開的野花一朵兩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教師同樣可以和同學們講,我們隨意地采摘花朵,就是在傷害春天的眼睛,換作是你的話,你愿意讓別人傷害你的眼睛嗎?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如果我們隨隨便便地破壞環(huán)境,造成的后果就像我們隨意傷害自己的朋友一樣,這樣會讓我們失去朋友。這篇文章中還有很多類似這樣的語句,這些語句在使用擬人化手法寫作的同時,也描繪出一幅色彩鮮明、有聲有色的春天畫面,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多的閱讀體驗,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更好地完成德育教育工作的滲透。
自從教育改革之后,核心素養(yǎng)就是我國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任務,同時核心素養(yǎng)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基礎。教師應該在日常教學中,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然后讓他們在學習中互相幫助,培養(yǎng)學生團結寫作的同時,也能讓學生明白,自己有不足之處時,要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積極改正自己的缺點。
例如,在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小學六年級下冊《為人民服務》一文教學時,這篇文章主要說明,共產黨領導的隊伍,就是為人民的利益工作和服務的,在工作中有不足之處,誰都可以提出來,并及時吸取改正,讓整個民族都團結起來。在學習中也是這樣,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實踐活動,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的成員都分配有不同的任務。為了完成小組活動任務,學習基礎較好的同學會自發(fā)地幫助基礎弱的同學進行學習,這樣能夠讓學生之間產生更多的交流,培養(yǎng)學生樂于助人、知錯就改、團結互助等良好的道德品質。
統(tǒng)編教材中不僅有很多優(yōu)秀課文可以作為德育教育的載體,單元習作中也有很多德育方面的指向。而且比起課文更好的是,課文是現成的文本,是作者本人的情感體悟。而習作卻是學生自己真實的體會和感想,是真情實意的流露,能更好地起到立德樹人的效果。
例如,在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小學五年級上冊習作二《“漫畫”老師》的教學中,要求學生結合具體的事例寫出人物的特點,寫作對象是學生熟悉的老師。既然是“漫畫”老師,也就是說不能用平實的語言來描寫,而是要用夸張的手法、幽默的語言突出老師的特點。例如從來不穿裙子的英語老師、走路像風一樣的語文老師、一周只穿一身衣服的科學老師等。學生在寫作中為了表現老師的某一個特點,往往極盡夸張。比如有學生作文題目是《我的懶老師》,在作文中極力展現了老師的“懶”,如上課眼鏡滑到鼻頭上也懶得去扶一下,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去請教老師也懶得回答,反而把問題推給成績好的同學,連要考試了排座位也讓班委們自己看著辦,以此得出老師真“懶”的主題??墒抢蠋熣媸恰皯小眴??老師只是在想盡辦法給學生創(chuàng)造鍛煉的機會,這是老師巧妙的教育方法的體現。在習作指導中,要讓學生在掌握“漫畫”這一表現方式的同時,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在習作表達中切忌過分娛樂化,要將老師的真正目的用語言描寫出來,以此給學生樹立尊重老師、信任老師的價值觀。
在小學五年級上冊習作六《我想對您說》的教學中,習作要求是學生給自己的父母寫一封信,與他們真心“交談”。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往往會過多地從自身角度思考,認為父母不夠真正關心自己,更關心學習成績,在習作表達中更多地是向父母提出看法和建議,語氣存在情緒化。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關注和父母相處的具體細節(jié),指導學生用豐富的動詞、人物的對話把父母之愛寫具體。借助習作例文,指導學生換位思考。在和父母提出看法或建議時,要學會使用委婉的語氣。在教會學生交際型習作方法的同時,更要重視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讓學生尊重父母,理解父母,學會合適的溝通方式。
新冠疫情的突然出現,打亂了原有的教學教育部署,導致學校不能如期開學,學生只能在家接受線上教學。對學生進行線上教學時,在進行直播課程之前,教師要求學生在開課前10~15 min進行候課,檢查自己的學習工具和網絡情況,以免在教師進行授課時,出現網絡卡頓頻繁掉線等情況,影響授課質量,降低學習效率。教師進行線上教學時,課前要提醒學生關注課表安排,以自身為榜樣教育學生“守時”;課堂中教師尤其要發(fā)揮激勵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學生完成課后作業(yè)并提交時,教師也要及時完成線上作業(yè)和訂正的批改,對那些未能及時完成的同學,教師不可聽之任之,而要督促,培養(yǎng)他們“今日事今日畢”的良好習慣。與此同時,教師一定要吃透教材,能夠分清教學內容的主次,知道有哪些課程是可以通過預習或復習來完成的,不要占用線上教學時間,不僅做到了“停課不停學”,并且通過充分提高線上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自我覺醒,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踐行立德樹人使命。
在小學教育階段滲透立德樹人教育理念,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師在教學中的工作量和壓力,這對于教師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挑戰(zhàn),但同時也是提升教師自身教學素養(yǎng)的一個契機。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并不代表教師在原地踏步,而是教師和學生同時進步、提升的一個過程。在教育改革之后,非常重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工作,教師應該在日常的教學中,根據教學目標有目的、有計劃地完成德育工作。在語文德育課堂中,學生是整個課堂的主體,也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對象,而教師作為德育教育的組織者、實施者和引導者,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要對學生采用多種教育方式,豐富德育教育的內容,讓學生能夠切身實際的感受到,而不是一味地填鴨式灌輸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該將德育教育融入到教學中的每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以此來豐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
在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大背景下,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教師要更加深入地對語文教材進行發(fā)掘,通過更多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優(yōu)化手段,讓學生能夠從小學開始,學習語文文化知識的同時,接受優(yōu)秀道德品質的熏陶。經過本文上述的多種方式,讓立德樹人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以不同的面貌參與到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去,并以立德樹人為教育理念,進行小學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