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方一支中共獨立武裝"/>
李艷杰 呂卓超
土地革命戰(zhàn)爭之初,為堅決執(zhí)行中央八七會議及陜西省委“九二六”會議決議精神,在危難之時,許權中挺身而出,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和中共陜西地方黨組織的領導下,直接掌握和率領一支2000 余人的獨立武裝開展革命斗爭,這支武裝被人們習慣稱為“許旅”①。
1.創(chuàng)辦西安中山軍事學校。1926 年11 月28 日,在黨的領導和國民軍聯(lián)軍的援助下,西安城解圍,劉振華被趕出陜西。1927 年1 月,國民聯(lián)軍駐陜總司令部成立,于右任、鄧寶珊任總司令,史可軒任政治保衛(wèi)部部長兼警衛(wèi)師(又稱政治保衛(wèi)隊)師長,許權中任政治保衛(wèi)部領導成員兼警衛(wèi)師旅長、代師長。西安解圍后,革命迅速發(fā)展急需大量革命干部,國民軍聯(lián)軍總司令馮玉祥和中國共產黨想法不謀而合,創(chuàng)辦軍事學校。駐陜總部決定創(chuàng)辦中山學院和中山軍事學校,駐陜總部和中共黨組織派許權中協(xié)助史可軒、李林創(chuàng)辦西安中山軍事學校。軍校雖然以國民軍聯(lián)軍駐陜總部名義創(chuàng)立并管轄,但由共產黨人出任該校主要領導并主持軍校工作,史可軒任校長,李林任副校長,鄧希賢(小平)任政治部主任,許權中任學員總隊長兼軍事教官,軍校建有中共總支委員會,由組織科長高文敏(克林)兼中共總支書記。
2.軍校在當時有“西北黃埔”之稱。中山軍事學校成立之初,全校學員約500 人,后來榆林中學校長杜斌丞又送去五六十名學員。全校學員改編為一個總隊,總隊長許權中,下設三個大隊,分別由共產黨員高致凱、張漢俊、楊浪波擔任大隊長(三人均為共產黨員),高、張二人為黃埔四期畢業(yè)生。
軍校集中開展教學訓練,參照黃埔軍校做法,教學課程以軍事為主,軍事理論學習與軍事技術、戰(zhàn)術訓練相結合,課堂教學與操場操練相結合。作為學員總隊長、軍事教官的許權中,以主要精力安排軍校軍事教學與訓練的同時,還親自講授步兵操練、射擊和戰(zhàn)術課程,負責全校學員日常行政管理,深受學員的愛戴。同時,許權中和中共總支委員會十分重視培養(yǎng)朝氣蓬勃的骨干積極分子,發(fā)展優(yōu)秀分子入黨,為我黨培養(yǎng)了一大批軍事干部。此時國民聯(lián)軍駐陜總司令部政治保衛(wèi)部成員和中山軍事學校的師生一千多人,是一支由我黨直接領導的革命武裝力量。
晚年的鄧小平對西安中山軍事學校做過回憶,也是對這個軍校歷史作用的客觀評價。他說:“這個學校是當時擔任國民革命軍(聯(lián)軍)駐陜總司令于右任辦的,于當時屬國民黨左派,這個學校的主要職務都是由黨派人士擔任的。校長史可軒是黨員(后犧牲),副校長是由蘇聯(lián)回國的李林同志(我們在法國就熟悉,李后來在中央蘇區(qū)犧牲),我擔任政治部主任,軍事主任兼學員總隊長由許權中擔任?!薄皩W校經過短期籌備,很快辦起來了,學生中有不少黨員、團員,除了軍事訓練外,主要是政治教育,健全和發(fā)展黨團工作。政治教育主要講革命,公開講馬列主義,在西安是一個紅色學校,這個學校在1928 年成為陜西渭華大暴動的基礎?!盵1]
3.許權中任獨立第三旅旅長。1927 年6 月下旬,馮玉祥開始追隨蔣介石反共,急令國民聯(lián)軍駐陜總司令部政治保衛(wèi)部和中山軍事學校的師生一千多人立即離開西安,開往河南前線,妄圖在部隊開拔中趁機瓦解和消滅這支由共產黨掌握的革命武裝。
為了保存這支革命的武裝力量,中共陜西省委曾設想兩個方案:第一,部隊開出潼關受馮玉祥節(jié)制,史可軒下野,部隊由許權中統(tǒng)率。這是因為許權中與馮部將領過去有一些舊關系,可以利用,以此為黨保存革命實力。第二,抗馮或者轉移陜北山區(qū)獨立發(fā)展。最后決定走北上獨立發(fā)展的道路,按照省委的指示,史可軒和許權中打算表面上執(zhí)行馮的命令,由西安開拔向河南方向走,經過渭河后再很快穿過蒲城、澄城、韓城等地到陜北的宜川,與黨所掌握的武裝力量石謙旅李象九營匯合,驅逐軍閥井岳秀,占據(jù)陜北革命根據(jù)地。史可軒宣布停辦軍校,將軍校學員和政治保衛(wèi)部合編為四個營,配發(fā)了武器,名稱還是政治保衛(wèi)隊,許權中任總指揮,向北開拔。
7 月24 日,史可軒、許權中率部隊從西安出發(fā)北移,往北前進至富平,就要通過陜軍田生春的防地。由于史可軒和田生春早年交往甚密,史可軒不顧許權中的堅決反對,7 月29 日,堅持獨自去富平縣美原鎮(zhèn)找田生春,要求借道并救濟一些糧秣,但由于田生春已被馮玉祥收買,當史可軒到美原鎮(zhèn)后,即被田生春殺害。當時,部隊四周遭到陜軍田生春、馮子明、甄壽山等部的包圍,去陜北已不可能,又失掉和省委的聯(lián)系,處境十分危難。許權中緊急思考對策,權衡再三,只得暫時“找主求生”,經過會議討論,決定暫時“投靠”馮子明。為了使部隊合法化,又不被附近的地方勢力派輕易吃掉,許權中在康橋與馮子明進行了嚴肅的談判,明確提出三個條件:一是部隊由許權中直接指揮;二是部隊駐防關山;三是任何時候為史可軒報仇都不得干涉。馮子明答應后,部隊被馮子明部編為國民二軍獨立第三旅,許權中任旅長,這就是“許旅”的前身與初創(chuàng)。
1.成立許旅黨支部。1927 年3 月間,中山軍事學校成立中共黨總支委員會。在關山駐防期間,黨的八七會議和中共陜西省委“九二六”會議精神傳到許旅,大大激發(fā)了許旅全體官兵的革命信心。為了加強黨對軍隊的領導,中共陜西省委作出有關軍隊黨組織建設的決定,許旅成立軍隊黨支部,簡稱“第一軍支”,書記為高克林,委員為許權中,組織委員為高致凱,宣傳委員為吳天長(吳浩然)。按照許旅下設教導營一、二、三分隊和一營、二營,軍支下建有5 個分支部,在教導營一分隊建第一分支部,在教導營二分隊建第二分支部,在教導營三分隊建第三分支部,在一、二營建第四分支部,在教導營下級軍官中建第五分支部。全旅共有黨團員53人,其中士兵黨員33 人,軍官黨員11 人,團員13 人②。
2.擴充力量發(fā)展隊伍。在旅長許權中、軍支書記高克林等人的努力下,首先,使在馮玉祥反共清黨時,離開馮部隱蔽在關中地區(qū)的一批共產黨員進入許旅。其次,中共三原縣委書記張秉仁根據(jù)黨的指示,派遣一批青年學生、共青團員去充實許旅,準備從事武裝斗爭,如王曙(王曙是富平人,跟隨許權中參加過渭華起義,新中國成立后曾任第四機械工業(yè)部即電子部副部長)、王勛、黨及第等共青團員[2]。這些黨員力量的加入不僅使部隊力量大為加強,也使指戰(zhàn)員的政治素質大為提高,部隊的政治生活也更加活躍,一支充滿希望的隊伍在這里得到新生。再次,在補充了一批新兵的同時,又收編了蒲城縣一股“土匪”百余人,這些人大部分是貧困農民和少量進步青年,生活無路才結伙為匪、劫富濟貧的,在感情上痛恨封建統(tǒng)治壓迫,收編后受到黨員的影響及教育,進步很快,其中領頭的楊錫民不久就參加了共產黨,后來當上了連長[3]。同時又收編云陽(民)團30 余人,其民團中又有部分黨、團員,如陳伯齊、楊復齋、李蘊山、許志軒等,還收編了老友國民聯(lián)軍第11 路軍總司令田玉潔部下的惠顯峰旅長所轄步兵一營、騎兵一連,被編為許旅兩個補充營,共400 余人,連原有之步兵兩營、機槍一隊、教導一隊共1290 人②。
3.粉碎陰謀,鏟除內奸。許旅雖然暫時“投靠”馮子明,但馮對許旅始終心懷鬼胎,虎視眈眈,伴隨著許旅部隊的整頓和發(fā)展,妄圖吃掉許旅的陰謀也一步步暴露。許權中已從種種跡象中看出馮準備暗算部隊的陰謀,也發(fā)現(xiàn)馮的先頭部隊已開至許旅的外圍。基于這些新情況,許權中對馮的陰謀行動采取了相應的應對措施,鏟除內奸,以防不測。
1927 年10 月下旬的一天,許權中率部迅速向西轉移,經高陵縣城南耿鎮(zhèn)渡口跨過渭河,到藍田玉山許家廟一帶。許旅進駐許家廟,許權中及時與中共藍田區(qū)委縣城支部書記李仁軒聯(lián)系,與許家廟民團領導共產黨員汪鋒、穆志賢聯(lián)系,了解藍田目前形勢,商量對策。馮安排的奸細惠介如勾結幾個連長在部隊暗中活動,又聯(lián)系外圍馮子明的五個旅進行包圍,準備里應外合消滅許旅,許權中果斷召集連以上的軍官會議,逮捕惠介如,并押到會場當眾處決。
此時,惠介如的同謀給馮子明報信,激怒了馮子明。第二天,馮即密令趙漢暗地里圍擊許旅,同時還派一支部隊,日夜兼程,直入秦嶺,到達商縣黑龍口,企圖占領通往秦嶺以南的要道,把許旅圍困起來消滅。情況危急,許權中緊急抽出兩個排的兵力,一個排埋伏在藍田縣東,阻擊敵人的進攻,打破敵人搶占黑龍口加急消滅許旅的計劃。另一個排連夜渡灞河支流浐河,偷襲敵前司令部。就在敵人酣睡的時候,敵前敵司令部遭到突襲,部隊在汪鋒和民團其他領導人所率民團的支援下,趁機連夜從流峪口南入秦嶺,急行軍搶占了百里之外的商縣黑龍口,不僅成功粉碎了馮子明的陰謀,而且也保住和發(fā)展了中國北方一支中共獨立武裝。
1.建設一支革命的獨立武裝——成立旅黨委。許旅擺脫了馮子明的控制,進入國民革命軍第2 集團軍第8軍李虎臣部(李為軍長)的防地。由于許權中與李虎臣同為臨潼鄉(xiāng)黨,有一定的來往,許權中決定投靠。1928年1 月17 日,許權中率領全旅官兵由商縣黑龍口進駐洛南縣三要司鎮(zhèn),改編為李虎臣第8 軍第3 師劉文伯部第3 旅。根據(jù)《中央公函》要求陜西省委發(fā)動農民暴動及農民起義,推翻反動統(tǒng)治,建立政權的指示,中共陜西省委于當月28 日發(fā)出第三十號通告,在其中的甲子3 號通告中宣布:許權中旅中之中共軍支,正式改為中共旅黨委,仍直轄于省委,同時宣布了以高克林為書記,許權中、楊曉初、張漢俊、高致凱為委員的旅黨委組成人員。與此同時,旅黨委特別注意共青團組織的建設,也成立了全旅共青團委員會,歸旅黨委領導,下設10 個支部,團員由最初的13 人發(fā)展到90 人。
2.培養(yǎng)軍事人才。
(1)充實許旅領導力量。1928 年2 月18 日,中共陜西省委根據(jù)《中央公函》指示,召開了省委第二次擴大會議,布置全省暴動問題,決定將陜東、東府地區(qū)劃為兩個暴動區(qū),并先后成立了中共東府特委和陜東特委[2]。為了加強對許旅的領導,省委第二次擴大會議前后,先后又派劉景桂(志丹)、謝子長(浩如)、唐澍、周益三、李大德(張漢?。┣巴S旅擔負重要工作,唐澍任旅參謀長,劉志丹任旅參謀主任,謝子長、周益三任營特派員,同時省委還從地方上抽調許多黨團員到許旅工作。此時,在這個旅不僅僅是旅長許權中本人是位忠誠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而且聚集了像劉志丹、謝子長、高文敏(高克林)、唐澎、周益三、吳浩然、盧銘亭、楊曉初、王泰吉等200 多名共產黨員。
(2)強軍練兵與支持農民斗爭。在許權中和旅黨委的領導下,首先,在洛南及周邊地區(qū)公開插旗招兵,加強整頓軍紀,開展軍事訓練,把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和優(yōu)秀分子提拔到各級領導崗位,在短短的兩三個月內,全旅由來時的1290 人發(fā)展到2000 余人。其次,許權中和旅黨委抽調人員,深入農村秘密串聯(lián),發(fā)動群眾。在許權中和農會領導下,貧苦農民不但分到糧食,還接受了革命宣傳教育,“革命”“農協(xié)會”“蘇維埃”等這些新名詞,第一次在廣大群眾中傳播開來,“革命”二字在這里很快變?yōu)槿嗣袢罕姷淖杂X行動。由于全旅積極開展練兵,支持農民斗爭,建立蘇維埃政權,得到了中共中央的高度贊賞和重視。
3.許旅參加渭華地區(qū)農民起義。
(1)許旅宣布武裝起義。1928 年5 月10 日,許旅離開潼關,行至華縣瓜坡鎮(zhèn)附近一個村子里召開了軍人大會,宣告許權中旅武裝起義,脫離李虎臣,脫離軍閥混戰(zhàn),成立以共產黨領導的工農革命軍。5 月14 日,部隊到高塘鎮(zhèn),15 日,中共陜東特委、華縣縣委召開萬人軍民聯(lián)歡大會,歡迎工農革命軍,工農革命軍正式改編為西北工農革命軍,支持配合渭華地區(qū)農民武裝暴動,建立了區(qū)鄉(xiāng)蘇維埃政權,創(chuàng)建了擁有約二百平方公里、數(shù)十萬人民的紅色武裝割據(jù)區(qū)域。
渭華起義是中共陜西省委為了貫徹黨的八七會議精神,組織和領導的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中國北方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武裝起義。但由于陜西軍閥李虎臣反馮失敗,馮玉祥勢力返陜,馮與李又一次同流合污,使西北工農紅軍面臨強大敵人的“圍剿”鎮(zhèn)壓。
西北工農革命軍經過6 月10 日第一次、12 日第二次反“圍剿”后,面臨的形勢越來越嚴峻。在危急關頭,許權中主動找劉志丹分析工農革命軍面臨的危機,建議立即召開軍委會議,研究反“圍剿”撤退方案。6 月18日,軍委召開擴大會議,一致同意許權中提出的工農革命軍分東、中、西三路撤退的意見,由許權中指揮第四大隊、陜東赤衛(wèi)隊及騎兵分隊組成的西路軍,從6 月19日開始,承擔起掩護中路、東路軍撤退的重任。21 日上午,敵人以三個師的兵力襲擊西北工農革命軍陣地,許權中利用天然河道,在雷天祥營和騎兵分隊埋伏之處,在敵人圍攻塔山的戰(zhàn)斗打得最激烈之時,從背后襲擊敵人,給敵人造成重大傷亡,使敵人搞不清工農革命軍的主力部隊是向南翻越秦嶺還是北渡渭河,敵人猶豫之際給工農革命軍南越秦嶺創(chuàng)造了良機。
(2)鄧縣失敗。1928 年7 月上旬,回西安向省委匯報工作的陜東特委書記劉繼曾趕到藍田縣張家坪,面對渭華起義失敗的慘痛局面,劉繼曾、劉志丹、許權中、楊曉初、王泰吉、雷天祥、趙葆華等人,在這里召開了工農革命軍軍委最后一次會議。會議總結了渭華起義的教訓,同志們以對革命高度負責的精神和自我批評的勇氣,嚴肅認真地反思自己和整個起義工作。
這次會議決定:第一,將紅旗暫時收起來,不開展蘇維?;顒?。第二,將許旅中的一百余名共產黨員都暫時隱蔽起來,進行秘密活動。第三,通過許權中的私人關系搞統(tǒng)一戰(zhàn)線,設法保存這支部隊。據(jù)周益三回憶張家坪會議時說:“在張家坪停留期間,我和趙葆華在一起,許權中、劉繼曾、劉景桂、楊曉初、雷天祥、謝子長等在我們對門的房子開會,研究部隊今后行動方向。當時我聽說省委的意見是將部隊交給許權中領導,身份公開的劉景桂、謝子長、趙葆華、楊曉初等離開部隊,分頭活動,劉繼曾在黨內負責,隨部隊行動,暫時住在我們連。趙葆華、楊曉初因暫無去處,亦暫時隨軍行動?!盵2]
不幸的是,部隊轉移到鄧縣,遇上當?shù)氐募t槍會,許權中不愿傷及群眾,部隊被打散。機智勇敢的警衛(wèi)員把頸部受重傷的許權中,從紅槍會的圍追堵截中救了出來,來到洧川縣許子修家里養(yǎng)傷康復。許是一個小學教員,1925 年,許權中在河南剿匪時兩人認識,結交為友。此人知書達理,待人熱情誠懇,他得知許權中遭遇紅槍會的追趕,且負了傷,就把許權中藏到家里精心照顧,許權中很快恢復了健康。
1.一位辛亥革命青年。1912 年許權中參加陜西同盟會會員總司令曹印侯組織的“敢死隊”,殺死清政府知縣,光復臨潼縣城,1918 年投身靖國軍,1922 年隨胡景翼、曹世英入河南,參加了直軍對河南督軍趙倜的作戰(zhàn),1924 年參加馮玉祥等部的倒戈反直戰(zhàn)爭,隨胡景翼參加“首都革命”。
2.投身國民革命運動。1925 年,經李大釗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根據(jù)李大釗的指示,參與護國護法、胡憨之戰(zhàn)、鏖戰(zhàn)南口、門頭溝起義、攻打丁泗橋、五原誓師、解圍西安,轉戰(zhàn)數(shù)千里,備嘗艱辛,生死不移。
3.叱咤風云察哈爾。1933 年,許權中受黨委派協(xié)助馮玉祥、吉鴻昌組建察哈爾抗日同盟軍,擔任副軍長兼任18 師師長及軍委前委常委。1934 年,白色恐怖籠罩下的天津、北平形勢險惡,許權中只身返回陜西,進行革命活動。1935 年,復返天津,擔任代行北方局職權的中共河北省委軍委副書記。
4.西安事變中的特殊使命。1936 年9 月下旬,西北抗日救亡運動風起云涌,楊虎城致信許權中:“救亡圖存,在此一舉,速來西安,共商大計。”[4]楊虎城給許權中以警備第二旅副旅長之暫時名義,以便擔當關鍵部位指揮。1936 年12 月12 日凌晨,許權中在預定時間指揮楊虎城總部特務營包圍西京招待所和花園飯店,扣留國民黨軍政大員,還有軍統(tǒng)特務頭子、家眷、隨員共五六十人。隨后又親臨一線指揮,拔掉省公安局這顆頑固抵抗的“釘子”。為了隨時應對復雜局面,根據(jù)中共代表周恩來的建議,12 月20 日,張、楊以抗日聯(lián)軍臨時西北軍事委員會正副主任委員名義批準成立一個獨立旅,許權中任獨立旅旅長。
5.奔赴華北抗日前線。1937 年8 月下旬,許權中率529 旅赴華北抗戰(zhàn),保衛(wèi)保定,堅守四晝夜,馳援忻口,堅守十四晝夜。衛(wèi)立煌說:“自許旅增援上來后,形勢轉危為安。”1937 年秋末,許權中調任為177 師參謀長。1938 年5 月率177 師一部收復河東13 縣[5],威震日寇,譽滿陜晉。由于許權中的共產黨員身份及在西安事變中發(fā)揮的特殊作用,為了擺脫敵人的監(jiān)視,許權中決定先去河南洛陽96 軍軍部,而后通過關系,設法繞道去延安。他到洛陽后,被任命為第四集團軍中將參議兼該集團軍眉縣萬家塬墾區(qū)主任[4]。
6.中共一位著名烈士。1943 年12 月,許權中在陜西眉縣慘遭國民黨特務暗殺。許權中遇害的消息傳到延安,毛澤東詢問:“為什么不早點把他接回延安。”后來還對許權中在云南講武堂韶關分校第二期的同學童陸生說:“許權中同志死得很可惜,如果調回延安就沒事了?!敝芏鱽砀敝飨滞锵У貙Ξ斈旰驮S權中一起參加過渭華起義的張歸仁說:“如果許權中早日回到延安,就不會被暗殺?!盵4]1945 年,中共七大會議正式追認許權中、崔廷儒、張漢民等三位同志為革命烈士。1949年12 月9 日,西安、三原和臨潼各界悼念許權中等烈士遇難六周年追悼大會上,西安各界人士敬送了悼詩和花圈,時任中共中央西北局軍政委員會書記習仲勛同志送去了“為人民解放事業(yè)而犧牲的烈士永垂不朽”的題詞。許權中將軍戎馬一生,革命信念堅定不移,這一切來源于他的愛國情懷和共產主義信仰,繪就了半百人生的豐采華章。
注釋
①星火燎原下集,渭華起義片段:許旅指我黨指揮的部隊,接受國民聯(lián)軍二軍馮子明的改變,番號是暫編第三旅,即許權中旅,也叫徐旅,習慣稱許旅。
②據(jù)陜西省檔案館保存的陜西省委1927 年8 月至1928 年初的文獻殘片中,關于許旅第一軍支建設的記述資料原文記錄顯示。中共陜西省委軍委報告節(jié)錄。本文原標題為《陜西軍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