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艷虹
【摘要】我國學生的英語往往在“寫”方面做得很好,但主動在課堂上表現(xiàn)自己的學生很少,不敢或不能開口說成為了中學生學好英語的絆腳石。讓學生樹立起說英語的信心,在課堂上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是提高學習質量的關鍵。
【關鍵詞】樹信心;說英語;積極參與
作為一種語言,英語的作用就在于與別人交流。只有把學到的英語很好地運用在聽、說、讀、寫方面才算是真正地掌握。但是中國學生所學的英語往往在“寫”方面做得很好,語法知識也掌握了,但卻不敢或不能開口說英語,更不用說實現(xiàn)與外國人交流的目的了??梢哉f,大多數(shù)的中國學生學的都是“啞巴英語”。怎樣才能使學生敢于說英語呢?我認為,關鍵就是要使學生在接觸和學習英語的最初就培養(yǎng)起說英語的信心和能力,特別在課堂上做到敢說、能說、想說。
初中是一個打基礎的階段,學生在小學已經接受了四年的英語入門教育,而小學的英語教學強調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大部分的學生都覺得學英語、說英語很好玩的,課堂上都樂于說。但是到了初中強調的是英語語法知識的掌握與運用,而這些枯燥的語法知識很輕易的就扼殺掉學生說英語和學英語的熱情,再加上大量的詞匯、篇幅很長的文段,學生就會覺得學英語很悶、很難。那么能否在初中的英語課堂上很好地調動學生開口說英語的積極性,讓學生大聲地朗讀英語、敢于說英語就是改變“啞巴英語”教學的重要因素。
去年我擔任了初一兩個平衡班的英語教學,兩班都是54人。在上學期的幾次檢測中,兩個班的特優(yōu)人數(shù)都很好,但優(yōu)生人數(shù)和合格人數(shù)老是得不到提高??吹竭@中情況,聯(lián)想到兩班學生平時的表現(xiàn)(一個班的學生較活躍,喜歡說題外話的人不少;另一個班課堂較安靜,但兩班都有一個共同點:老師提問或教學活動的參與并不積極,就算回答問題也只是那么幾位學生,而且還沒有形成課后復習鞏固的有效學習方法),課堂教學不能只注重成績好的學生,只有讓大部分的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能跟著老師的步調前進才能使整體成績有所提高。于是,在初一的下學期我改變了教學策略,以下是我個人在過去一學期中的實踐所得:
一、教給學生實用的單詞記憶的方法
要想說英語,腦海中沒有足夠可用的詞匯是不行的, 那只會讓學生啞口無言。而現(xiàn)在學生所缺少的就是詞匯積累的能力,初一每個module幾乎都有三四十個單詞,這使相當一部分英語基礎不夠踏實的學生望而卻步,就算反復地帶讀中后層的學生還是很快就把單詞讀音忘記了。初一剛開學時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語音教學,但能大概掌握的學生只在少數(shù),在這基礎上我決定在詞匯教學上逐步樹立起學生對學英語的信心,讓中后層的學生從讀單詞開始知道“其實我能說好英語”。
剛開始的時候,我會先從聽、辨入手,讀幾個有代表性的單詞,讓學生分辨。如:1.go這單詞有多少元音?有多少音節(jié)?2.name這單詞也只有一個音節(jié),因為詞尾的e是不發(fā)音的;3.computer這單詞有3個音節(jié)。接著,我會提供一兩個學生沒學過的多音節(jié)單詞,讓學生試著自己分辨。如:dictation,activity這兩個單詞,我會放慢速度讀幾次在找學生回答有多少音節(jié),然后要求全班跟我讀幾遍。
其次,指導學生拼讀音標。把單詞表的單詞按音節(jié)分類(分為單音節(jié)詞、雙音節(jié)詞和多音節(jié)詞),每一類各選幾個單詞為例子進行教學。從單音節(jié)詞開始把音標寫在黑板上指導學生拼讀,然后板書單詞使學生領悟音形結合的規(guī)律,再進行簡單的聽寫訓練,如此反復就算成績下層的同學也能嘗試到成功的喜悅。在指導學生如何掌握雙音節(jié)詞和多音節(jié)詞的教學中,我會一邊板書一邊要求學生跟著我在單詞表上劃分音節(jié),讓學生自己在讀單詞的過程中體驗什么音形結合。我還注意鼓勵學生向難度挑戰(zhàn),提供一些沒學過的多音節(jié)單詞的音標讓他們拼讀,如:celebration,graduate等??匆姶蟛糠謱W生能把這些單詞拼讀出來時所流露的喜悅的表情,令我更加肯定這種方法雖然比較費時,但確實能提高我班學生的詞匯記憶的能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對單詞的認讀和課文朗讀的能力提高不少。
另外,課堂上要注意及時反饋和肯定學生的進步。這是需要學生慢慢領悟和積累的記憶方法,期間還要不斷的在課堂上操練和聽寫,但也在潛移默化中教給學生自學英語詞匯的能力。
二、降低難度,增加讓學生開口說的機會
“語言是練會的,而不是憑空學會的?!庇⒄Z是需要多講多練的學科,課堂上更應該盡量多地創(chuàng)設機會讓學生朗讀和進行練習口頭表達。我經常會使用以下兩種方法:1.替換拓展法。在口語訓練過程中,運用同一句型結構,不斷地替換拓展英語詞匯,鍛煉學生的反應和口語能力。這種操練方法因為對學生的英語水平要求不高,能使學生們饒有興趣地說英語,不厭其煩地講英語,使學生在英語課堂上“動” 起來,樹立中后層學生敢于說英語的信心。如:下冊Module 3學習現(xiàn)在進行時,先呈現(xiàn)——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I am going to swim. 先讓學生熟悉句型,然后利用圖片、動畫等進行時間狀語、主語和謂語的替換訓練,最后過渡成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make a dialogue; 再如呈現(xiàn)Module 4 Unit 2的標題 Everyone will have a small car.后,馬上說出 “每個人都將有一臺電腦;Tom將有一輛新自行車;我將會去游泳。”等中文句子讓學生翻譯,很多學生都能馬上回答出正確的答案,再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句中的語法規(guī)律,得出“will沒有人稱變化,后面的動詞用原形”的結論,讓學生在模仿中進行口頭練習、在練習體驗中有所收獲,做到舉一反三。2.在課堂上給學生背誦復述課文的時間。我認為初中階段的英語學習離不開中英互譯,因此對于一般篇幅的對話或文章,我會在備課時準備好課文的中文譯文,等朗讀訓練后根據譯文進行背誦,然后逐步脫離中文進行復述,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置就算學號比較后的同學也會受其他同學高漲的熱情所感染,努力地背上幾句。這樣既照顧了中后層的學生又可以提高上層學生“說”的能力,而且在背誦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課堂上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在短短的45分鐘里要想做到面面俱到確實很難,課后對每個同學進行檢測也很難實現(xiàn),那么課后的鞏固就變得很重要了。我把全班分為10個英語學習小組,遇到不會的可以請教組長。課后要求學生到組長處背誦對話或部分文段,就算真的背誦不了也要求讀一遍,我再利用上課時間或課余時間隨機抽查。這樣既鍛煉了組長的能力,也能對全班學生進行檢測、及時反饋,這樣的要求使學生在課外也能動起來。
三、營造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提高學生的專注度
由于英語學科的特殊性,學生不可能像其他漢語學科那樣容易接受信息,再加上學生容易產生畏難情緒,走神、開小差是在所難免的。在授課過程中可以穿插一些學生感興趣的事例,既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又可以緩解學生的學習疲勞。如:講talk to/with短語時,我看著某個開小差的學生說“I want to talk to your parents. May I have your telephone number?”這樣的提問連其他開小差的同學的注意力也吸引過來了。另外,還可以通過提問或檢查習題答案的機會讓學生動起來。我會采用不同的提問方式,讓學生猜不著老師提問的對象是誰,讓他們都緊張起來為能回答老師的提問做好準備,以免學生不去思考或不做練習。提問方式可能是隨機點學號然后按學號開火車,有時候還可能按單雙學號的規(guī)律開火車。如果接不上就證明該同學開小差或沒有認真聽課,那么就要接受其他同學提出的小懲罰,可能是唱歌或課后背書等,這樣一般的學生都會積極地參與其中,誰也不想承認自己因為開小差而回答不出問題。在學生正確回答或表現(xiàn)進步的時候,老師一定不要吝嗇表揚。
四、建立起融洽的師生關系
在“對新時代教師的要求”里有這樣的兩點要求:1. 能夠觸覺敏銳,重視與學生的溝通。2. 幽默樂觀,坦誠真摯。換一個角度去想,如果自己是學生也會去喜歡一個亦師亦友,幽默風趣的老師,誰會喜歡聽一個整天繃著臉的老師上課。適當?shù)胤畔律矶?,偶爾在課堂上談笑風生并不會破壞老師的形象,反之是拉近師生關系的關鍵,風趣的老師容易讓學生產生“向往”的情緒。特別對于課堂上容易違紀的學生,善意的提醒比直接的批評跟容易接受,也不需要因為課堂紀律的問題影響了教學效果。我任教的其中一個班有部分男生比較愛說話,有節(jié)課剛好在上It's +形容詞+for sb to do sth的句型,A男生又在和旁邊的同學聊天,我順勢邊說邊板書 “It's important for us to learn English well.” 然后看著說話的兩個男生對全班說 “Is it important for them to talk in class?” 其他同學大聲的回答 “No.” 聊天的兩個男生留意到投向他們的眼光,立刻安靜下來。我接著在黑板上板書兩個句子 “It is bad for students to? ? ? ? ? ? ? ? ? ? ? in class. / It's? ? ? ? ? ? ? ? ? ? ?for students to? ? ? ? ? ? ? ? ? ? ?.” 由于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起來了,對于我寫在黑板上的兩道完成句子的練習爭相回答自己想到的答案,想不到這個小插曲收到了這么意想不到的效果。還有一次,下課鈴剛響起來,坐在課室最里面的一個平時紀律不太好的男生馬上站起來向外面走,我叫停了他,然后說:“某某同學,原來你是上課這么積極、這么自覺的?那你交作業(yè)也肯定不用老師擔心,也一樣自覺了?!甭犖疫@么說,他反而坐回了座位上,而且往后的一段時間經常遲交作業(yè)的他居然按時交了作業(yè)。 放寬了自己的心態(tài),反而覺得學生更樂意上英語課了。
一個學期過去了,整體感覺大部分學生上英語課的時候是和我一樣快樂的。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課余時間忙碌有序的朗讀、背誦,使兩個班的學生大部分都為了學習“動起來”了。在初一的期末考試中,兩班的優(yōu)生人數(shù)、特優(yōu)人數(shù)、合格人數(shù)和總率都位于平衡班的前三。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缺少了學生的參與、忽略學生的重要性,任何精彩的課程設計都不會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責任編輯:莫春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