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應秀
【摘要】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每位教師必須面對的課題,也是他們經(jīng)常思考的問題。古今中外,師者同焉。對初次接觸物理知識的初中生來說,課堂教學氛圍、學習效率、知識的獲得感、日常應用性等,都會影響到學生當下和以后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和持久性。所以,教授者不應等閑視之。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學經(jīng)驗,從教學的課前、課中、課后以及師與生、教與學的關系方面進行了較深入的歸納與思考,總結得出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效率;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01—0086—02
縱觀人類發(fā)展歷史和科技進步史,我們會清楚看到,物理學科是應用性很強的實用工具,與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息息相關,同時也是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基礎知識和工具之一,因此是基礎教育的必學課程。從全國高校的專業(yè)設置來看,物理是基礎學科,也是絕大部分專業(yè)的必修課。對初中生來講,中學物理既好奇又難學,在情理之中。對于教學者來講,教學既要激發(fā)學生對大千世界物理現(xiàn)象原始的那份好奇與探索,又要讓學生扎扎實實學好最基礎的物理知識,以積極進取的態(tài)度努力學好這門課程,為以后進一步學習更加深奧的物理知識打好基本功,從而讓學生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較好地掌握并應用這個工具。
一、作為教授者,教師應做好三方面工作
1.充分的課前備課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多年來,筆者有一個深刻體會,只要課前認真、下功夫備課了,第二天的課堂講授必定精彩紛呈,氛圍活躍而輕松自然,學生的反響也熱烈,大有一堂課結束了師生還意猶未盡,沉浸其中之感。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講的就是功在戲外,“詩在詩外”的道理。40分鐘一節(jié)課,如果課前沒有做足前戲,那么這節(jié)課的戲就唱得輕飄沒有質(zhì)量,或者連40分鐘也唱不夠而敷衍了事,如此上課哪有什么效率可言?要想精彩地上好一堂課,教師就得從教案、課件PPT、課本以外的其他相關資料入手。課堂講授中再配以從現(xiàn)實生活中信手拈來的小實驗、小事例,邊講邊做,分析拓展,力求做到當堂學習、當堂消化。這些鮮活的事例,簡單易懂又有針對性,對抽象的物理定理和概念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在此基礎上,教師把課前的戲做充分做精細,甚至做好思想和心理的準備,使準備的這些素材具備“召之即來、來之能戰(zhàn)、戰(zhàn)之必勝”的用途。因為這是保證授課效率的前提條件。
2.課中多措并舉、啟發(fā)引導是提高教學效率的直接途徑。有了充分的課前備課做準備,課堂上就可以盡情講解和演繹。①將所準備的精彩內(nèi)容與課程章節(jié)知識點完美結合,突出重點,觸類旁通,進而建立“體系樹”,指導學生梳理知識體系,加強記憶和理解。②通過幽默風趣、淺顯易懂的語言,講解深奧、不易理解的概念和原理,化“腐朽為神奇”;同時,指導學生或者與學生一道制作內(nèi)容豐富的幻燈片、微視頻等,將那些抽象的概念、難懂的原理、實驗過程和現(xiàn)象再次具象化,再通過課堂演示可以降低難度,還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③將周圍環(huán)境中常見的生活元素恰如其分地滲透在教學過程中,比如學習杠桿時引入生活中常見的剪刀、建筑工地上的塔吊、游樂場所的蹺蹺板等。講解電路圖時以教室的電器設備為例,分析布線、開關、燈泡、電鈴、音箱之間的關系,使學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邊,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進而培養(yǎng)其學以致用的方法和理念。④巧妙設問,進行探究式學習。隨著課本知識講解的深入、生活情境的展示,學生對所學概念和原理有了基本的理解和掌握,此時教師應適時巧妙地發(fā)起提問,設置疑問,層層遞進,引導學生對某些重點知識或現(xiàn)象進行互動式探討學習。教師應引導學生廣開思路、暢所欲言、錯不咎罰,從而將課堂教學引向更深層次,以此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達到愛上物理、學習物理的目的,用好奇心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3.課后檢查、嚴格要求和耐心指導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不二法寶”。作業(yè)是檢驗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鞏固學習內(nèi)容、提升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途徑。一般來說,中學生各科目都留有相當數(shù)量的課后作業(yè),要想在課后有限的時間內(nèi)既高質(zhì)量完成作業(yè),又隨性玩耍,基本是不可兼得的。這就要求學生在玩和學之間有所取舍。作為心智尚不成熟而玩興正盛的中學生,教師只有對其課后作業(yè)嚴格檢查,并輔以賞罰分明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證學生完成所布置的任務[1]。比如,筆者對沒有完成作業(yè)的學生,除了批評教育、悉心指導之外,還要求其繼續(xù)做完該項作業(yè),并加大作業(yè)任務量。對錯誤率高的習題進行集中講解,對一般性錯誤要求學生根據(jù)講評自己改正,并摘抄在錯題本上,隨時翻閱,強化理解該知識點。
二、作為受教者,學生應有端正的態(tài)度和學習的積極性
初中生畢竟還是個孩子,其特點是,心智不成熟,自制力不強,愛玩是天性,散漫是自由,對學習不感興趣,認識不到學習的重要性,總覺得中考不怕、高考尚早,對學習目的沒有清晰認識。面對玩興正濃的孩子,教師應如何讓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積極主動學習呢?
1.用情感染,嚴格要求。站在學生的角度看教學,感同身受地觀察這些孩子的學習處境,有利于教師放下身段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具有針對性、個性化地了解幫助他們,引導、勸導、教導他們用心向?qū)W,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教師的真情付出,在點滴之中、在舉手投足中打動感染學生。
學生在認識上有了提高,行動上就會有積極的表現(xiàn)。此時,教師要趁熱打鐵,嚴格要求,課堂要認真,作業(yè)要仔細,筆記要清晰……使這種熱情習慣化、自覺化。教師更要以身作則,持之以恒地培養(yǎng)學生的耐性和毅力。因為教師認真負責的長久行為會幫助學生形成自我習慣,個性鮮明的自身魅力會激發(fā)學生熱愛物理、學習物理的潛能。從而,學生能自覺地心隨師走,進一步端正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2]。
2.家校攜手,共促學習。以前家校交流主要是教師家訪,自從有了QQ和微信,任課老師、班主任都可以建立班級家長QQ群或微信群,極大地方便了雙方的交流與溝通。每天在群里除了發(fā)布作業(yè),還點撥學生在物理課上的總體表現(xiàn)、需要注意的共性問題,比如遲到曠課早退情況,上課學生狀態(tài)(課堂打瞌睡或睡覺現(xiàn)象),考試成績的班級、年級分布情況,作業(yè)完成情況和質(zhì)量等。讓家長了解各自孩子在物理課上的學習表現(xiàn),該鼓勵的加以贊揚,該督促的進行鞭策。
對于存在的個性問題,教師可以私信和家長溝通,既可以很好地解決問題又避免了當面交流的尷尬,還保護了孩子的隱私,不使孩子在班級失去面子與尊嚴,從而人性化地在家校教育中更具體地鞭策他,使其端正態(tài)度,積極好學。通過網(wǎng)絡家校攜手,共同教育,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始終處于一個相對和諧、愉悅的氛圍里,有利于他們的健康發(fā)展。
3.利用實驗,激發(fā)興趣。我們都知道,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其有關概念、定理、原理都是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歸納而來。因此,觀察和做實驗是學習物理的重要方法。初中生對于初次接觸的實驗操作過程、實驗現(xiàn)象以及得出的實驗結論,都抱有濃厚的“檢驗真理般”的興趣,教師可以利用身邊素材自制教具,設計實驗。比如,用雞蛋和鹽水做物體的沉浮實驗,用玻璃杯和紙張驗證大氣壓強的存在,用滑輪和繩子設計不同的滑輪組,體驗省力的不同效果和作用力方向的改變引發(fā)的省力變化等。引導學生開發(fā)思維,感知物理知識就在生活中,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濃厚興趣[3]。
4.適時鼓勵,增強自信。大家都有一個切身感受,就是當你受到老師或父母表揚鼓勵時,學習勁頭就會明顯提高。這說明,適時的表揚有利于調(diào)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其自信心。相對的,不論家長還是教師,不要或者盡量少批評、指責,甚至辱罵孩子,否則往往使他們在他人面前抬不起頭,在學習上沒了自信,漸漸失去學習的興趣。這樣何談教學效率,又哪來的學習效果?正面教育,適時引導,增強自信,培養(yǎng)興趣才是正確的教育之道。
總之,課堂教學要注重師生的良性互動,人人參與。教師要鼓勵學生質(zhì)疑問難,課堂氣氛活躍而不亂,課下作業(yè)適量而認真完成;在家有人督導,在校嚴格要求,雙向同行方能取得好成績。
參考文獻
[1]邊玉芳.家校合力共促孩子健康成長[J].中國教師,2016(10).
[2]陳忠平.如何提高初中物理的課堂教學效率[J].教育,2016(04):139.
[3]陳吉玲.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策略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39).
編輯:張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