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尤晶晶
尤晶晶 畢業(yè)于華中師范大學,蘑菇云資深講師,主要講授的課程有“Mind+ Huskylens趣味AI入門”系列課程、“Mind+趣味Python入門”系列課程。從事創(chuàng)客課程教學與培訓,負責省市級創(chuàng)客教育、STEAM教育師資培訓、賽事培訓、創(chuàng)客比賽支持等工作;開展開源硬件線上教學課程、麥昆機器人教學、Python體驗教學等學生工作坊活動,深受學生好評。
教學背景
本節(jié)課是“Mind+ Huskylens趣味AI入門”系列課程第5課,前期學生已經(jīng)了解Huskylens基本使用方法,掌握Huskylens的顏色識別和人臉識別功能,具備圖形化編程基礎。所以本節(jié)課重點講解Huskylens的物體識別功能,引導學生創(chuàng)意設計流浪動物補給站,通過實現(xiàn)Huskylens和Mind+實時模式舞臺角色的即時交互,讓學生習得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會使用Huskylens物體識別功能;掌握在Mind+編程軟件中,加載角色圖片并調整背景圖片大小、位置的方法;能夠通過編程控制舞臺角色運動及角色間的互動;掌握克隆、變量、條件判斷等編程知識。
過程與方法 體驗使用視覺傳感器進行物體識別;感受自主學習、與他人合作探究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應用所學習的軟硬件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成就感和興趣;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細節(jié),增強學生對生活問題的責任感,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學會使用Huskylens物體識別功能;編程控制角色運動及角色間的互動。
教學難點 理解變量、克隆,并結合Huskylens物體識別,實現(xiàn)拓展應用。
教學準備
Huskylens,USB數(shù)據(jù)線,Mind+編程軟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視頻片段,展示流浪動物生存環(huán)境及引發(fā)的問題,并介紹現(xiàn)有的流浪動物救助方案。
師:寵物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快樂和慰藉,但是也有許多寵物遭遇棄養(yǎng)或不幸走丟,最終流落街頭,居無定所、忍饑挨餓。很多愛心人士建立了救助站,但是居高不下的流浪動物數(shù)量讓救助組織舉步維艱。我們能做什么來幫助更多的流浪小動物呢?
教師用PPT展示圖像識別技術,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可以設計一款動物識別裝置,自動投喂,幫助流浪小動物。
師:對,我們可以使用Huskylens在街邊設置流浪動物補給站,給小動物們提供食物等生活補給,還可以監(jiān)測區(qū)域內流浪動物的數(shù)量,收集數(shù)據(jù),以便為小動物們提供更好的幫助。
二、講授新課
1.學習Huskylens物體識別功能
(1)功能設置
切換Huskylens的算法模式:向左或向右撥動功能按鍵,直至屏幕頂部顯示“物體識別”。長按功能按鍵,進入“物體識別”功能的二級菜單。選中“學習多個”,然后短按功能按鍵,接著向右撥動,打開“學習多個”的開關(即進度條顏色變藍),確認該參數(shù)并返回。
(2)偵測物體
把Huskylens對準目標物體,在屏幕上,會有白色框自動框選出識別到的所有物體,并顯示對應的物體名稱。目前只能識別并框選汽車、貓、椅子、牛、狗等20種物體,其余物體無法識別和框選。
(3)學習物體
將Huskylens對準目標物體,當屏幕上顯示的物體被檢測到并顯示其名字時,將屏幕中央的“+”字對準該物體的白色框中央,短按學習按鍵進行標記。此時,框體顏色由白色變?yōu)樗{色,并顯示其名字和ID號,同時有消息提示:“再按一次繼續(xù),按其他按鍵結束?!比绻^續(xù)標記下一個物體,則在倒計時結束前按下學習按鍵,可以繼續(xù)標記下一個物體。如果不再需要標記其他物體了,在倒計時結束前按下功能按鍵即可,或者不操作任何按鍵,等待倒計時結束。
Huskylens顯示的物體ID與標記物體的先后順序是一致的,也就是說物體ID會按順序依次被標注為“ID1”“ID2”“ID3”,以此類推,并且不同的物體ID對應的邊框顏色也不同。本課程請按狗、貓的順序學習兩個物體。
(4)識別物體
當Huskylens再次遇到標記過的物體時,在屏幕上會有彩色的邊框框選出這些物體,并顯示物體名稱與ID。邊框的大小隨著物體的大小而變化,自動追蹤這些物體。同類物體有相同顏色的邊框、名字和ID,支持同時識別多類物體。
但是請注意,此功能不能區(qū)分同類物體間的不同,比如能識別出是貓,但不能識別出是什么貓;能識別出是人,但與人臉識別不同,物體識別功能不能區(qū)分不同的人臉。
2.布置Mind+舞臺場景
(1)添加背景
鼠標移到“背景庫”,在“背景庫”里選擇背景“Wall 1”。
(2)添加角色
刪除默認的角色,在“角色庫”里選擇“小狗2”“球”“碗”。上傳好所有角色后,選中小狗角色,點擊“造型”模塊,刪除第三個造型。
將角色縮放到合適的大小,參照圖1擺放在場景內,流浪動物救助站就搭建完成啦。
三、程序編寫
1.物體識別
編寫程序實現(xiàn)如下效果:點擊綠旗,開始判斷Huskylens中是否有物體出現(xiàn),如果識別到學習過的狗時,攝像頭畫面會顯示ID1,再判斷一共有幾只狗出現(xiàn)在畫面中??蓮呐袛嘟Y果中獲取當前算法下相同ID目標的數(shù)量,例如視野中有2只狗,可創(chuàng)建變量dog記錄當前鏡頭中狗的數(shù)量。
2.克隆角色并控制角色移動
編寫程序實現(xiàn)如下效果:每10秒進行一次識別,如果Huskylens檢測到有狗出現(xiàn),克隆舞臺中的小狗角色,使舞臺畫面中出現(xiàn)跟識別結果相同數(shù)量的小狗角色。小狗角色在舞臺下方的地面上走來走去,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消失進入下一個識別周期,如圖2。
(重復執(zhí)行的次數(shù)用來控制角色在舞臺上的持續(xù)時間,我們希望小狗在舞臺上走路的動畫時長與Huskylens的識別時間相同,當克隆體消失時馬上進入下一個識別周期并生成新的小狗角色,這樣就不會出現(xiàn)畫面中的小狗角色多于或少于識別到的狗的數(shù)量的情況。)
3.智能投食
編寫程序實現(xiàn)如下效果:當克隆體啟動,也就是舞臺中出現(xiàn)新的小狗角色時,顯示用小球模擬的狗糧向下滑落到碗中,實現(xiàn)智能投食。
首先在小狗角色的程序內,設置“當作為克隆體啟動時”廣播消息“dog”。然后在小球程序內,當接收到消息“dog”,控制角色的顯示、運動與隱藏,如圖3。
4.鞏固練習
實現(xiàn)了流浪狗的識別和投喂之后,可用相同的方式,在舞臺導入流浪貓的角色,再增加一套貓糧碗,然后編寫程序,實現(xiàn)當Huskylens識別到貓時,讓對應數(shù)量的小貓出現(xiàn)在舞臺上半部分(貓是會爬墻的)并投放貓糧,如圖4。
四、課后小結
教師總結本節(jié)課重難點,并了解學生對本節(jié)課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教學反思
本課程源于實際生活場景,引導學生學會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解決實際生活問題,既充分展示了Huskylens與舞臺的交互性,又拓展了學生對人工智能技術的認知。學生不僅掌握了變量存儲數(shù)據(jù)、克隆和廣播消息等功能的應用,還鍛煉了邏輯思維和創(chuàng)新素養(yǎng)。
(本課件由DF創(chuàng)客社區(qū)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