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市宣化區(qū)教師進修學校 霍 慶
看了《河北教育》德育版3期上刊登的《沒有天生的良師》一文,頗多共鳴?!皼Q定教師育人水平上限的主要是后天的修煉”,這句話說得太好了。
佛教中常用一個詞——修行,指的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過程。用通俗的話來解釋,修行是指具有自我意識的客觀存在為了實現(xiàn)自主進化這一目的而主動對自身施加的一系列約束的總稱。我覺得這個詞也可用于教師的成長。教師修行的核心內(nèi)容是什么?我覺得是師德。
人類道德實踐的歷史證明,歷代的師德總是處在當時社會道德的最高水平,對社會道德的傳播和發(fā)展起著橋梁作用。我國傳統(tǒng)文化對教師也寄予了很高的道德期望和要求:“師者人之模范也”“德為人先、行為世范”“為人師表”等,都是對教師師性的經(jīng)典解讀。教師要達到這個道德高度,需要主動對自身施加約束,不斷提升個人修為。
古人特別講究修身,他們認為修身是一個人成功的基點,慎獨是道德的最高境界?!抖Y記·中庸》曾言:“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狈▏枷爰颐系滤锅F也說過,“衡量一個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別人發(fā)覺的時候做些什么?!庇纱丝梢?,慎獨是師德的最高境界。在獨自活動無人監(jiān)督的情況下,憑著高度自覺,按照一定的道德規(guī)范行或止,這并非易事,不是認識到就可以做到的,需要高度自律。高度自律的能力,來自于修行。所以,高尚師德的塑成是自覺修行、臻于完善的過程。
作為教師,首先要自覺,要嚴以律己,獨善其身,自覺用法律法規(guī)規(guī)束自己的言行。其次,要為人師表。要求學生學習的知識自己應當精通;要求學生崇尚的行為,自己應當行之;要求學生反對的行為,自己應當堅決杜絕。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第三,在自覺的同時,還要覺他。每一位教師都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給學生帶來的影響,自覺地修正自己錯誤的心理、錯誤的語言、錯誤的行為,真正成為學生做事做人的樣板。通過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別人使之追隨自己,并讓追隨者主動、自覺、努力地效仿自己的行為習慣,向真、善、美的最高標準逐步靠攏。
教師的職業(yè)生涯既是一個育人的過程,也是一個育己的過程;既是一個成人的過程,也是一個成己的過程。一個自覺修行的教師,應當是一個有自信品質和自覺自主能力的人。一個自覺修行的教師,還必須是不斷進行自我反思與批判,在不理想的外部環(huán)境下仍能堅守內(nèi)在尺度的人。
當然,在修德的同時,教師也要在專業(yè)技能方面勤加修煉。教師要意識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能夠并主動地對自己的日常教育行為進行積極的反思和改進。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不斷加強個人修養(yǎng),以自己的高尚情操、美好風范及高超的教育教學藝術感染和改變學生,幫他們成就幸福人生,也達到自己教育人生的頂點,這就是這場修行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