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城紅 吳雪斐
“倍”是小學數(shù)學中的一個基礎概念,是各個版本教材的“種子課”。各版本教材雖然選取的素材不一樣,但編排思路類似,都是先用一個例題來教學“倍”的基本概念,再通過給定的練習來鞏固概念。在教學之前,我們有如下思考。
1.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如何發(fā)揮。在幾個版本教材的編排中,都是通過“例題+練習”的模式來進行教學。這種固有的學習節(jié)奏,學生被牽著鼻子走,牽到哪里,學到哪里。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沒有得到發(fā)揮,原有的學習經(jīng)驗無從利用,創(chuàng)造性被限制,處于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中。
2.學生的思維能力如何培養(yǎng)。數(shù)學是抽象的,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模能力?如何通過畫有意義的圖,讓學生在直觀與抽象之間進行自然的轉化,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如何更好地把“倍”的學習納入數(shù)學學習的整體結構當中?基于如上思考,我們進行了如下教學實踐。
一、“倍”的初體驗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新的教學內容。請看黑板,認識這個字嗎?(板書:倍)
生:我知道,它的意思就是誰是誰的幾倍……
師:那我就來考考你們。請看,屏幕上有兩個三角形,你們能畫圓,使圓的個數(shù)是三角形的3倍嗎?
(學生趣味盎然地畫圓。教師請3個同學在黑板上展示畫法并介紹想法)
生:我是這樣想的,三角形有2個,它的3倍就是二三得六,所以我就畫了6個圓(如圖1所示)。
生:我也是這樣想的,三角形有2個,它的3倍就是3個2,也畫了6個圓(如圖2所示)。
生:我也是這樣想的(如圖3所示)。
師:他們畫的都是6個圓,但所畫的圖還是有區(qū)別的,看到這幾幅圖,你們有什么想說的?
生:我最喜歡圖2,因為在每2個圓之間用一條虛線隔開了。這樣就看得很清楚,圓有3份,就表示3倍。
生:我更喜歡圖3,用圈把每一份數(shù)都圈起來了,這樣就能很清楚地看出,圓的個數(shù)是三角形的3倍。而且我還發(fā)現(xiàn),圖1、圖2只畫了圓的數(shù)量,圖3把三角形的數(shù)量也畫出來了,這樣就說明圓的個數(shù)是三角形的3倍,而不是其他圖形的3倍,這樣表示的意思更準確。
(學生鼓掌表示贊同)
師:從掌聲來看,同學們認為既要把原有的三角形畫出來,又要把每兩個圓為一份做標記。從圖3就可以清楚地看出,2個三角形是一份數(shù),圓形的個數(shù)有這樣的3份,就表示圓的個數(shù)是三角形的3倍。
【評析】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誘導”學生把“倍”的意思用圖表達出來。在學生把各自的想法用圖表示出來后,再引導學生對所畫的圖進行比較、總結,讓學生初步、準確地建立倍的概念:倍,要先明確一份數(shù),再看有這樣的幾份,就是幾倍。通過學生主動、直觀的表達,觀察和比較,初步理解和建構“倍”的概念。
二、明確“倍”的概念
師:看來同學們會畫2個三角形的3倍了,你們還會畫正方形,使正方形的個數(shù)是這2個三角形的4倍嗎?
(學生很快畫出圖,如圖4)
生:把這2個三角形圈起來,就是一份。畫4個圈,每個圈里有2個正方形,就表示有4個2,正方形的個數(shù)就是三角形的4倍。
師:這2個三角形的3倍、4倍會畫了,那你們還會畫這2個三角形的多少倍?
生:我還會畫這2個三角形的5倍、6倍、7倍……
(學生說完很快地畫出圖,如圖5所示,并解釋道:2個三角形圈成一份。現(xiàn)在畫了5個圈,每個圈里有2個涂陰影的圓,涂陰影的圓的個數(shù)就是三角形的5倍)
師:這個時候你們對“倍”有什么樣的認識?
生:我覺得“倍”跟我們以前學的乘法是有聯(lián)系的。請看,3倍就是3個2,4倍就是4個2,5倍就是5個2……
師:這個同學總結得非常好!從這些圖中我們確實可以看出,一個數(shù)的幾倍就是幾個幾。
【評析】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順應了學生的思路,一份數(shù)的量“2個”保持不變,引導學生依次畫出2個三角形的4倍、5倍……通過畫直觀圖,學生就容易自主地概括出倍的本質含義:在保持一份數(shù)不變的情況下,有幾份就是幾倍。這個教學過程,沒有教師的強加,而是學生自主體驗后的自然概括,讓“倍”的概念教學水到渠成。
三、升華“倍”的認識
師:對于“倍”的認識,你們還有什么問題嗎?
生:剛才我們畫的圖里,都是每個圈里只有2個三角形。每個圈里可不可以是3個、4個、5個……三角形呢?
師:這個同學提的問題非常好!如果現(xiàn)在一個圈里畫了3個三角形,那它的3倍怎么表示?
生:那就在下面一行畫3個圈,每個圈里要畫3個圓。
(學生畫出圖,如圖6)
生:通過畫圖我明白了,圖6中下面一行,每個圈里圓的個數(shù),都要和原來一份數(shù)的個數(shù)一樣多。下面每個圈里圓的個數(shù),是由上面圈里三角形的個數(shù)決定的。如果上面那個圈里三角形有4個,那下面一行中每個圈里的圓也有4個;如果上面那個圈里三角形有5個,那下面一行中每個圈里的圓也有5個,以此類推。
師:這個圈里可以放幾個三角形或者幾個圓?
生:可以是1個,也可以是2個,還可以是3個……甚至是無數(shù)個,但不管是幾個,用圈圈一下,就表示一份數(shù)。
師:看來這個圈的本領真不小啊,還能圈無數(shù)個三角形!
生:我現(xiàn)在明白“倍”的意思了。先圈出一份數(shù),這個一份數(shù)可以是1個,可以是2個,也可以是3個……不管是幾個,圈起來了就表示一份數(shù),再看幾個這樣的圈,就是幾倍。
師:這個時候,你們還有什么問題嗎?
生:是啊,這個圈的本領可真大,能表示1個、2個、3個、4個……咦,假如這個圈里有100個三角形,畫不下呢?這可怎么辦呀?
師:這個同學的問題問得太好了!是啊,如果要在圈里畫100個三角形,會畫得很累的!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生(興奮地):我想到了!可以用數(shù)來代替,就在每個圈里寫數(shù)100。
師:你太棒了,你的想法真好!
師:除了畫一個圈,在圈里寫上數(shù)100表示一份數(shù)。還可以怎么畫圖,表示一份數(shù)是100?
生:可以畫線段圖,在每條線段上寫上數(shù)100。
師:那就用你們喜歡的方法來表示:紅花有100朵,黃花的朵數(shù)是紅花的3倍。
(學生畫圖展示,如圖7)
師:你們畫得都非常好,都正確地表達了黃花的朵數(shù)是紅花的3倍。當然,畫線段圖時,可以仿照這個同學的畫法,把表示黃花的3段連在一起,這就是我們常用的線段圖。
【評析】數(shù)學的本質就是抽象。在本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在前面通過直觀圖表達倍的概念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抽象,還可以直接用數(shù)來表示物體的個數(shù),讓學生很自然地體會到,一份數(shù)不僅可以是一個物體,還可以是多個物體形成的一個整體,這樣就準確、完整地建立了“倍”的概念,也為今后學習分數(shù)時,建立“單位1”的概念進行了鋪墊和滲透。這個教學過程由學生自己的問題開始,順著學生的思路順藤摸瓜,逐步抽象、建模,一步一步地觸摸“倍”的本質。這個過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以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得以發(fā)揮,思維能力得以培養(yǎng)。
四、“倍”的整體結構
師:請同學們看下面這一幅圖(如圖8)。從圖8中,我們很容易地看出有2個三角形、3個圓和6個正方形。根據(jù)這種3種圖形的個數(shù),你們能求解什么數(shù)學問題呢?
(學生先獨立思考,討論交流后進行匯報)
生:我知道,正方形的個數(shù)是三角形的3倍。
(學生說完就把兩個三角形圈起來,還把6個正方形每2個為一份圈起來)
生:我知道,正方形的個數(shù)是圓的2倍。
(學生說完后同樣用畫圈的方法來表示他的想法)
師:咦,為什么一會兒說是2倍,一會兒說是3倍呢?
生:就是因為倍數(shù)不同。跟三角形相比時,一份數(shù)是2個,就畫了3個圈,所以是3倍;跟圓相比時,一份數(shù)是3個,只能畫2個圈,所以是2倍。
師:除了能說相互之間“倍”的關系外,還能說說它們之間的其他關系嗎?
生:我還知道,圓比三角形多1個;反過來,三角形比圓少1個。
生:同樣地,我還知道,圓比正方形少3個,正方形比圓多3個。
生:我還知道,圓的個數(shù)是正方形的一半。
師:這個同學的想法太不一樣了!你說的圓的個數(shù)是正方形的一半,也是它們之間的一種關系。你知道“一半”怎么表示嗎?
生:用[1/2]來表示。(說完就寫出了分數(shù)[1/2])
師:你的知識太豐富了,這是我們以后要學習到的知識。隨著學習的繼續(xù)深入,我們將學到更多表示它們之間關系的方法。
【評析】這節(jié)課學生學習了倍的知識,知道了“倍”的含義,還理解了它是表示兩個量之間的一種關系。但我們的教學不能停留于此,還有必要把“倍的關系”納入“比較兩個量之間關系”的整體結構中,幫助學生構建起系統(tǒng)性的知識體系。學生的能力是無窮的。當有學生說出“一半”的關系時,教師很自然地抓住了這個精彩的課堂生成,引出了分數(shù)的概念,這樣,又把“兩個數(shù)之間的關系”延伸到了一個更廣的范圍,為學生今后學習分數(shù)的知識埋下伏筆,也初步感知了“2倍”和“一半”的互逆關系。這個教學過程,教師的開放性提問,給了學生充分表現(xiàn)的機會,讓學生能夠站在整體和全局的角度,來理解和掌握倍的知識,做到“既見樹木,又見森林”,這對于學生的整體認知是非常有好處的。
【課后總評】
這節(jié)課,學生學得主動、生動、靈動。在教師的大環(huán)節(jié)教學設計下,教學的資源都來自學生的自主畫圖。而在學生畫圖的過程中,做到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用畫說話,由抽象到具體
“倍”是小學數(shù)學知識體系中表示數(shù)量關系中的一個基本概念,它表示的是兩個數(shù)量之間的一種關系,所以各個版本教材中都有這個概念的教學。但它又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僅靠語言是很難描述的。因此,在本課中,教師始終讓學生把這個抽象的概念用圖表示出來,通過直觀圖,學生就很容易地感知: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就是以前學過的乘法中的幾個幾。通過學生自主畫圖,可以有效地讓學生把原有的經(jīng)驗順暢地表達出來。學生在看到圖后,也能更方便地進行總結,這是一個學生自我表達、自主建構的過程??傊卯媮碚f話,把抽象的概念直觀化、具體化,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倍的概念。
二、以畫促思,由具體到抽象
學生通過畫具體、直觀的圖形,理解和掌握了倍的概念,但學生的思維不能僅僅停留在直觀的層次上,還必須進行深化和提升。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倍的概念的本質,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又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提問的機會,學生自然地順勢提出:“一份數(shù)可以是1個、2個、3個……甚至是無數(shù)個,畫不完怎么辦?”在這種矛盾的認知沖突中,充分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發(fā)揮了想象能力。學生就想到可以不用畫具體的物體了,而是用數(shù)來代替,并可以繼續(xù)用圈圖、線段圖來表示。這樣的教學過程,就讓學生非常清晰地體驗到數(shù)學抽象的本質,培養(yǎng)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學生的思維水平達到一個新的層次。這個過程也讓學生充分地認識到,這里的一份數(shù)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甚至是無數(shù)個,這就為今后學習分數(shù)時,更準確地建立“單位1”的概念做了很好的鋪墊。
由此,我們的數(shù)學教學,要在抽象和直觀之間進行轉換。當學生理解有困難時,就要把抽象的概念直觀化,幫助學生理解數(shù)學。而當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概念之后,又必須對直觀進行適度的抽象,提升思維層次,感受數(shù)學的本質,這才是有意義的教學。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市鐵路第一小學 廣東省河源市源城區(qū)公園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