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農業(yè)農村廳
吉林省農業(yè)農村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時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把推進《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2020—2025)》作為黑土地保護戰(zhàn)略的政治任務,在全省46個重點縣全面推進,今年保護性耕作面積將擴大到2800萬畝。我們突出扛責任、夯基礎、抓落實、重實效,保護性耕作呈現(xiàn)快速發(fā)展的好勢頭。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保護性耕作推進工作,將任務目標列入政府工作報告,寫入省委1號文件,納入績效考核指標,全力推動。一是健全政策措施。去年,國家啟動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省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制定了《行動方案》《實施方案》,明確補助政策,到2025年保護性耕作面積達到4000萬畝。二是健全組織機構。成立了省政府分管副省長為組長的保護性耕作推進行動領導機構。省農業(yè)農村廳成立實施領導小組,廳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分管領導各司其職形成合力推進落實。三是堅持高位推動。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在多次會議和調研時強調保護性耕作的重要性。今年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全省糧食生產暨春季農業(yè)生產視頻會議上,景俊海書記和韓俊省長對這項工作再次部署。
2019年以來,吉林省保護性耕作面積每年增幅1000萬畝。為推動任務落地落實,我們不斷強化措施,夯實工作基礎。一是超前謀劃落實。堅持早計劃、早安排,每年秋季印發(fā)文件,提前下達目標任務,逐級分解到縣、鄉(xiāng)、村,落實到地塊、農戶,讓基層干部群眾心中有數(shù)。二是加大示范引導。全省建設高標準應用基地60個、整體推進縣市15個。今年整體推進縣市總面積將達2000萬畝以上;雙遼、梨樹、大安等縣市適宜區(qū)域基本全覆蓋。三是強化調研指導。每年組織人員逐縣開展調研指導,走基層、訪農戶、查地塊,深入實際聽取群眾意見,研究破解保護性耕作推廣難點和生產實際問題。
推動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落地生根,把握技術是關鍵,培育主體是保障。一是規(guī)范技術模式。編寫《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與操作要點》《高標準應用基地建設規(guī)范》等技術文件,形成中、東、西部不同區(qū)域特點的免耕作業(yè)類型。二是培育實施主體。以30個糧食主產縣為重點,開展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農機裝備建設。累計投入省級資金10.9億元,建設全程機械化合作社662個,這些經營主體已經成為推動落實保護性耕作的重要抓手、有力支撐和主力軍。三是開展宣講培訓。組織農民講師團現(xiàn)身說法,以親身經歷開展“實戰(zhàn)”宣講培訓。采取微視頻、網(wǎng)上直播等現(xiàn)代手段在線解讀、答疑。去年以來開展直播37場次,直接受訓60多萬人次。
充分發(fā)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用足用好作業(yè)補助、農機補貼“兩筆錢”,調動農民積極性。一是提升作業(yè)補助。幾年來,除中央資金外,吉林省累計投入省級補助資金4.73億元,帶動市縣投入7600余萬元,補助標準由平均每畝25元、30元提到40元,有力推動了保護性耕作發(fā)展。二是提升裝備能力。采取中央資金足額補貼、地方資金累加補貼方式,加大牽引式免耕播種機等關鍵機具扶持措施,調動農戶購機積極性,目前,全省牽引式免耕播種機保有量已達2.9萬臺。三是提升監(jiān)測建設。投入專項資金635萬元建設省農機化智慧云平臺。全省15個重點縣份組織安裝信息化監(jiān)測設備1.8萬套,預計可監(jiān)測面積2100萬畝左右,明年將實現(xiàn)信息化監(jiān)測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