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冰欣
《前哨》是上海戲劇學院院長黃昌勇傾注了大量心血的一部大戲。
上世紀初至30 年代,風云激蕩。五位出身不同、經(jīng)歷各異的青年作家柔石、胡也頻、李偉森、馮鏗、殷夫“百川歸?!?,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他們雖然為信仰獻出了生命,卻無悔吹響了《前哨》;
同樣波瀾壯闊的歲月里,李大釗、陳獨秀、蔡元培、胡適,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群星熠熠生輝,徹底點亮了《覺醒年代》的上空,熱血奔騰;
難忘曾經(jīng)的《光榮與夢想》,自獨立湘江到開天辟地,毛潤之積極投身革命運動,確立了馬克思主義信仰,參與了創(chuàng)建中國共產(chǎn)黨。秋收起義挺進井岡山,反圍剿后被迫長征,三大戰(zhàn)役正道滄桑,氣勢昂揚跨過鴨綠江……一個新中國,終于真正屹立在東方。
此百年,青春萬歲。
2021,好“戲”連臺。
在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的高光時刻,在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的城市,一所專門培養(yǎng)藝術人才的高?!虾騽W院,積極響應時代主旋律,先后創(chuàng)作諸多“紅色浪漫”的優(yōu)秀作品,頌盛世芳華,風采飛揚。上戲人的身影,頻頻“出沒”于熒屏、銀幕、舞臺。比如,傾情推出大型原創(chuàng)話劇《前哨》;爆款電視劇《覺醒年代》的主演于和偉、馬少驊,都是上戲的校友;《光榮與夢想》里中年毛澤東的扮演者佟瑞欣,也是從上戲的校門走出的。
以赤子之心、專業(yè)素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攀登藝術的高峰,站在歷史的潮頭,上海戲劇學院許下諾言:要不斷超越自我,要不斷回饋人民。
有付出,便有回報?!肚吧凇肥巧虾騽W院院長黃昌勇傾注了大量心血的一部大戲,問世后果然廣受好評,列入上海市“建黨百年”“全面小康”主題首批重點文藝創(chuàng)作項目,入選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新創(chuàng)舞臺藝術作品展演季”、上海市文旅局和上海國際藝術節(jié)“2021上海舞臺藝術優(yōu)秀劇目展演”以及北京“大戲東望2021全國話劇展演季”。
身為《前哨》的編劇,黃昌勇對三輪演出下來的“成績單”還是比較滿意的?!缎旅裰芸酚浾攉@悉,有關領導、專家和媒體認為,這部劇作通過反復打磨,已經(jīng)接近精品,具有鮮明的海派特征、時代特點。值得一提的是,該劇絕非“自說自話”“自娛自樂”,而是一票難求,是青年觀眾選擇主動進場看并且被深深感動的。
在接受《新民周刊》專訪時,黃昌勇告訴記者:“我們和北大百年講堂聯(lián)系得差不多了,明年4月,《前哨》將赴京演出兩三場。之后,計劃一路南下,全國巡演,再演個二三十場。最后,到上?!瘴病?,演到明年‘七一’左右結(jié)束吧。也在考慮是否排練學生版,或者把版權轉(zhuǎn)移?!?/p>
《前哨》的成功,是整個團隊的功勞,匯合了集體的智慧。不過,毋庸置疑,幕后的靈魂人物,還數(shù)黃昌勇。所以,這稱得上是一部難能可貴的、“編劇中心制”的話劇。
創(chuàng)作的種種細節(jié)、花絮,黃昌勇娓娓道來,仿佛歷歷在目:“我們是虛心接納一切合理意見,然后做出妥善修改。在上海大劇院演出的版本,比之初始版本少了快20分鐘,但我也沒什么舍不得的,當砍則砍。”
正式演出前,黃昌勇?lián)倪^。比如,龍華的灼灼桃花,是貫穿《前哨》全劇的一個鮮明意象,而導演馬俊豐大膽在劇末處灑了個“漫天漫地”,配合多媒體的背景,讓黃昌勇覺得有些“怕怕”的——“這一看就是‘人工痕跡’,觀眾會覺得我們夸張、造作嗎?但是,我想了想,決定讓馬俊豐放手去做。不料,這一幕擊中了觀眾,他們說,桃花紛紛揚揚地飄下來,聯(lián)想烈士的犧牲,蓄積已久的淚水,一下子忍不住了,跟著桃花一道墜落,‘聲勢浩大’?!?/p>
虛虛實實,舞臺藝術的反饋難以預測。除了桃花,《前哨》別出心裁的套嵌式結(jié)構、不拘一格的“穿越”手法,也曾招來若干老領導、老專家的質(zhì)疑:紅色題材總是很嚴肅的,突然搞得“盜夢空間”似的,是否過于先鋒?結(jié)果證明,這樣的處理非但不是不妥當?shù)?,而且令觀眾耳目一新。當代的大學生,可以和上世紀30年代的魯迅沙龍直接接觸;迅哥兒講著講著,手一擱,居然就擱在了當代青年的肩膀上——談及這類“神來之筆”的小插曲,黃昌勇的眼睛里閃著光。“其實啊,2021是個‘穿越年’。電影《你好,李煥英》、綜藝節(jié)目《典籍里的中國》,都有穿越的元素。而紅色題材設置‘戲中戲’的敘事,我個人以為是開先河的。”
在寫作男主群像的《前哨》之間,實際上,黃昌勇筆耕不輟,還擔任了黃梅戲《不朽的驕楊》的編劇?!膀湕睢?,顧名思義,指的是“大女主”楊開慧同志?!叭ツ?月,《前哨》大綱都定了之后,我才有精力去寫‘驕楊’。創(chuàng)作黃梅戲,對我而言是‘串行’,當時也沒考慮很多,想好人物、情節(jié)、角度,然后就是寫對話、寫唱詞。必須說明的是,因為這是韓再芬老師首部擔綱導演的戲,所以她本人后來又下了大工夫做進一步的改動、完善?!?/p>
總的來說,《不朽的驕楊》的結(jié)構,與《前哨》有驚人的相似之處:都安排了吃重的獄中戲,都有巧妙的插敘、倒敘。“絕境開慧”“芳華開慧”“湘戀開慧”這三株身處不同年代的“驕楊”,串起了信仰堅定、熾熱執(zhí)著、忠貞不渝的一生?!拔易钤鐚懞玫倪@個框架結(jié)構,還是保留下來的。這部戲大概明年會來上海演出?!秉S昌勇表示。
《不朽的驕楊》劇照。
他還向記者稍稍“劇透”,現(xiàn)在,自己正在構思另外一個話劇,關鍵詞是“延安”?!斑@是一部擁有眾多人物原型的虛構作品,主要講述幾個青年人從上海到延安一路上悲歡離合的故事。有諜戰(zhàn)成分、有戲曲元素,希望明年5月前先把劇本拿出來。”
以《覺醒年代》、《前哨》為例,黃昌勇總結(jié)了創(chuàng)作“紅色浪漫”的秘訣。“我們不要先貼標簽,這是紅色的,那是黑色的,不要讓紅色題材變得概念化、簡單化、粗糙化乃至鄙陋化,從而引起年輕觀眾的反感。作品只有好壞之分,唯有心懷理想,埋頭耕耘,才能自然生成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創(chuàng)作需要天賦、需要靈感、需要積累,更需要真情實意,不完全受理性驅(qū)動。‘內(nèi)在’大于‘軀殼’,死摳教科書,死摳技巧性卻不走心的東西,是舍本求末。我相信,觀眾在看《覺醒年代》,包括在看《前哨》的時候,未必一直自我提醒,哦,這是很紅的、很革命的。尤其是年輕觀眾,他們最樸素的直觀印象是:人物是青春的,劇情是打動人的,我有共鳴,我對國家的感情通過這個作品被激發(fā)出來了?!?/p>
誠然,“內(nèi)在”是極其重要的。文藝作品的核心是什么?不是明星,是劇本。劇本劇本,一劇之本。針對記者關于“編劇”的提問,黃昌勇答道:“從基本現(xiàn)狀判斷,中國的編劇,似乎顯得比較邊緣化。一個劇組里,誰咖位大,就聽誰的,于是出現(xiàn)了演員甚至可以指揮導演的怪相,也出現(xiàn)了打著‘二度創(chuàng)作’的大旗,肆意‘修剪’(踐踏)劇本的怪相。當然,從另一個方面講,影視藝術和舞臺藝術考驗綜合能力,而我們的很多編劇,能力上顯然是欠缺的。解決的辦法是,導演必須理解、尊重編劇的創(chuàng)作意圖;編劇必須勤修‘內(nèi)功’,實力為王;大家友好協(xié)商。如今,國際上也有一個趨勢,即編導一體化,如此,能確保作品原汁原味不走樣。我覺得我們需要這樣的通才?!?/p>
和黃建新聯(lián)合執(zhí)導了《1921》的鄭大圣,《理想照耀中國》的總導演傅東育,《功勛》里“李延年”單元的導演毛衛(wèi)寧,都是“上戲人”……上海戲劇學院好演員多,好導演也不少。
《前哨》劇照。
《覺醒年代》、《前哨》等影視劇、舞臺劇讓觀眾破防,同樣帶有“上戲烙印”的、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文藝演出《偉大征程》,更讓觀眾倍覺驚艷。臺前,于和偉、鄧倫、胡歌、黃豆豆、韓雪、劉威、宋佳、萬茜等眾多上戲校友紛紛出鏡;幕后,運籌帷幄的功臣名單里,副總導演沙曉嵐、戲劇執(zhí)行導演白皓天、戲劇導演謝可、影視導演高一功、戲劇制作人孔慶堯及李博文等,亦為上戲培養(yǎng)的英才。
此外,和黃建新聯(lián)合執(zhí)導了口碑之作《1921》的鄭大圣,被許多觀眾拿來和《覺醒年代》作對比的《理想照耀中國》的總導演傅東育,豆瓣評分高達9.1的電視劇《功勛》里“李延年”單元的導演毛衛(wèi)寧,依然還是“上戲人”……上海戲劇學院,著實是桃李滿天下,好演員多,好導演也不少。
甚巧,近期,上戲?qū)а菹迪灿A誕;至11月30日,導演系建系六十周年主題活動暨導演教學研討會隆重舉行,領導、師生及校友代表歡聚一堂,一同紀念、回望導演系60年來的發(fā)展歷程,一同訴說愿景、繪制藍圖,掀起連月來系列活動的精彩高潮。
在匯報發(fā)言中,導演系負責人盧昂全面總結(jié)了導演系60年來尤其是新世紀以來的教學工作成績經(jīng)驗,深入分析新文科建設背景下導演系面臨的形勢任務,系統(tǒng)闡釋導演系發(fā)展的目標與定位、方法與策略,也勇于直面發(fā)展中的問題,給出思考。他明確提出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扎根本土、放眼世界、融貫中西、勇于創(chuàng)新”的藝術理念、堅持“以學生為本,為其提供最完好的藝術創(chuàng)作實踐基地;放眼全世界,聚集全球最優(yōu)良的師資力量于一體”的教學理念及“國際化與民族化的創(chuàng)造性融合”的教學特色。未來導演系將秉承中華美學精神,融合世界戲劇優(yōu)長,創(chuàng)建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表導演學派”,培養(yǎng)有情懷、有擔當、技藝全面、勇于創(chuàng)新的德藝雙馨“至善至美”的復合型導演藝術人才。
黃昌勇對導演系提出了兩點要求。一是要發(fā)揚傳統(tǒng),發(fā)揮優(yōu)勢:持續(xù)推進戲劇與影視學一流學科建設和新文科建設;發(fā)揮國際化與民族化的創(chuàng)造性融合優(yōu)勢,形成上戲?qū)а菹堤厣放?,將人才培養(yǎng)推向更高水平;不斷增強服務國家社會能力,堅持把創(chuàng)作過程融入教學環(huán)節(jié),堅持服務城市文化建設和國家文化走出去。二是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深化教學改革,提升人才培養(yǎng)能力;優(yōu)化師資結(jié)構,加快高水平人才隊伍建設;深化國際交流合作,擴大國際化辦學格局。
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建系六十周年主題活動暨導演教學研討會現(xiàn)場。
《覺醒年代》的這一幕,既是蔡元培與陳獨秀的會面,也是馬少驊、于和偉這兩個上戲校友間的會面。
上海戲劇學院黨委書記謝巍則希望,導演系要在未來的發(fā)展中堅定初心,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擦亮底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打造角色,培養(yǎng)一流藝術人才;彰顯特色,服務上海和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洪流中,導演系要守正創(chuàng)新,繼往開來,牢牢把握藝術人才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靈魂,構筑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陣地”,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上戲建設國內(nèi)一流、世界領先藝術院校的嶄新征程不懈奮斗、一往無前,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績。
在隨后的導演教學研討會上,上海戲劇學院副院長劉慶主持了主題發(fā)言環(huán)節(jié),導演系老領導郭東籬、張仲年、蘇樂慈紛紛表達了對建系六十周年的祝賀,也對導演系未來的發(fā)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相關負責人分別介紹了導演系本科及研究生培養(yǎng)情況。受邀作主題發(fā)言的老師們,皆在表達祝賀的同時,對戲劇影視導演專業(yè)在學科建設等方面給予了肯定。自由發(fā)言部分,導演系資深教師、學校職能部處負責人暢所欲言,為戲劇影視導演專業(yè)的發(fā)展建言獻策。導演系部分珍貴的黨支部史料,亦被移交至現(xiàn)任黨總支了。
本次導演系建系六十周年主題活動暨導演教學研討會,還重磅發(fā)布了幾項內(nèi)容: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原創(chuàng)演出劇目集(第一輯)正式發(fā)布;國家藝術基金人才培養(yǎng)資助項目——導演領軍人才培訓班將面向全國免費招生。
六十載艱苦創(chuàng)業(yè),不忘初心;六十載春華秋實,碩果累累;六十載守正創(chuàng)新,弦歌不輟。導演系黨總支激情號召全體師生牢記昨天的篳路藍縷,勇挑今天的使命擔當,追逐明天的偉大夢想,以史為鑒、開創(chuàng)未來、埋頭苦干、勇毅前行,在第二個甲子創(chuàng)造新的輝煌。
文藝工作者們要講好中國故事,需要編劇、導演、演員這“三駕馬車”齊齊發(fā)力。但人類到底也是審美的動物,直抵虹膜的震撼,往往才是“一見鐘情”的“大殺器”,繼而令觀者甘愿流連、細品傾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年“七一”前后,一臺名為《永遠跟黨走》的主題光影秀在黃浦江兩岸上演。短短五個晚上,即使遭遇暴雨,亦吸引了約340萬游覽人次,燃爆了朋友圈——
“走遍全球,上海黃浦江畔的燈光秀最靚!”
“浦江兩岸這么美,作為上海人真自豪!”
“要是此刻,我也能在上海,該有多好!”
光影秀,是燈光、影像畫面和音樂共同組成的城市交響。從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慶開始,到2020年進博會開幕,再到2021年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這臺備受矚目的主題光影秀,畢業(yè)于上海戲劇學院的謝渝熙、郭金鑫和畢業(yè)于上海音樂學院的羅威,以“三元連發(fā)”之勢,組成黃浦江光影秀創(chuàng)作的黃金CP。
大型光影秀《永遠跟黨走》。
大家都好奇:光影是從哪兒打出來的?上海舞臺技術研究所首席燈光設計師謝渝熙介紹,先要爬上浦江兩岸“叫得出名字的高樓大廈頂樓,看看哪里可以裝燈”,“我們主創(chuàng)團隊,起碼爬了三五十幢高樓”,其中最高的無疑是“上海之巔”上海中心,“上海中心高632米,最高的70米沒有電梯,只有那種直上直下的扶梯……最終,我們考慮到負載、安全等因素,在頂上常設了兩臺100瓦全彩激光燈”。
在北外灘上空,黨徽、石庫門、中共一大會址等圖案以及“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等字樣,則由無人機逐一閃現(xiàn)。
光影秀的開篇,是一道貫穿浦江兩岸的紅色光路。獲得過“上海工匠”稱號的謝渝熙解釋:“這就好比劇場里的預備鈴,這道光會閃五次,意味著倒計時5秒?!?/p>
在創(chuàng)作時,團隊須考慮兩個視角:一個是浦江兩岸游客的觀賞視角,“在浦西,是以外灘觀光平臺這個視角面向浦江;在浦東,是以濱江公園為視角”。另一個是視頻拍攝呈現(xiàn)視角,“最終官宣視頻是幻維數(shù)碼拍攝剪輯的視頻,我們充分考慮了航拍的視角觀感”。
實地視角位置的選擇,基于大數(shù)據(jù)?!拔覀兞私獾剑?019年國慶期間有1200萬人次參觀外灘,其中人數(shù)最集中的地方就是南京東路外灘——大家最喜歡的,就是我們選定的。”
上海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教師郭金鑫,則在團隊中負責浦江兩岸各樓宇媒體墻影像以及部分建筑墻體燈的視頻設計。
浦江兩岸的建筑,各富特色,風格多樣。浦西外灘是近代歷史凝結(jié)的上海,浦東沿岸是改革開放造就的上海。在這個區(qū)域呈現(xiàn)的光影秀,是以歷史為背景展開的時代畫卷,演繹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來帶領中華民族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宏大主題。
而郭金鑫面臨的挑戰(zhàn),來自兩個方面:
其一,文本所提供的畫面要素過多,必須在實施時確保人們看到的東西有焦點,不凌亂分散?;诖耍曨l團隊采用了多屏聯(lián)動、拓展空間的方式。例如:在1949年開國大典的畫面處理中,將主畫面放在白玉蘭大樓的媒體墻上,其他樓宇的媒體墻采用人群歡呼的畫面,與主畫面相呼應,使觀眾的視角被主畫面所吸引,同時拓展媒體墻的聯(lián)動空間。
其二,大部分媒體墻的分辨率及幀率不高,畫面尺寸也不統(tǒng)一,為影像的技術處理帶來很大的難度。怎么辦?視頻團隊在設計過程中盡量避免在這些樓宇墻體上使用過于復雜的圖像和運動過快的影像;所有的畫面也都經(jīng)過像素化模擬測試后,再把視頻分到各個建筑的媒體墻上。
油畫《光明在前—— 中共七大召開》。
影像本身即是技術語境下的一種“寫作”,在建筑群中以影像著黨史,必須同時把建筑和畫面的特點結(jié)合起來思索。
郭金鑫的處理多元且講究章法。如1928年朱毛井岡山會師等年代較為久遠的歷史瞬間,主要以剪影的方式呈現(xiàn),人們從輪廓中就能聯(lián)想到那些熟悉的人物和事件。
1954年,新中國首部憲法頒布,最初設計團隊考慮以當時的新聞報道作為圖像素材,但效果不佳,后來換成了群眾在天安門慶祝憲法誕生的場景,不僅畫面頓時生動了起來,還把人民成為國家主人的時代情緒表達了出來。
火箭發(fā)射、衛(wèi)星遨游、煙花綻放等畫面,設計在建筑群的最高處,那是一種飛騰向上、追夢九天的意境。
以城市為畫布,謝、郭團隊化光為“電”,“電”到了市民們的心底。
上戲師生參演的上海市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文藝晚會《光輝的旗幟》,上戲博士研究生佟童和她執(zhí)導的大型實景沉浸式戲劇《百年·府城記憶》,一樣是光華照人,舞美出色,深情款款。
上戲舞臺美術系教授李前,更是精心布局,妙用丹青,創(chuàng)作了一批紅色主題的油畫。其中,《光明在前——中共七大召開》《支部建在樓宇——上海浦東陸家嘴金融貿(mào)易區(qū)黨建工作紀實》,都是“不忘初心 繼續(xù)前進——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大型美術創(chuàng)作工程”里的作品,在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展覽館展出。
…………
作為上海戲劇學院的掌門人,展望學院的明天,黃昌勇寄語:“上戲76歲了,我們最大的創(chuàng)作特點,是緊貼時代脈搏,服務社會,推出了一大批反映歷史、反映人民心聲的優(yōu)秀作品。今后,我們當再接再厲,用學院派的格調(diào),隨時代的呼吸而呼吸,繼續(xù)觀察火熱生活、關注上海題材,探索藝術的廣度、深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