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棠
【摘要】責任是什么?責任有哪些行為表現(xiàn)?小學生由于年紀少,生活經(jīng)驗缺乏,對責任感覺比較抽象,理解含糊不清。繪本以圖為敘事主體,輔以簡明扼要的文字,圖文并茂,富有生趣,容易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致?!兜赖屡c法治》教材中蘊含有豐富的繪本資源,在課堂教學中,筆者恰當引入繪本,發(fā)揮好繪本的“想象性”“示范性”“藝術性”和“生活性”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讓課堂更接地氣,讓學習更有生氣,深入淺出地學習《道德與法治》的知識,潛移默化受到《道德與法治》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責任意識。
【關鍵詞】概念認知;榜樣引領;升華體驗;生活踐行
《道德與法治》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立德樹人”育人目標的重要課程載體。由于繪本貼近兒童生活實際,反映兒童內(nèi)心世界,因此深受學生們的喜愛。小學生好玩活潑,想象力豐富,喜歡看圖畫畫,如果能把繪本引入《道德與法治》課堂,可以把枯燥的《道德與法治》知識趣味化。單調(diào)的課堂教學生活化,讓學生在活潑自然的課堂氛圍中增進對責任的認識和理解,養(yǎng)成積極的責任意識,踐行個體應負的責任與擔當。
一、發(fā)揮繪本的“想象性”,讓學生對責任的概念有認知
繪本具有豐富的想象性,以圖和文的完美結(jié)合描繪出豐富多彩的兒童生活世界。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筆者充分利用繪本,引導閱讀,展開想象,拓展思路,不但打破了課堂的空間限制,而且讓抽象的理論具體化,復雜的情節(jié)簡約化。同時,圍繞教學內(nèi)容,巧妙設置疑問,鼓勵大膽猜想,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對責任的認識與理解。
教學小學五年級上冊《班級建設人人有責》一課:五年級的學生對良好班集體的吸引力以及如何建設班集體方面,都有很多個人的認識和見解。但是,對于個人在班級建設中有哪些責任?如何落實個人在班級建設中的責任?學生顯然認識不深,理解不清。筆者以繪本《我的名字叫“守門員”》引導學生思考與學習:
1.戴紅領巾的帥氣男生:一名男生飛快往前跑,胸前的紅領巾在迎風飄揚,耳邊的風呼呼往后吹,他在干什么?有學生認為他是在100米賽跑;但馬上有學生表示否定,賽跑的話怎么沒有穿上輕便的運動服?有學生認為,男生可能是遲出門上學快要遲到了,在趕時間;不對不對,遲到的表情應該是緊張、害怕的,他怎么笑嘻嘻的,好像還很高興和自豪的樣子?細心的學生馬上又有了發(fā)現(xiàn),男生胸前有一條閃閃發(fā)光的鑰匙,這是他家的鑰匙嗎?
2.干凈整潔的課室:課室的地板潔凈如新,課桌椅擺放井然有序,書架上的圖書清新明亮,窗臺上的幾盤綠色花兒嫣然含笑。原來,帥氣男生既不是100米的賽跑,更不是上課快要遲到的趕時間,而是他當上了“守門員”,掌管著班級大門的鑰匙,每天早早到校、到課室,為同學們開門,提前收拾凌亂的課桌椅,整齊擺放圖書,以便給同學們一個干凈舒服的學習環(huán)境。
3.“守門員”的自豪與苦惱:帥氣男生盡到了“守門員”該承擔的責任,同學們都夸耀他為班做了一件大好事,教師夸他是一個盡職盡責的“標兵守門員”。聽到教師和同學們的贊許,他的心里樂開了花??墒?,后來他為什么事情愁眉苦臉呢?原來,他每天都這樣早早到校,其他學生沒有過來幫忙,甚至責怪他做的不好。時間長了,帥氣男生覺得很累,很苦惱,怎么辦呢?班上的其他學生都干什么去啦?他們有沒有自己應負的職責呢?
繪本的留白空間很大,留給學生想象的空間也很大。責任是什么?如何負起個人的責任?學生對責任的理解可能偏離了繪本的本義,但是,隨著教師引導的逐漸深入,對責任的理解也逐漸明晰:班級建設不僅需要教師的管理,更需要每個人都負起責任,需要你我的共同參與;班級是大家的班級,在責任擔當中,每個人都要積極主動,都要落實自我管理,都要參與班級事務。
二、發(fā)揮繪本的“示范性”,讓學生對責任的落實有榜樣
榜樣具有很大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是一種無聲的教育力量。繪本往往以簡練生動的語言和精致優(yōu)美的圖畫搭配而成,直觀地表現(xiàn)故事發(fā)生的要素,繪本所描述的對象或表現(xiàn)一個積極進步的主題思想,通過豐富的情節(jié),或者啟迪學習生活上的一個道理,或蘊含著人物的美好品質(zhì),這些都能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筆者發(fā)揮繪本的“示范性”作用,通過幻燈、錄像或者動畫等展示繪本,巧妙地選擇一些品格教育類的繪本,讓學生學有榜樣,品鑒他們的優(yōu)秀品質(zhì),啟迪和反思自己,從而讓責任落到實處。
教學小學五年級下冊《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一課:公共生活需要有良好的秩序來維護,有秩序的公共生活會讓生活更加幸??鞓?,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但是,學生們對公共秩序的認識有偏差,認為需要遵守秩序的是別人,而不是“我”,“我”只要管好自己就行,不需要參與進去。筆者充分利用繪本的示范作用,選取繪本《一個美麗的手勢》,引導學生如何落實公共生活中的職責,共同擔當起維護秩序的責任。
1.插隊與護隊的爭議。學校圖書館前門,一條借閱圖書的隊伍,幾個男生不排隊直接插進最前的位置,后面的學生見狀都紛紛往前插隊,場面一片混亂。此時,一位胸前佩戴著“中國少年先鋒隊”隊徽的小女孩,伸出右手,她在干什么?有學生認為她要揪出插隊的幾名男生,有學生認為她可能是也想插隊,她也想早一點借書閱讀。有學生表示反對意見,你看小女孩擋開了插隊的男生,還手指隊徽,哪有插隊的表現(xiàn)?話題惹起了學生們盎然的討論興趣,他們爭論不休。
2.隊徽的力量:在小女孩的勸告下,幾個男生回到自己的位置,借閱隊伍又恢復了原來的良好秩序。原來,小女孩也是前來借閱圖書的,她已經(jīng)排到了隊伍的前列了,但是為了維持紀律,她站了出來,用自己胸前閃耀的隊徽警示插隊的幾個男生。然后,她不是回到之前的位置,而是回到了隊伍的最后面,重新排隊,幾個之前插隊的男生都羞愧低下了頭。
3.美麗的手勢:為什么小女孩的出場,一個手勢就把一場混亂成功化解了呢?有學生認為小女孩是管紀律的班干部,有學生認為是她胸前的隊徽教育了插隊男生。經(jīng)過教師的循循誘導,學生們最后都認為,小女孩維持紀律、手指隊徽的手勢,最美。
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礎。通過一組繪本,學生有了榜樣的引導,行為也就有了比對的參照物,在他們心中,是非美丑就有了較為直觀的理解。以此為契機,筆者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舉一反三:很多公共生活都需要準則,需要你我都去遵守,需要你我他一起負起責任,才能有良好的公共秩序。
三、發(fā)揮繪本的“藝術性”,讓學生對責任的體驗有升華
繪本貼近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題材豐富,兼具文學性和藝術性,表現(xiàn)了豐富的情感。筆者把繪本引入《道德與法治》課堂,引導學生參與到“看繪本、悟繪本、描繪本”的過程,啟發(fā)學生對繪本中的人物、事件有個人的主見,促進《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知、情、意、行”的互動發(fā)展。在這個過程中,動之以情,導之以行,學生自然而然受到繪本藝術的熏陶,讓他們對責任的體驗有升華。
教學小學五年級上冊《自主選擇課余生活》一課,筆者發(fā)揮繪本的藝術性,引導學生以藝術的情懷感悟繪本。認識自主選擇課余生活既是學生的權(quán)利,也是成長過程中的責任。有些課余生活不一定有趣,但是有價值,言談舉止要符合小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喚起學生敬重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覺醒。
1.畫面回放,體驗情景:一條遠郊的小河,水清見底,水聲潺潺,鳥語花香,環(huán)境宜人。一塊警示牌“水深危險,注意安全——禁止戲水、垂釣、捕撈、游泳”立在河邊,旁邊堆放著幾件衣服,兩雙鞋子。這是什么地方?發(fā)生什么事情?有的學生認為,這里是一條清澈的小河,是游泳的好地方;有的學生認為,現(xiàn)在是炎熱的季節(jié),剛好到河中游泳解暑;有的學生認為,有兩個學生模樣的小孩子已經(jīng)在河中游泳了,岸邊的兩雙小鞋子、幾套凌亂的衣服中間,還有兩條紅領巾,他們會不會遇到危險呢?
2.置身其中,體驗危險。故事中的每一幕,如果沒有與自身的利害發(fā)生關聯(lián),學生往往會認為事不關己,危險與我無關。筆者通過繪本的形式,讓學生置身其中,角色置換,想象自己就在河中游水,你會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說些什么?學生這時才愕然醒悟,這是極其危險的事情。有學生說,沒有成年人的看管,沒有救生設備,危險隨時發(fā)生。有的說要在危險還未發(fā)生前,趕緊上岸,趕緊向家長認錯……畫面再展示:幾艘救生艇在打撈;兩對父母攙扶著垂淚,結(jié)局是什么?
3.描繪畫面,體驗安全。剛才的畫面只是畫面,剛才的危險也只是假設。但生活是真是的,沒有假設的。在情感體驗的基礎上,筆者引導學生回顧自己的課余生活: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險的?哪些有積極意義的?再以繪本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少了條框限制,多了情感體驗,學生的繪本多彩多樣:杜絕野泳,從我做起。有幾個喜歡游泳的學生,用繪本的形式,表現(xiàn)出游泳時“六個禁止”……
安全的滋味是多么甜蜜,享有安全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畫面,描繪了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但課余生活必須注意安全,讓課余生活促進我們健康成長,擔當起自己該當?shù)呢熑巍?/p>
四、發(fā)揮繪本的“生活性”,讓學生對責任的踐行有方向
《道德與法治》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繪本來源于生活,成型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在課堂上,筆者把握好恰當?shù)臅r機,適度引入繪本,利用繪本的生活特性,引導教學向生活開放,向課外延伸。同時,充分利用繪本的生活要素,引入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的、熟悉的人和事,拉近課堂與生活之間的距離,引起知、情、意、行的共鳴與和諧發(fā)展,把所學知識在實踐中運用。
《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說話要算數(shù)》的教學,筆者著重引導學生了解失信于人的行為以及失去信譽的后果,體會和理解守信的意義和價值;通過繪本的形式讓學生明白失信害人害己,守信的人能得到他人的尊重與敬佩,從而逐漸養(yǎng)成守信的意識,做到對人對己守信和誠信的責任。
1.反面的教材。繪本展示歷史故事:《食言而肥》中,孟武伯屢次不信守諾言,受魯哀公譏諷;《濟陰賈人》中,濟陰賈人不信守諾言,最后失去生命;《烽火戲諸侯》中,周幽王為了討寵妃褒姒的歡心,竟然點燃烽火臺,各路諸侯被戲弄了,再在敵軍進攻的時候沒有派兵,結(jié)果西周滅亡。失信故事告訴我們,失信于人,害人害己。
2.正面的故事。商鞅的《立木為信》、季布的《一諾千金》、曾子的《曾子殺豬》,筆者從古代的經(jīng)典故事,引導學生認識誠信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待人要真誠,不能欺騙別人,認識到對自己守信是對自己的尊重,在行動上要做到對自己守信,做一個自律的人。
3.向生活拓展。在學生正反對比后,筆者引導課堂再向現(xiàn)實生活延展:現(xiàn)時國家制定法律,對誠信缺失、失信違約者進行法律制裁,其中,《刑法》的“修正案”中對失信者(俗稱“老賴”)的懲戒:房子可拍賣,賬戶被凍結(jié),網(wǎng)購受限制,子女上學受阻,移動支付禁止,車輛上高速禁止……誰想當“老賴”?學生的頭都搖得好像一面撥浪鼓。
《道德與法治》課堂本來就是開放的課堂、想象的課堂、藝術的課堂,教師要“因時而變,隨事而制”。筆者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因為引入了繪本,課堂不再乏味,教學不再呆板,氣氛不再沉悶。在繪本的吸引下,筆者的學生能從具體的畫面、情境中找到責任與擔當?shù)钠鹾宵c。責任的種子在學生的心中發(fā)芽、開花和結(jié)果,在今后的學習與成長中,找準了方向,獲得了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小學德育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道德與法治教師教學用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責任編輯? 陳小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