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冀州區(qū)信都學校 盧紅偉
我們黨始終把青年看作是推動歷史發(fā)展和社會前進的重要力量,在領導中國青年運動的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fā)展青年工作思想。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黨和國家事業(yè)全局,根據青年和共青團工作特點,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培養(yǎng)什么樣的青年、怎樣培養(yǎng)青年,建設什么樣的共青團、怎樣建設共青團等方向性、全局性、戰(zhàn)略性重大問題,把我們黨對青年工作的規(guī)律性認識提升到了歷史新高度,為做好新時代青年和共青團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衡水市冀州區(qū)信都學校團委高度重視團校建設,創(chuàng)造性地構建基于自主教育的團校課程,嚴格管理制度,充實教育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提供基本保障,使團校得以規(guī)范化、常態(tài)化發(fā)展。
信都學校團委成立了由學校黨支部書記任名譽校長、校團委書記擔任校長的團校機構,設置培訓部、宣傳部、文藝部、教研部和學生講師團,開展了基于自主教育的團校建設課題研究。團校建設有四級自主教育機制:學校層面的共青團志愿者委員會機制,年級層面的“自我管理校園紅”團員監(jiān)督委員會機制,班級層面的“自我管理大家?guī)汀眻F員互助委員會機制,小組層面的“自我管理我能行”團員量化機制。
團校建設的自主教育機制著眼于團員成長、發(fā)展,是習慣養(yǎng)成的“學步車”、日常行為的“規(guī)范鏡”、成長路上的“導航儀”、目標達成的“方向盤”,讓學生行有準則、做有規(guī)范,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時時有事做、事事有序做,使團校真正成為中學生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陣地、提高綜合素質的良好平臺。
團校承擔著四大教育任務,即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團員意識教育、綜合素質教育。為更好地完成教育目標,團校把共讀當成重要抓手,開展“同讀一本書、共圓成才夢”活動,指導學生閱讀《論中國共產黨歷史》《建黨百年百篇文學短經典》《解放軍為什么能贏》《自控力》等黨史教育、自我管理方面的書籍,引導他們寫感悟、論價值、思踐行,讓全體學生手中有書、心中有黨、眼中有光。
“思想是行動的‘牛鼻子’,觀念是行為的‘衣領子’,內驅力是成長的‘發(fā)動機’。我們要像解放軍一樣,在實踐中學,不斷總結經驗,不斷糾偏,絕不在同一個地方絆倒兩次,實現自己不斷精進的目的。”在共讀《解放軍為什么能贏》后,八年級周婷婷在主題演講比賽中清晰表達了自己的感悟和精神、行為追求。
團校還常態(tài)化地開展“我向黨來獻首詩”活動,倡導學生用詩歌述壯志、訴真情。媒體宣傳中心的學生及時把同學新創(chuàng)作的詩歌展示在電子屏幕上,讓有思有情有韻的文字成為生動的課堂“板書”。
“紅,團校的紅,馳騁我奔騰的熱血;紅,團校的紅,燃燒我生命的火炬;紅,團校的紅,堅定我虔誠的信仰……我選擇了團校紅,選擇了英雄的事業(yè),選擇了壯麗的事業(yè),用青春擁抱時代,用生命點燃未來?!边@是九年級的劉天祥創(chuàng)作的《我愛團校紅》中的詩句。
這樣火熱響亮的詩句激起同齡人的共鳴,引領大家并肩追夢。
團校還通過讀書報告會、讀書知識競賽、讀書筆記展評等活動,分享思得,討論如何學習榜樣、做好生涯規(guī)劃等問題,引領團員青年樹立遠大理想,勇于擔當,嚴于律己,爭做無愧于新時代的追夢者和接班人。
自主教育理念引導下的團校建設奉行“我的地盤我做主”,學生活動均由團校志愿者共同籌劃。
“親吻綠色、放飛希望”衡水湖環(huán)保遠足活動,源自志愿者委員會劉藝璇同學的提議。她針對衡水湖垃圾增多的實際,提出了組織徒步環(huán)保活動的建議。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共青團志愿者委員會的商討中,這個提議被不斷豐富,最終促成了一次覆蓋全體學生的徒步遠足環(huán)保勵志活動。
今年的“九·一八”紀念日恰逢國防教育日,信都學校團校邀請區(qū)武裝部長王永剛到校作報告,此次報告會是由團校志愿者委員會聯合學生會主辦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共青團干部韓昀辰和學生會成員李芊穎全程主持。整場報告會由觀看視頻短片、深情朗誦、深度報告、鄭重簽名等幾項內容組成,完全由團校學生策劃、主導。
其他很多活動,如學期結業(yè)會、趣味運動會、社團活動等也都是由團校志愿者委員會成員自主籌劃、實施的。自主辦活動讓中學生有了歷練自己的機會,讓他們通過親身實踐加深了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增強了責任感,提升了綜合能力。
信都學校團校將牢記初心,永葆本色,一步一個腳印推進自身建設,讓團校成為凝聚青年學子的中心,不斷提升、帶動團員和全體學生的思想水平、行為表現、綜合素養(yǎng),提升學校德育工作水平,辦出令人民滿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