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立娜,李佳艷,陳奕菲,聶曦明
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靜脈溶栓是治療急性腦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有效方法,可恢復腦梗死區(qū)域的血液供應,減輕腦缺血程度,減少腦細胞死亡及功能損害,在治療ACI中獲得滿意的效果[1]。ACI致殘致死率較高,盡管ACI患者在接受rt-PA靜脈溶栓治療可獲得滿意的效果,但仍有部分患者在治療后短期內(nèi)預后不良[2]。因此,尋找可預測ACI患者rt-PA靜脈溶栓治療短期預后的相關指標十分必要。文獻指出,缺血損傷、炎性反應是ACI疾病進展的重要原因,其中炎性介質可激活腦血管內(nèi)皮細胞,促進白細胞釋放促炎介質,如趨化因子、細胞因子等,可加重神經(jīng)元損傷[3]。基質細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SDF-1)是一類細胞因子,可調控多種生物學過程,包括血管形成、炎性反應、神經(jīng)發(fā)育等[4]。研究指出,在腦組織出現(xiàn)缺血損傷時血清SDF-1水平顯著升高[5]。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作為一種細胞因子,其主要成分為多肽,當腦組織受傷時大量分泌IL-6,是參與免疫調節(jié)和炎性反應的重要細胞因子之一[6]。由此,猜測血清IL-6、SDF-1水平可能與ACI患者rt-PA靜脈溶栓治療短期預后有關?;诖?,現(xiàn)分析血清IL-6、SDF-1水平與ACI患者rt-PA靜脈溶栓治療短期預后的關系,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北京市平谷區(qū)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接受rt-PA靜脈溶栓治療的ACI患者128例,治療3個月時,評估預后情況,根據(jù)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評分結果分為不良組42例(mRS評分>2分)與良好組86例(mRS評分≤2分)。不良組NIHSS評分高于良好組(P<0.01),2組性別、年齡、發(fā)病至溶栓時間、大面積腦梗死、合并高血壓、合并糖尿病、心房顫動、梗死部位、Killip分級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倫申字第201811號),患者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不良組與良好組ACI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例
1.2 病例選擇標準 (1)納入標準:①符合關于ACI的診斷標準[7];②首發(fā)腦梗死;③發(fā)病至溶栓時間<4.5 h。(2)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疾病;②合并惡性腫瘤;③存在全身感染性疾?。虎芎喜d癇;⑤近2個月使用過促紅細胞生成素或他汀類藥物;⑥肝腎功能或凝血功能異常。
1.3 觀測指標與方法
1.3.1 預后評估:治療3個月時,評估患者預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8]評分,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10,各維度相關系數(shù)為0.740~0.890,其中病死6分,重度殘疾5分,中重度殘疾4分,生活需他人幫助3分,需部分幫助/中度殘疾2分,輕度殘疾/無法照料自身日常1分,可完成日常工作、生活/完全無癥狀0分。其中mRS評分≤2分為預后良好組,>2分則納入不良組。
1.3.2 血清IL-6、SDF-1水平檢測:患者入院時取肘靜脈血3 ml,離心分離上層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IL-6、SDF-1水平。
2.1 預后情況 128例ACI患者接受rt-PA靜脈溶栓治療3個月時,mRS評分0分5例,1分38例,2分43例,納入良好組(86例);mRS評分3分24例,4分12例,5分6例,納入不良組(42例)。
2.2 2組血清IL-6、SDF-1水平比較 不良組血清IL-6、SDF-1水平均高于良好組[(5.38±1.53)pg/ml vs.(3.29±0.95)pg/ml,(83.35±10.73)μg/L vs.(74.53±12.69)μg/L],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9.484、3.876,P均<0.001)。
2.3 ACI患者接受rt-PA靜脈溶栓治療短期預后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將ACI患者rt-PA靜脈溶栓治療短期預后情況作為因變量(1=不良,0=良好),將上述結果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量作為自變量,建立多元回歸模型,結果顯示,NIHSS評分高,治療前血清IL-6、SDF-1高表達可能是ACI患者接受rt-PA靜脈溶栓治療短期預后不良的風險因子(OR>1,P<0.05),見表2。
表2 ACI患者接受rt-PA靜脈溶栓治療短期預后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2.4 血清IL-6、SDF-1水平預測ACI患者接受rt-PA靜脈溶栓治療短期預后不良風險價值 將ACI患者接受rt-PA靜脈溶栓治療短期預后情況作為狀態(tài)變量(1=不良,0=良好),將治療前血清IL-6、SDF-1水平作為檢驗變量,繪制ROC曲線結果顯示,治療前血清IL-6、SDF-1水平預測ACI患者接受rt-PA靜脈溶栓治療短期預后不良風險的AUC均>0.80,預測價值均較良好,見圖1、表3。
表3 血清IL-6、SDF-1水平預測ACI患者接受rt-PA靜脈溶栓治療短期預后不良風險價值
圖1 血清IL-6、SDF-1水平預測ACI患者接受rt-PA靜脈溶栓治療短期預后不良風險價值的ROC曲線
ACI經(jīng)rt-PA靜脈溶栓治療后可溶解血栓,恢復血供,使腦組織損傷減少,對患者的腦功能恢復有利,但仍有部分ACI患者經(jīng)rt-PA靜脈溶栓治療后短期內(nèi)病死,或即使幸存也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給家庭和社會造成嚴重的負擔[9]。李佳艷等[10]對39例ACI患者進行觀察,結果39例患者在接受溶栓治療后有21例患者預后不良,占53.85%。而本研究結果顯示,128例ACI患者經(jīng)rt-PA靜脈溶栓治療3個月時,預后不良42例,占32.81%(42/128),較上述研究結果低,但仍說明ACI患者經(jīng)rt-PA靜脈溶栓治療短期內(nèi)有較高的預后不良風險。因此,尋找ACI經(jīng)rt-PA靜脈溶栓治療短期預后不良的預測指標,對治療方案的合理調整,改善患者預后十分必要。NIHSS評分是評估ACI患者神經(jīng)缺損情況的指標,研究指出,NIHSS評分越高表示ACI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缺失癥狀越明顯,且一般為大血管病變,梗死面積較大,易出現(xiàn)梗死后并發(fā)癥,預后較差[11-13]。本次研究中也證實了NIHSS評分高是ACI患者接受rt-PA靜脈溶栓治療短期預后不良的危險因子。但因NIHSS評分具有一定的主觀性,易受醫(yī)生主觀判斷產(chǎn)生偏倚,在臨床應用受限[14-15]。
研究指出,炎性反應、缺血損傷是ACI病情進展的重要原因[16-18]。作為免疫應答、炎性反應的調節(jié)因子,IL-6可促進巨噬細胞表面LDL受體合成、巨噬細胞對LDL的攝取,使其加速直至沉積,利于粥樣斑塊的形成[19]。SDF-1是趨化因子家族成員之一,表達于大腦、內(nèi)皮細胞、外周血干細胞、心臟等體內(nèi)多種細胞和組織中,在機體血管內(nèi)皮發(fā)生損傷、血小板活化時,SDF-1表達會上調[20]。研究發(fā)現(xiàn),在ACI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傷中SDF-1起到一定的修復作用[21]。并有研究指出,SDF-1可促進血管生成,迅速動員內(nèi)皮前體細胞和造血干細胞,改善腦損傷[22]?;贗L-6與SDF-1在ACI中的作用機制,猜測二者可能與ACI患者rt-PA靜脈溶栓治療短期預后有關。本研究通過比較不良組與良好組患者的血清IL-6、SDF-1水平,說明血清IL-6、SDF-1的異常過表達可能與ACI患者rt-PA靜脈溶栓治療短期預后不良有關。分析可能的原因:ACI患者溶栓前IL-6過表達可誘導肝細胞產(chǎn)生血漿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影響凝血/纖溶功能及rt-PA靜脈溶栓治療效果;同時IL-6過表達可調節(jié)黏附分子及其他細胞因子如IL-1、TNF-α表達,促進炎性反應,加重患者的病情,進一步影響rt-PA靜脈溶栓治療效果,增加預后不良風險[23]。SDF-1可與其特異性受體趨化因子4結合,形成SDF-1—趨化因子4生物學軸,誘導炎性因子到達缺血損傷區(qū)域,加重該區(qū)域的組織損傷,影響rt-PA靜脈溶栓治療效果,增加短期內(nèi)預后不良風險[24]。
本研究作Logistic回歸分析并繪制ROC曲線,進一步證實血清IL-6、SDF-1水平與ACI患者rt-PA靜脈溶栓治療短期預后有關,早期測定二者水平可用于ACI患者rt-PA靜脈溶栓治療短期預后不良的預測。對此,為未來ACI患者rt-PA靜脈溶栓治療提出建議,在ACI患者rt-PA靜脈溶栓治療前可重點監(jiān)測血清IL-6、SDF-1水平,若二者異常表達,提示短期預后不良高風險,可采取積極的抗炎措施,以改善患者的預后。
綜上所述,ACI患者rt-PA靜脈溶栓治療前血清IL-6、SDF-1過表達與溶栓治療后短期預后不良有關,盡早檢測ACI患者血清IL-6、SDF-1水平,以指導早期治療方案的合理調整,可能對改善患者的預后有積極意義。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無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
晏立娜:設計研究方案,實施研究過程,論文撰寫;李佳艷:提出研究思路,分析試驗數(shù)據(jù),論文審核;陳奕菲、聶曦明:課題設計,資料搜集整理,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