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穀梁赤
晉獻公欲伐虢,荀息①曰:“君何不以屈產(chǎn)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公曰:“此晉國之寶也。如受吾幣而不借吾道,則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國之所以事大國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幣。如受吾幣而借吾道,則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廄而置之外廄也?!惫唬骸皩m之奇②存焉,必不使受之也。”荀息曰:“宮之奇之為人也,達心而懦,又少長于君,達心則其言略,懦則不能強諫,少長于君,則君輕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國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慮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惫旖璧蓝ル?。宮之奇諫曰:“晉國之侍者,其辭卑而幣重,必不便于虞。”虞公弗聽,遂受其幣而借之道。宮之奇諫曰:“語曰,脣亡則齒寒,其斯之謂與!”挈其妻子以奔曹。獻公亡虢,五年而后舉虞。荀息牽馬操璧而前曰:“璧則猶是也,而馬齒加長矣?!保ㄙ夜辏?/p>
(原文據(j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春秋穀梁傳譯注》)
【注釋】
①荀息:晉國大夫,足智多謀,晉獻公臨終前,任命荀息為相國。
②宮之奇:虞國大夫,富有遠見卓識。
【譯文】
晉獻公要攻打虢國,荀息說:“為什么不用北屈的馬和垂棘的玉向虞國借道?”晉獻公說:“這些可是我們晉國的寶貝。如果虞國接受了禮物,卻不借道給我們,那怎么辦?”荀息說:“這里有個小國尊奉大國的道理。他們不借道給我們,肯定不敢接受我們的禮物。如果他們接受了我們的禮物,而借道給我們,這就像我們從里面的府庫取出璧玉,放到外面的府庫,從里面的馬棚牽出馬,放到外面的馬棚一樣?!睍x獻公說:“宮之奇在虞國,肯定不會同意接受禮物的。”荀息說:“宮之奇這個人,心性明達,可是生性懦弱,比虞國國君大不了幾歲。心性明達說話就簡約,性格懦弱就不能堅決進諫,從小和君王一起長大,君王就會忽視他的話。再說好東西就放在眼前,禍患是以后的事,這種情況,中等智慧以上的人才能考慮周全。我估計虞君是中等智慧以下的人?!庇谑菚x獻公借路攻打虢國。宮之奇勸諫虞公說:“晉國派來的使臣,言語卑微,可帶的禮物豐厚,這肯定對虞國不利?!庇莨宦?,接受了禮物,借路給晉國。宮之奇又勸諫說:“俗話說‘唇亡齒寒’,指的就是這種情況??!”宮之奇帶著妻兒逃到曹國避難,晉獻公滅了虢國,五年后占領(lǐng)了虞國。荀息牽著馬,拿著璧玉走到晉獻公面前說:“璧玉還是原來的樣子,馬的年齡增長了而已。”
【簡析】
東晉學者范寧曾經(jīng)評價“春秋三傳”各自的特色說:“《左傳》艷而富,其失也巫。《穀梁》清而婉,其失也短?!豆颉忿q而裁,其失也俗。”意思是說:“《左傳》的文章優(yōu)美而且材料頗多,但缺點是多講述鬼神、預言禍福等內(nèi)容?!斗Y梁傳》辭清義通而且明凈暢朗,但可惜資料不足。《公羊傳》敘事分明而且善于裁斷,但缺點是流于粗疏?!边@一說法廣為學界接受,常常被引用。與《左傳》記載史事大多較為翔實相比,《穀梁傳》確實簡短很多,但也不能一概而論,比如對于“宮之奇諫假道”這一著名史事,《穀梁傳·僖公二年》便詳細記載了荀息向晉獻公獻計“以屈產(chǎn)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的始末,比《左傳》的記載顯然更為詳細。尤其是荀息“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幣。如受吾幣而借吾道,則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璧則猶是也,而馬齒加長矣”這兩句名言,皆為《左傳》所未有,與《公羊傳》相比,也更為警策。因此,單就這一段而論,《穀梁傳》可謂集“艷而富”“清而婉”“辯而裁”三大優(yōu)點于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