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方曉
(廣西崇左市扶綏縣糖料發(fā)展與基地建設服務中心,廣西 崇左 532100)
甘蔗作為我國十分重要的糖料作物,其產量近占有全球的76%左右,也是我國重要的戰(zhàn)略物資之一。作為亞熱帶十分常見的經(jīng)濟作物,甘蔗分布在廣東、廣西、云南等地區(qū),而螟蟲作為甘蔗生產種植過程中十分常見的害蟲,在甘蔗地苗期危害較大,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空心苗斷壟,嚴重影響甘蔗的產量。因此有效防治螟蟲是保證甘蔗產量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方法。但是,在廣大甘蔗種植地區(qū),甘蔗螟蟲防治仍然以傳統(tǒng)的化學防治為主,而化學藥劑的使用,不僅會對螟蟲帶來一定的抗藥性,也會影響周邊的環(huán)境。為此,如何有效減少對于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壓力。仍然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在甘蔗生長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甘蔗螟蟲的侵害和影響,而常見的螟蟲有二點螟、條螟、黃螟、大螟、白螟。一般來講,這些螟蟲會在甘蔗生長的苗期以及生長中后期,鉆蛀在甘蔗上并蛀食幼嫩組織,多數(shù)會出現(xiàn)螟蟲世代重疊等情況,導致甘蔗的整個生長期幼蟲數(shù)量較多。一般情況下,每株甘蔗共有22節(jié),其中螟蟲會對甘蔗的每一節(jié)具有不同程度上的損害,但是并沒有具體的規(guī)律可循,其中根部的危害相對較少,更多會集中在甘蔗的下部,第三節(jié)到第15節(jié)這一部分危害相對嚴重。與此同時,甘蔗在收獲之前,螟蟲的數(shù)量會明顯增加,主要是因為在甘蔗整個生長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在十月份左右,其幼蟲會第一時間侵蝕甘蔗的新葉逐漸向下轉移。
一般來講,化學防治是許多地區(qū)甘蔗螟蟲防治中最為主要的手段,相比于其他防治手段而言,化學防治的方法更加明顯,特別是在首次使用某農藥時防效更是立竿見影,生物防治和物理方式等其他方法都是需要做好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才能夠提高其害蟲防控的效果。因此,與化學防控的效果相比,生物防治和物理方式這些防控的方法適用于以防為主,當螟害達到一定防治指標時,化學防控依然為甘蔗螟蟲防治中最主要、最直接的手段。具體來講化學防治螟蟲最佳時期,在幼蟲低齡階段進行化學藥劑的噴灑防治。如若螟蟲幼蟲蟲齡增大再噴灑農藥,效果會不如適齡防治理想,還會導致化學農藥用量逐漸增大、螟蟲的抗藥性隨之增強等,甚至天敵也會被農藥滅殺。而加大用藥劑量也往往導致甘蔗出現(xiàn)一定藥害等風險,對周邊環(huán)境會帶來較大影響。由于傳統(tǒng)、單純的化學手段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甘蔗螟蟲防治的效果,也會對周圍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破壞,不利于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而基于環(huán)境保護的角度,更是需要一些農業(yè)防治作為基礎,減少一些有毒有害化學農藥的使用。采取多種綜合性防治方法來達到預期的甘蔗螟蟲防治效果。
當前,我國甘蔗螟蟲防治過程中采用化學防治的方法仍然會存在以下幾點問題。問題一,一些種植戶的思想認知不足。造成甘蔗病蟲害處理工作效果較低的因素中,不少農戶對于化學防治的思想相對滯后,特別是在害蟲發(fā)生為害嚴重后才想起防治,此時勢必加劇防治的難度,防治成本增加,農戶的種植效益降低。還有一些農戶誤以為大量使用化學農藥就可以有效根治甘蔗螟蟲,但是沒有把握好化學農藥噴灑的時機和比例,錯失時機,把握不當,錯過了最佳防治時期時,甘蔗螟蟲耐藥性增大,防治效果不夠理想。若是噴灑比例掌握不好時,比例過多,會出現(xiàn)甘蔗生長受損,也會對周圍環(huán)境帶來較大的影響;若是比例較少,造成甘蔗螟蟲具有抗藥性又無法完全殺死的同時,更是加劇了其侵蝕甘蔗的機會。問題二,病蟲害防治技術落后。由于一些傳統(tǒng)化學用藥已經(jīng)無法更好地滿足當前防治需求。一些傳統(tǒng)基本農藥,例如毒死蜱、殺蟲單以及甲維鹽復配藥等等,這種農藥雖然在短期內可以完成螟害的處理和控制,但長期使用造成害蟲形成抗藥性,其防治效果逐年下降。還有一些農戶在沒有了解螟害發(fā)生情況就盲目使用農藥,導致農藥殘留。問題三,聯(lián)防聯(lián)控機制尚未建立。目前,以分散農戶為主要防控力量的防治大軍,基本處于“單打獨斗”狀態(tài),防治時期難以統(tǒng)一,區(qū)域整體防效不高。
首先要改變種植戶錯誤的種植認知。上述分析得知,甘蔗螟蟲防治中會因為種植戶的化學防治觀念的落后,造成防范效果不理想。針對這一情況,需要根據(jù)當?shù)胤N植的發(fā)展實際,建立成熟完善的蟲害防治體系,讓更多的種植戶能夠客觀地了解到化學防治的優(yōu)勢以及需要遵循的原則,從思想層面上提高對于甘蔗螟蟲防范的認識和能力,制定切實可行的螟害問題預案,確保管控機制和效果更加理想。其次,要優(yōu)化螟害的防治技術。對于化學防治而言,部門管理人員需要結合當?shù)夭∠x害基本情況,建立成熟完善的化學藥物的處理機制,并集中構建具有合理化的管控措施,維護化學藥物的控制水平,要將藥物的濃度和劑量作為關鍵,及時更換農藥后,針對具體問題制定相應的防范策略。還要在此過程中推廣高效低毒農藥,適當?shù)販p少農藥殘留。而農戶也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技術改造和升級,促進甘蔗種植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最后,要組織建立統(tǒng)防統(tǒng)治機制。在建立螟蟲預測預報監(jiān)測的基礎上,在防效時期組織農戶集中開展化學防治,提高整體防治效果;或者交由專業(yè)植保公司使用無人機有償集中噴藥防治,可有效實現(xiàn)統(tǒng)一用藥、標準濃度、適期防治,短期內解決大面積防控需要,提高區(qū)域整體防治效果。
首先是農業(yè)防治。農業(yè)防治是治理甘蔗螟蟲的有效方法之一,第一點,要加強田間管理,在甘蔗種植之前,需要提前對于土地進行深耕深松,盡早種植和施肥,確保甘蔗早生快發(fā),減少螟蟲帶來的影響。與此同時,種植戶還需要根據(jù)甘蔗的實際生長情況進行適當?shù)匮a苗,使甘蔗保持良好的通風透光狀態(tài),提高抗蟲能力,收獲階段也要對甘蔗的殘根莖等加以集中的銷毀。第二點,要選擇脫毒健康種苗,可促進甘蔗增產增效。甘蔗脫毒種苗有其分蘗率強、生長速度快、成莖率高、宿根發(fā)株率高、抗逆性能強等特點。種植甘蔗脫毒健康種苗可延長宿根年限2-3年,單產提高20%以上,每畝約能增產1-2噸。
其次是生物防治。第一點,可以采用天敵的方式來應對甘蔗螟蟲。在對甘蔗進行生物防治中,種植戶可以選擇一些蜘蛛和紅螞蟻等一些螟蟲的天敵進行飼養(yǎng),對于螟蟲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其中蜘蛛更是甘蔗螟蟲中重要的天敵,再加上蜘蛛的較強搜索能力和捕食能力,可以有效地減少蟲口的密度,促使甘蔗的健康生長。第二點,是寄生天敵,赤眼蜂作為一種蟲卵型的寄生蜂,經(jīng)常寄生于黃螟蟲等一些螟蟲的卵塊,使其無法正常孵化幼蟲,通過這種寄生天敵的方式,能夠從根源上減少螟蟲的數(shù)量。第三點,是性信息素防治。工作人員在甘蔗種植區(qū)域放置具有一定數(shù)量的性信息素誘捕器,以此來吸引更多的螟蟲雄蟲進入誘捕器而將其誘殺,使得雌雄的螟蟲數(shù)量比例嚴重失調,降低交配機會,減少螟蟲繁衍后代概率。
總而言之,在甘蔗種植過程中,化學防控是控制甘蔗螟害不可或缺的手段。通過本文分析了解得知,甘蔗螟蟲會造成甘蔗產量和品質的降低,若是對于化學防治手段不加節(jié)制地使用,不僅會造成螟蟲耐藥性增加,減少防治效果,更會對周圍環(huán)境帶來一定的危害和污染。而提高螟蟲的防治處理效率,則務必要科學合理地采用化學防治技術,輔以配套生物和農學等防治手段,使得甘蔗螟蟲防治效果能夠更上一層樓,在提高甘蔗產量、質量的同時,也實現(xiàn)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