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春
孩子渴望吃到那串葡萄。
葡萄掛在枝頭,藤蔓爬在架上;架有一人多高,葡萄藤攀緣而上,蔓延開來,灑下一地斑駁的光影。迎著陽光,那串葡萄像一顆顆碧綠的珠玉,光彩奪目。孩子眼巴巴地看著那串碧綠,眼眶里恨不得長出鉤子來,嘴角垂下一絲銀亮的口水。他伸出小手,踮起腳尖,去夠??伤膫€子太矮,4歲的孩子,他的胳膊能有多長呢?孩子的心里毛躁躁的,光潔的額頭上滲出一層細密的汗珠,小臉憋得通紅。他轉動眼珠,想找個東西幫忙,好夠到那串葡葡。還真巧!一根竹竿靠在墻角。
孩子一笑,屁顛屁顛地跑過去,捉住竹竿,可手太小,一只手握不過來。他用兩只手圍上去,這才把竹竿握在手里。一使勁兒,竹竿只是晃了一下。孩子仰頭,見竹竿像是插在半天云里,撼它不動。這時,汗已從他的額頭淌下來,淌過眼簾,淌過鼻溝,淌到下巴頦兒。他全然不顧,不達目的不罷休。他在心里認定了,他要吃到那串葡萄!
然而,夠不到!終是夠不到。個兒矮,竹竿又拖不動。孩子想哭。如果爸爸媽媽或是爺爺奶奶在身邊,他肯定哭了。以往都是這樣,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在身邊,他想要什么,想吃什么,一哭就都有了??蛇@一刻,他們都不在。他們不在,他哭得響破天也沒用。
他使出吃奶的勁兒去拽那根竹竿。他的兩只小手緊緊地抓住竹竿,腰彎下去,小屁股撅得高高的。他的嘴里咝咝有聲,給自己加油。竹竿動了!竹竿的根部被孩子抱在懷里,慢慢地揚了起來。孩子弓著腰,攢足勁兒,小腳往前蹬,牙齒咬得緊緊的,身子往一側傾。竹竿動了,又動了!孩子幾乎把整個身子都弓下去,快蹲到了地上。隨著一陣嘩啦啦的亂響,竹竿終于倒了下來,順著墻壁嘩啦啦地倒了下來。孩子又笑了,很得意地笑。這下,離自己的目標又近了一點兒,他沒理由不笑。喘了幾口氣,孩子又去拖竹竿,往葡萄架下拖。拖到葡萄架下,再舉起來,往那串葡萄的蒂部一捅一戳,那串葡萄就會掉下來,就會成為孩子嘴里的美味,實現(xiàn)孩子的美麗愿望。孩子被自己的想象激勵著,他看到自己離實現(xiàn)愿望越來越近,一步,一步,再一步!
蟬聲響起來,麻雀嘰喳著,這都不影響孩子的工作。對,工作。孩子這時候就是在工作。他的小腦袋一點一點,小屁股一撅一撅,小胳膊一頓一頓,近了,又近了!孩子被自己的努力鼓舞著。到了,終于到了,只要把竹竿舉起來,那串葡萄就會掉下來。竹竿一點點揚起來,一寸,二寸,三寸……孩子把竹竿墊在膝蓋上,他的手腕酸痛,胳膊也酸痛,但他不放棄,他想要吃到那串葡萄,就必須努力。忽然,孩子一失手,一屁股跌坐在地上,屁股蛋子跌得生疼?!巴邸焙⒆涌蘖似饋?,但只一聲,就止住了。他想起了爸爸媽媽都不在身邊,爺爺奶奶也不在身邊,哭也沒用,哭得再響亮也沒人幫。孩子只哭了一聲,小眼睛朝四下里看看,就止住了。他就勢坐在地上,歇口氣。這一陣子的勞動,孩子有點兒累了,手有點兒麻,胳膊有點兒木,屁股蛋子還火焦焦地疼。孩子被自己的愿望激勵著,他比任何時候都想吃到那串葡萄。自己動手摘到的葡萄才最有味道!孩子淡淡地想。孩子的臉上掛滿汗珠,他望著那串葡萄。
太陽慢慢地落下去,蟬還一陣緊似一陣地叫,一只小狗臥在孩子身旁,定定地看著他。孩子呢?孩子這會兒躺在葡萄架下睡著了!孩子的臉上有汗?jié)n,小嘴還不時地咂巴著,好像在夢中吃著什么好吃的東西。
那串葡萄高高地掛在葡萄架上,亮瑩瑩的,直晃人眼!
孩子在做一個美好的夢!
(選自2019年第8期《百花園》,本刊有刪改)
鑒賞空間
本文和《孤獨之旅》一樣,都寫了一個孩子的成長之路?!豆陋氈谩分校畹睦Ь冲N煉著杜小康的身心,一場暴風雨后,他“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本文中的孩子為了實現(xiàn)“吃到那串葡萄”的目標,忍受著孤獨,在沒有別人幫助的情況下,不斷努力。
此外,本文緊扣孩子的心理變化展開敘述和描寫,刻畫得細致入微。環(huán)境描寫也對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閱讀時,同學們可以細細體會這些方面的特點。
讀有所思
1.細節(jié)描寫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請選擇一處并寫上你的批注。
2.請你談談對“自己動手摘到的葡萄才最有味道”這句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