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琴 鄭帥英 付紅亞
(舞陽縣中心醫(yī)院婦產(chǎn)科,河南 漯河 462400;2. 漯河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婦產(chǎn)科,河南 漯河 462000)
由于孕婦機體代謝及激素水平改變等因素出現(xiàn)糖代謝異常,從而導致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會造成孕婦羊水過多、高血壓、產(chǎn)后出血等風險[1]。采用胰島素治療雖降糖效果較佳,但長期服用會影響胎兒健康,且該治療方式易發(fā)生夜間低血糖[2]。
研究表明,運動療法可加速機體吸收血糖,使血糖得以控制,飲食干預可控制血糖攝入,從根本上降低血糖[3-4]。這兩種療法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還可降低藥物所導致的不良反應。本研究選取我院124例GDM患者,旨在探究血糖負荷概念的食物交換份法飲食干預聯(lián)合等長抗阻力運動對其治療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124例GDM患者(2019年1月到2020年10月),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對照組,每組62例。觀察組,年齡22~41歲,平均年齡(30.25S3.62)歲;孕周23~28周,平均(25.24S1.05);體重指數(shù)(BMI)22~27kg·m-2,平均(25.41S0.52)kg·m-2;對照組年齡21~39歲,平均年齡(29.71S3.44)歲;孕周21~27周,平均(24.97S1.01);體重指數(shù)(BMI)23~28kg·m-2,平均(25.58S0.56)kg·m-2。本研究符合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且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經(jīng)我院確診的GDM患者;單胎妊娠;治療前未使用過胰島素;患者及家屬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孕前存在糖尿病者;存在臟器、認知、凝血功能障礙。
兩組均給予病情給予降糖治療。
1.2.1 對照組
給予等長抗阻力運動治療,根據(jù)患者病情制定運動方法,上肢運動:一側肘關節(jié)彎曲40°,另一側手掌放于前者前上端,用力握拳,持續(xù)3~6 s,雙側交替進行,時間控制在5~30 min。下肢運動:時間、頻率與上肢運動相同,伸展踝關節(jié)及膝關節(jié)。于飯后30 min開始,運動期間檢測患者生命體征,使心率>130次·min-1。
1.2.2 觀察組
觀察組給予血糖負荷概念的食物交換份法飲食干預聯(lián)合等長抗阻力運動治療,計算孕婦每日所需熱量,一個“食物交換份”可產(chǎn)生90 kCal熱量,計算食物血糖負荷(GL),其數(shù)值<10為低GL,11~19為中GL,≥20為高GL,對患者培訓講解相關注意事項,使其在攝入每日所需熱量使盡量選取低GL食物,同時搭配纖維性食物使用。間隔1~2周隨訪一次,計算調(diào)整患者每日所需熱量。等長抗阻力運動治療方式同對照組。兩組均持續(xù)治療至產(chǎn)前1周。
1.3.1 血糖指標水平
分別于治療前與產(chǎn)前1周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3 mL,3000 r·min-1離心15 min,取上清液,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立7600型)測定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紅蛋白(HbA1C);并于治療前與產(chǎn)前1周抽取患者餐后2h、睡前靜脈血,采用上述方法測定患者餐后2h血糖(2hPG)、睡前血糖。
1.3.2 胰島功能指標水平
采用穩(wěn)定模型評估患者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HOMAIR)、胰島β細胞功能指數(shù)(HOMAβ),并計算其胰島素曲線下面積(AUCI)、胰島素敏感性(ISI)。
1.3.3 血糖達標率
目標血糖含量:FBG 3.3~5.3 mmol·L-1,2hPG 4.4~6.7 mmol·L-1,睡前血糖4.4~6.7 mmol·L-1,當患者血糖處于目標含量則為血糖達標。
1.3.4 妊娠并發(fā)癥
記錄患者分娩時產(chǎn)后出血、高血壓、感染、羊水過多、酮癥酸中毒等癥狀。
1.3.5 新生兒并發(fā)癥
記錄新生兒早產(chǎn)、高膽紅素血癥、窒息、巨大兒等癥狀。
治療前,兩組血糖指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產(chǎn)前1周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FPG、2hPG、睡前血糖、HbA1c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與產(chǎn)前1周血糖指標水平比較(±SD,n=62)
表1 兩組治療前與產(chǎn)前1周血糖指標水平比較(±SD,n=62)
注:與治療前對照組比較,*P>0.05;與產(chǎn)前1周對照組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FPG(mmol·L-1) 2hPG(mmol·L-1) 睡前血糖(mmol·L-1) HbA1c(%) 治療前 觀察組 7.42S1.03* 13.96S2.64* 11.58S1.87* 8.79S1.47* 對照組 7.61S1.08 14.09S2.87 12.14S1.96 8.93S1.52 產(chǎn)前1周 觀察組 4.82S0.58# 5.64S1.02# 5.24S0.96# 5.72S1.16# 對照組 5.26S0.64 6.04S1.16 5.69S1.14 6.83S1.31
治療前,兩組胰島功能指標水平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產(chǎn)前1周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HOMAIR、AUCI低于對照組,HOMAβ、ISI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與產(chǎn)前1周胰島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D,n=62)
表2 兩組治療前與產(chǎn)前1周胰島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D,n=62)
注:與治療前對照組比較,*P>0.05;與產(chǎn)前1周對照組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HOMAIR HOMAβ AUCI ISI 治療前 觀察組 1.91±0.17* 120.36±11.38* 180.51±17.46* -4.82±0.21* 對照組 1.94±0.21 117.17±11.21 185.44±17.86 -4.88±0.24 產(chǎn)前1周 觀察組 0.98±0.08# 156.22±15.36# 132.59±11.34# -3.17±0.09# 對照組 1.47±0.14 141.21±13.32 154.41±14.36 -4.12±0.14
產(chǎn)前1周,觀察組FPG、2hPG、睡前血糖達標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產(chǎn)前1周血糖達標率比較 (例(%),n=62)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妊娠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較低(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妊娠并發(fā)癥比較(例(%),n=62)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新生兒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較低(P<0.05),詳見表5。
表5 兩組新生兒并發(fā)癥比較(例(%),n=62)
GDM為常見基礎性代謝疾病,發(fā)病率較高,且呈逐年上升趨勢[5]。GDM表現(xiàn)為孕婦血糖升高、內(nèi)分泌紊亂,容易造成不良妊娠結局,影響孕婦及胎兒生命安全[6]。臨床常采用胰島素控制、飲食干預等治療,但胰島素會對胎兒造成影響,常規(guī)飲食干預無法有效控制糖類攝入,效果欠佳[7]。因此,需尋找更為有效安全降糖方式,以顯著改善妊娠結局。
運動治療可促進機體吸收血糖,改善胰島功能,降糖效果顯著,但隨孕周增加,戶外運動存在局限性,等長抗阻力運動屬于無氧運動,局限性小,通過訓練可增加患者血氧飽和度,有利于糖類攝取及胰島素分泌,同時可提高肝臟代謝能力,能有效排除膽紅素等毒素,降低妊娠及新生兒并發(fā)癥[8-9]。血糖負荷概念的食物交換份法飲食干預通過合理計算每日攝入量并根據(jù)血糖負荷調(diào)配膳食,使孕婦及胎兒能獲取最適能量且攝入最少量糖類,不因酮癥酸中毒或饑餓而出現(xiàn)酮血癥,患者攝入低糖含量食物同時增加粗糧、水果、蔬菜等纖維性食物,可增加鈣、鎂、鋅、等金屬元素及維生素等的攝入,同時控制血糖,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同時低糖食物攝入可降低胰島素釋放,改善患者胰島功能[10-11]。本研究結果顯示,產(chǎn)前1周,觀察組血糖水平指標及血糖水平達標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血糖負荷概念的食物交換份法飲食干預聯(lián)合等長抗阻力運動治療GDM患者可明顯降低其血糖水平??赡芘c血糖負荷概念的食物交換份法飲食干預從根本降低血糖攝入有關。
GDM患者胰島功能指標HOMAIR、HOMAβ、AUCI、ISI波動明顯,其水平可作為診斷指標以顯示患者胰島功能及糖代謝改善情況[12]。本研究結果中,觀察組胰島功能指標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聯(lián)合治療可顯著改善患者胰島功能及血糖水平。進一步研究得出,觀察組妊娠并發(fā)癥、新生兒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提示運動療法與飲食干預聯(lián)合治療都可有效改善妊娠結局。可能與血糖負荷概念的食物交換份法可滿足患者營養(yǎng)需求,降低體內(nèi)毒素有關。
綜上所述,血糖負荷概念的食物交換份法飲食干預聯(lián)合等長抗阻力運動治療GDM患者可有效降低血糖,提高其胰島功能,改善妊娠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