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藝韻
花草本無情,因人顯心志。中國文人往往喜歡對一花一草傾注自己的一片真情,從而使花草樹木具有了情感。比如:凌寒傲雪的梅花、隱逸素淡的菊花、虛心拔節(jié)的竹子、空靈幽谷的蘭花、高潔傲岸的蓮、堅韌頑強的小草……這些植物因其不同的特征被賦予了不同的品質(zhì),這些品質(zhì)也是中國文人學者們的精神寄托。通過描繪具體的事物形象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把個人的志向寄托在具體的事物上,使事物都具有某種象征意義,成為作者的志趣和理想的象征。這就是所謂的托物言志的方法。
筆者在多年教學中觀察初中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中發(fā)現(xiàn),學生們寫作時無話可說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這一情況嚴重限制著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提升。為了轉(zhuǎn)變教學中的這一現(xiàn)狀,我認為一定要將作文指導與閱讀教學進行有效融合。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沒有大量的閱讀輸入,不可能得到有效的輸出。而閱讀經(jīng)典名篇,讓學生在經(jīng)典作品中汲取養(yǎng)分,從中獲得寫作感悟,掌握更多的寫作方法,真正讓教材成為學生寫作的“范文”。下面以七年級教材第五單元托物言志類散文《紫藤蘿瀑布》為教材閱讀文本,通過對教材文本的分析,探討托物言志類散文的寫作要點,讓學生以這類模式的文章作為范文,在作文寫作方法指導中悟其精妙,得其寫法。
一、眼中有物繪其景
作為承載著作者思想感情的“物”,這是托物言志類文章最主要的描寫對象。因此,選擇合適的“物”,這是寫好托物言志類散文的關鍵一步。
《紫藤蘿瀑布》作者宗璞選擇了紫藤蘿花為描寫對象,文章一開始就寫出作者駐足凝望,紫色的藤蘿在陽光下深深淺淺的綻放著,充滿著自然的美感和生命的活力,由眼前的勃勃生機的景象觸動了作者聯(lián)想起十多年前家門口的紫藤蘿遭受文革摧殘的遭遇,那稀稀落落的藤蘿與眼前的繁盛形成了對比。從前的紫藤蘿花的遭遇,經(jīng)過十幾年的今天又重新得到了綻放,由此再次觸發(fā)了作者對生活、生命的思考,升華了文章的主題。紫藤蘿花,作為線索貫穿于全文,由眼前之物——聯(lián)想之物——眼前之物——生活感悟,它承載著作者的審美體驗和生活思考。沒有了對花的細致描繪和深入思考,這篇優(yōu)美的散文就成了無根之樹了。
托物言志文章中的“物”,是文章的根,因此我們寫作時必須要眼中有物。而這個“物”也必定來源于我們的生活。寫作過程要選取熟悉之物,正如劉禹錫的“陋室”、周敦頤的“蓮”、賈平凹的“小桃樹”等,這些都是作者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并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同時,也應該選取一些具有美好意象的事物,從它們身上展開某一方面的聯(lián)想。如:梅花、竹子、紅蓮、太陽花、木棉花、小草、落葉等。如果沒有合適的寄托物,那么文章必然是空洞無物的。
二、心中有志抒其情
“托物言志”是要借“物”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所以,“物”是一個承載體,“志”才是作者要表達的根本。
(一)建立“物”與“志”之間的橋梁
“一切景語皆情語”抒情是托物言志類文章必不可少的,把感情融進字里行間,看到的不僅是眼前的景更是心中的情?!蹲咸偬}瀑布》文章開頭主要描寫眼前看見的紫藤蘿花。作者對紫藤蘿的喜愛和憐惜,躍于筆下。“只是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用“流動”“歡笑”“生長”等動詞,使靜態(tài)的花色躍動起來,行文生活流暢,抒情不再空洞,花朵仿佛有了生命。又把花比作笑容,幻化成一種美好可愛的感覺,物我交融,既寫出一樹繁花的壯麗,又抒發(fā)了作者愉悅歡暢的心情。
隨后作者由花的經(jīng)歷聯(lián)想到人的經(jīng)歷,由人的經(jīng)歷產(chǎn)生了對生命的感悟,將情感和哲理的抒發(fā)放在了文末,通過發(fā)出“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不幸,但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詠嘆,情感緣物而發(fā),順理成章,水到渠成,把文章的立意高度升華了。
景物描寫是為了抒發(fā)情感而服務的。托物言志,“情”的表達其實就是“志”的升華,一篇文章只有通過描繪事物,抒發(fā)作者的情感,才能讓讀者和作品融合一起,達到情感共鳴。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必須建立起“物”與“志”之間的橋梁?!蹲咸偬}瀑布》中看見一樹開得繁盛的藤蘿,作者由心底是一種喜愛、贊嘆之情;又從回憶十多年前紫藤蘿開得稀稀落落,作者心底又生出了一種憐惜之情;與現(xiàn)在紫藤蘿花盛開的情景對比,觸發(fā)了作者的感悟,感受到在人生的長河中必須要堅強、樂觀去面對?!拔铩迸c“志”的橋梁搭建起來了,“志”的抒發(fā)就能順暢自如了。
(二)深挖“物”的內(nèi)在品質(zhì)和內(nèi)涵
每一種事物,都有其特殊的品質(zhì)和內(nèi)涵,我們在寫作中要找出其外在特點下潛藏的精神內(nèi)涵,根據(jù)品質(zhì),擇其特點,并將其內(nèi)涵與自己所抒發(fā)的“志”連接起來,形成紐帶。《紫藤蘿瀑布》中,通過對一樹繁花的描寫,花開繁茂、勃勃生機,突出了煥發(fā)的生命力。作者由花的品質(zhì)特點感悟到生命的美好、頑強和永恒。因此,深挖“物”的內(nèi)在品質(zhì)和內(nèi)涵是抒發(fā)“志”的關鍵,物的精神若不能體現(xiàn),所抒發(fā)的情感也不能更好的表達出來。如:描寫的“雨中荷葉”,冰心筆下挖掘到的內(nèi)涵是荷葉為紅蓮遮風擋雨,就像母親守護著孩子一生的風雨;描寫白楊,茅盾筆下挖掘到了是一群在西北的抗日軍民緊密團結、力求上進、堅強不屈的革命精神。所托之“物”的內(nèi)涵與所抒發(fā)之“志”是緊密融合一起的。
三、筆中有法顯內(nèi)涵
托物言志的散文大半的內(nèi)容就是對“物”進行描寫,所以,描寫是否生動、傳神,也是判斷文章高下的重要標準,因此,筆中有法尤其重要。
(一)狀物有順序
《紫藤蘿瀑布》在描寫上可以說是非常精彩的。從寫景的順序來看,作者在寫眼前的紫藤蘿時,首先從整體寫一眼看過去的紫藤蘿像“一條瀑布”,再寫“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的花穗,再寫到像“張滿了小小的帆”的每一朵花。作者的觀察角度由遠到近,由整體到局部,所觀察之物獨具空間感、層次感。
(二)描寫有文采
在寫作過程中具有文采尤其重要。作文中的文采體現(xiàn)在多個方面:運用貼切傳神的動詞、形象生動的形容詞,靈活多變的句式,靈動巧妙的修辭手法……《紫藤蘿瀑布》這篇文章就是一篇富有文采的文章。
1.有精心的設喻,“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文章從紫藤蘿樹的外形像瀑布,開篇即整體寫出了一樹繁花盛開的氣勢。接著再從局部描寫,“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碧偬}映襯在陽光底下,晶瑩明亮。緊接著,作者的視覺又從一樹繁花到每一朵小花。每一朵紫藤蘿花就像“張滿了的帆”,并且有鼓鼓的艙,飽滿而充滿活力。有的花兒還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富有動態(tài),富有生命力,把靜態(tài)的花兒寫“活”了,顯得生機盎然。
2.有生動活潑的擬人手法
“‘我在開花! ’它們在笑。‘我在開花!’它們?nèi)氯??!鄙鷦拥貙懗龌ㄩ_之熱鬧,仿佛每一個朵花的盛開都是一種吶喊,顯出了花開的勃勃生機?!霸诤完柟饣ハ嗵舳??!辈粌H寫出了紫藤蘿由于深深淺淺的紫帶來的一種靈動,還寫出了紫藤蘿花熱烈地開放著,與陽光在互動,將靜態(tài)的花兒寫得富有靈性、富有生命力、富有魅力。后又寫十幾年前因為遭受文革,紫藤蘿花變得稀落了,“伶仃”、“察言觀色”、“試探”等擬人化的詞語,仿佛把花與人的悲劇命運連系在一起了,生動寫出那個遭遇浩劫的時代的人們,引發(fā)人們的深思,也更好為后文升華主題作了鋪墊。
好的修辭手法是文章精美的配飾,就像一個姑娘稍作打扮,也會顯得更艷麗多姿。因此,運用得當?shù)男揶o手法,會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
(三)謀篇有結構
托物言志類文章,一般有一定的寫作結構?!蹲咸偬}瀑布》寫作結構:
看花——描寫眼前一樹繁花
憶花——回憶十多年前花和人的往事
悟花——由花及人,抒發(fā)情感、表達哲理感悟
由此,托物言志類作文必須遵循一定的寫作順序,“托物”和“言志”要互相結合,“托物”部分重在描寫,主要描繪所托之物的外形特點以及內(nèi)在氣質(zhì)?!把灾尽辈糠种卦谧h論和抒情,主要抒發(fā)作者的情感和由所托之物引起的生活感悟。以思維導圖歸納如下:
《紫藤蘿瀑布》給我們提供了很豐富的寫作典范,尤其是對于嘗試寫托物言志類散文,更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學習運用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我們也要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美好的情感,用獨特眼光去發(fā)掘生活中的美,賦予事物更多感情色彩,使客觀景物與主觀情感互相交融,充分把“物”與“志”之間的關聯(lián)連結起來。所有的寫作方法都是建立在扎實的寫作基本功之上,同學們在生活中要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精于感悟,才能運用好這一方法。一草一木,一鳥一獸,一人一物都給我們啟示,多一些思考,多一份感悟,我們的人生將更加豐富。山水本無情,草木本無意,但我們可以賦予它們更多的情感,這樣,即使是一樹繁花也會彰顯心志,芳香滿懷。
(責任編輯:莫春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