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利紅 鄭艷華
(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總醫(yī)院婦科,福建 將樂 353300)
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疾病,該疾病主要集中在孕齡階段。受近年來人們?nèi)粘I钭訉m肌瘤的發(fā)病率逐年提升,且向年輕化的趨勢發(fā)展。在疾病發(fā)展早期,患者癥狀不顯著,在病情持續(xù)加重期間,會出現(xiàn)下腹脹痛、墜脹感、繼發(fā)性貧血、不孕甚至流產(chǎn)的情況。臨床首選手術治療,但是具體實施期間,基于治療方案的差異,具體治療效果也明顯不同[1]。隨腹腔鏡技術的發(fā)展,在子宮肌瘤手術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為探討子宮肌瘤實施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與經(jīng)腹子宮肌瘤剔除術發(fā)揮的效用分析對比,以我院接受治療的子宮肌瘤患者134例作為研究樣本,內(nèi)容如下。
研究對象為本院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治療的134例子宮肌瘤患者,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兩組,各組收入67例。對照組年齡上限和下限為26歲和54歲,平均年齡43.28S5.26歲。研究組年齡上限和下限為27歲和55歲,平均年齡43.45S5.69歲。對兩組患者資料實施SPSS22.0分析比較,P>0.05,存在比較價值。
對照組實施經(jīng)腹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在手術治療期間以全麻為主,患者保持仰臥位,常規(guī)消毒鋪巾于腹部正中位置做切口。切口長度在5~10 cm之間,逐層切開組織進入腹腔,獲取廣闊的手術視野。注射10 U的縮宮素,順著瘤突起處將子宮漿肌層切開直至瘤核,剝除肌瘤,用薇喬線8字縫合,處理完畢后,應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逐層關閉腹腔,并予以患者抗感染治療[2]。
研究組實施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在手術治療期間以全麻為主,患者調整頭低臀高式仰臥位,做好術前常規(guī)消毒鋪巾,然后建立二氧化碳氣腹,壓力控制在14~15 mmHg。在患者臍部置入鏡孔,右下腹與左下腹分別作操作孔,此間根據(jù)患者具體肌瘤位置來進行調整。注射催產(chǎn)素20 U,結合患者具體情況進行調整,此間確保所有切口長度在肌瘤半徑1.5倍左右,且深度到達瘤核,應用抓鉗固定肌瘤,然后再借助電凝止血,縫合傷口。
①手術指標:對比在不同手術方法實施下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與住院時間,來對比相應手術治療效果。
②生活質量評分:參照SF-36評分,來主要從相應的手術治療方法應用下患者的社會功能、心理狀態(tài)、軀體功能以及睡眠質量來實施對比,每項分值均為100,分值越高,表明相應手術治療效果越佳[4]。
③不良反應:對比在不同手術治療方法應用下患者腸梗阻、傷口出血、術后感染以及尿潴留的發(fā)生率。
④術后血紅蛋白、HCT及氧化應激指標:觀察組間患者血紅蛋白與HCT下降幅度(術前、術后24 h);氧化應激指標,術前、術后在患者空腹狀態(tài)下采集血液樣本3 mL,利用熒光法、TBA及NBT核黃素比色法檢測ROS、MDA、SOD數(shù)據(jù)。
利用SPSS22.0軟件行研究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定量資料,如手術指標、生活質量評分等以均數(shù)S標準差說明,行t檢驗。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的幾率等定性資料用率表示,以χ2檢驗,組間對比能否在統(tǒng)計學范疇可參照P<0.05。
統(tǒng)計結果可知,從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血紅蛋白及HCT下降幅度展開分析比較,研究組患者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統(tǒng)計值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SD,n=67)
表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SD,n=67)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術中出血量(mL) 手術時間(min) 住院時間(d) 血紅蛋白下降幅度 HCT下降幅度 對照組 108.21±9.43 123.02±15.32 10.55±2.31 9.87±2.25 5.87±0.46 研究組 92.68±9.51* 114.51±9.35* 7.36±1.33* 11.46±3.62* 6.29±0.27*
從社會功能、心理狀態(tài)、軀體功能以及睡眠質量展開分析比較,研究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數(shù)據(jù)相比較,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SD),n=67分]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SD),n=67分]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社會功能 心理狀態(tài) 軀體功能 睡眠質量 對照組 78.56±7.27 79.24±4.46 78.36±1.39 76.68±2.64 研究組 88.23±6.53* 89.24±4.32* 86.24±3.91* 85.28±1.41*
治療后,在研究組67例患者當中,出現(xiàn)腸梗阻、傷口出血、術后感染以及尿潴留的患者共有1例;在對照組67例患者當中,出現(xiàn)腸梗阻、傷口出血、術后感染以及尿潴留的患者共有6例。
數(shù)據(jù)對比顯示,研究組2.98%(2/67)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的幾率明顯低于對照組14.92%(10/67),手術治療安全性得到了保障,組間數(shù)據(jù)相比較,P<0.05(χ2=5.857,P=0.015)。
治療前數(shù)據(jù)比較,差值小P>0.05;治療后數(shù)據(jù)比較,比較對照組,研究組患者的氧合應激指標數(shù)據(jù)更優(yōu),P<0.05,見表3。
表3 氧化應激指標(±SD,n=67)
表3 氧化應激指標(±SD,n=67)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ROS(pmol·L-1) MDA(μmol·L-1) SOD(U·mL-1)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對照組 37.62±6.95 72.31±11.79 54.26±8.74 73.88±14.63 15.96±3.67 5.26±0.87 研究組 36.58±7.43 76.59±12.18* 55.31±9.06 78.59±12.87* 15.49±3.18 4.33±0.52*
對于子宮肌瘤,從當前醫(yī)療角度出發(fā),對該疾病的病因尚未明確,但是相關研究顯示,造成該疾病的主要原因可能與激素、正?;鶎蛹毎蛔円约熬植可L因子病變有著一定的關系。隨著近年來人們?nèi)粘I罘绞降母淖?,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子宮肌瘤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5]。在疾病發(fā)展早期,雖然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但是,對于有臨床癥狀的子宮肌瘤,以及在子宮肌瘤逐漸增長的過程中,可能嚴重危害患者的身體健康。因此在臨床治療當中,為保證實施治療方法的有效率,就需綜合患者之間的個體化差異選取最佳治療方案,保證患者治療效果的同時,為其取得更好的預后[6]。
本次結果表明,統(tǒng)計結果可知,從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術后血紅蛋白及HCT下降幅度展開分析比較,研究組患者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從社會功能、心理狀態(tài)、軀體功能以及睡眠質量展開分析比較,研究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不良事件發(fā)生的概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氧合應激指標結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對于經(jīng)腹子宮肌瘤剔除術,該手術是近年來臨床當中常用的一種治療方法,在該方法應用期間,整體操作較為簡單,手術難度較小,可取得一定的臨床治療效果[7]。但是手術治療期間,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大,出血量相對較高,患者腹腔環(huán)境會長時間暴露在外界環(huán)境當中,感染的風險較大,患者治療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不利于患者更好的預后[8]。
對于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基于該手術治療方法的實施,綜合性考慮患者的實際情況,從患者角度出發(fā),全面符合了當前腹腔鏡微創(chuàng)的理念。腹腔鏡手術實施期間借助腹腔鏡的精準度,對患者肌瘤位置進行明確,以此在操作過程當中,保證能夠對肌瘤進行全面剔除[9]。手術治療安全性較高,對患者帶來的損傷較小,出血量較低,且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的概率也得到了有效的管控。手術治療期間不會對患者腹腔其他組織造成損傷,使患者各項生理功能能夠正常發(fā)揮的同時,還可在一定的基礎上縮短患者住院時間,促使患者病情更好的恢復[10]。
除此之外,手術治療期間仍然需要注意一些情況:(1)詳細詢問患者是否患有繼發(fā)性貧血,確認且用藥治療后,效果并不理想;(2)患者主訴出現(xiàn)劇烈性腹痛,且時常有壓迫感,情況危急;(3)子宮肌瘤誘發(fā)的不孕現(xiàn)象且患者病情出現(xiàn)惡化。針對此三種現(xiàn)象的患者,建議盡早開展手術治療, 以改善患者病情,讓她們早日恢復健康,積極面對生活,進而提高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子宮肌瘤作為危害女性身心健康的良性病癥,對女性患者的影響較大,因此,給予此類患者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以期改善病癥。不過在子宮肌瘤患者治療過程當中,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應用,可為患者取得最佳手術治療效果,促進患者病情更好的恢復,應用價值顯著可借鑒。此外,在患者術后恢復期間,還需明確相關注意事項,加強患者飲食管控,帶領患者積極參與到早期康復活動當中,以此來配合臨床治療方案,促使患者病情更好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