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子易
江村風(fēng)雨圖
一切都處在闃寂無聲之中。
水面如鏡。呂文英將船劃至水中央,選好順光的角度潛伏下來。青箬笠,綠蓑衣,躡手躡腳,似一頭狩獵中的豹子,雙目緊盯著遠處靜謐、幽深的水域。
夏至已過,天氣持續(xù)晴朗,呂文英心有旁鶩,無意作畫。他日日劃著木船,在甌江碧湖一帶徘徊,形跡詭秘。他在捕魚?準確地說是打鱉。他手上一根鱉魚車,跟馬遠《寒江獨釣圖》漁翁手上的魚竿相似——這種先進的“線輪式魚竿”在古代早已被普遍運用。不過,呂文英手上的鱉魚車稍微有一點區(qū)別,桿沒有那么細長,像一根秤桿,麻線前端一粒錫球,后面五六枚魚鉤。
現(xiàn)在,他把鱉魚車扛在肩上,右手緊攥著,處于一觸即發(fā)之際。經(jīng)驗告訴他,在他注視的水域,將有鱉魚升出水面呼吸。
天氣看上去似乎無可挑剔。
水下的情景看得一清二楚。一只鱉魚像水泡一樣升上來了,離水面一尺許,呂文英的鱉魚車在空中閃了一下,“倏——”,錫球拖著麻線飛了出去,帶著五六枚耀眼的鐵鉤,在陽光下畫出一副毛茸茸的弓。
錫球的落點與鱉魚出水同步抵達一個界面,濺起幾點水花。鱉的頸部被鉤住了,四腳拼命劃動,掙扎,又一只腳被鉤住。呂文英迅速轉(zhuǎn)動輪盤收線,將鱉弄上了木船。
太陽隱遁,水域暗了下來。呂文英抬頭望了一眼天空,一片烏云快速向他移動。不遠處,蘆葦蕩撲棱棱升起兩只灰褐色的水鳥,箭一樣朝他飛來,在他頭頂上盤旋了一圈,重又落入那一片蘆葦蕩。
一場大雨說來即來。大雨織成一道深灰色的墻,從遠處江面上斜斜地壓過來,將山巒蓋住。風(fēng)呼嘯著,挾持著密集的雨點,擊打在樹木上、屋頂上、篷船上、江面上。白霧在江上升起,雨點像黃豆一樣劈劈啪啪砸將下來,把江面砸得坑坑洼洼。
呂文英《江村風(fēng)雨圖》畫的正是甌江于風(fēng)雨中的景象。
山石、樹木、村舍、江水、篷船、風(fēng)雨,以及窗牖、篾簾、樹葉、泥石流。山崖險峻,樹木蔥郁遒勁。村舍在岸,船在水上,樹在山上,雨在風(fēng)里,風(fēng)在樹林里、樹冠上,風(fēng)雨中成片的簇葉仿佛有無數(shù)猴子在肆意搖曳。瞬間,雨水夾帶著泥石從屋后山上沖下來,注入江中。
夏天的江南,大雨來去無蹤,事先全然不可知。大雨中,呂文英把篷船劃至岸邊一塊山崖后面避雨。他沒有把自己放進畫中,也沒有把別人畫進去。他畫了三條木船,皆泊在一座山崖后頭。由于視線受到山崖的阻擋,三條木船皆只露出一小部分,或者半條。三條船一條有篷,一條有桅桿帆影、一條好像什么也沒有。
這船叫舴艋舟。三國魏明帝時《廣雅》釋水篇有解釋:“舴艋,舟也?!?/p>
古人常以舴艋入詩、入畫。唐代詩人張志和有五首《漁父》聯(lián)作,第一首深入人心: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fēng)細雨不須歸。
青山如黛,白鷺翩飛,波光粼粼如銀,兩岸桃花盛開,鱖魚游弋,斜風(fēng)雨絲,煙雨迷蒙,這與呂文英《江村風(fēng)雨圖》乃異曲同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雨不須歸”,張志和寫自己的內(nèi)心,不須歸,不是他不回家,而是他更愿意在船上,或者舴艋船就是他的家。這似乎也是呂文英在畫中所要傳遞的信息。
馬遠《寒江獨釣圖》《秋江漁隱圖》都畫了舴艋船,畫了漁翁。馬遠畫舴艋船,把船作為表情達意的元素,置于畫面的重要位置。呂文英的舴艋船只是一個簡單的意象,不是他要表現(xiàn)的重點,他把三艘舴艋船置于畫的左下角,淡墨勾勒,屬于國畫中虛的部分。舴艋船以外,茫茫江水,悠悠天空,風(fēng)雨如晦,是他要表達的。江村的水,被烏黑天空的重量壓低,壓得喘不過氣來,是他要表達的。風(fēng)雨中的江村,沒有一個人影,空船、空屋、空山、老樹、江水、泥石流是他借以表達的風(fēng)雨內(nèi)心。
呂文英作此畫,是在明弘治年間的宮廷里。這個出身在浙江處州府保定村的畫家,也許是因了一次次風(fēng)雨經(jīng)歷和歲數(shù)漸長,不復(fù)年輕時的灑脫,他妥協(xié)了,選擇了宮廷和利祿,參加畫師的選拔。弘治元年,呂文英約四十三歲,進入宮廷畫院,成為了孝宗皇帝的御用畫師,直到六十五歲左右去世?;蛟S,暮年的呂文英,深居宮廷,借《江村風(fēng)雨圖》,抒發(fā)了自己意欲重返江湖之心?
涌動的江水擊打著船舷,船搖晃不止。呂文英的衣服被大雨淋濕了,他蜷伏在篷船里,感到渾身陣陣發(fā)冷。
貨郞圖
時間流逝,讓其上游的一切都變得模糊不清。
往保定村路上,浙江省散文學(xué)會副會長魯曉敏跟我談起保定村的呂氏始祖。這位呂氏始祖是元代松陽縣的副縣長,金華人,每往返松陽、金華兩地,都要經(jīng)過保定村。當(dāng)時的保定已是甌江流域一個重要的商埠碼頭,江上白帆翩翩,商船往來如織。這一年,呂副縣長退休,他沒有留在松陽,或者回到金華,而是選擇在保定村定居下來,他看中了保定的山水和繁華。后來,我在保定村那位呂副縣長的后裔、九十二歲的呂圣南老人屋前,見到了《呂氏族譜》,知道了這位副縣長叫呂明倫,是一個縣尉,比達魯花赤低一級,說他是副縣長沒錯。
在村里,我先認識了呂書友,一個曾經(jīng)當(dāng)了十四年村監(jiān)會主任的五十八歲男人。他穿著茄紫色夾棉襯衫,從一輛黑色轎車里跨出來時,保定村正處于午后的陽光之中,我因此欣喜地以為,他會告訴我想要知道的一切,譬如,呂文英的祖居、繪畫、軼聞、后人,甚或我的想象力無法觸及的某些細枝末節(jié)。
明朝。宮廷畫家。呂文英。保定人。你不知道?對于我的問題,呂書友的第一反應(yīng)是遲鈍。他擺出努力回憶和想象的樣子,試圖回答我們的問題,但最后還是露出歉意的笑容,回答說不知道,不曾聽說過。我明白,他不能回答我們的問題,不是因為他缺乏熱情,而是他確實一無所知。五百多年了,事情實在來得遙遠,問題的本身就存在問題。為了彌補這個缺憾,呂書友打算用半個下午的時間,帶我參觀村里的老街、老屋、老樟樹、呂氏宗祠,并走訪兩位年長的呂氏族人。
非常遺憾,在保定村堪稱大族的呂氏,其宗祠只剩下兩個殘缺的門樓了,在兩道門樓之間的露天過道上,亂草肆意生長。已是小雪,亂草仍不見要收手的樣子。盡管這座建于民國時期的歐式門樓,昔日神韻還依稀可見,但已無法挽回我的失落。
呂圣南老人屋前陽光充足,這非常適合一個老年人的冬天生活,但是,關(guān)于呂文英的問題,他也是一臉茫然:“從來沒聽說過?!绷硪晃焕先藚稳~根,也九十二歲高齡,他編纂了《呂氏宗譜》。他說:“呂文英?知道。明朝大畫家?!?/p>
呂葉根老人在房廊下說這話時,手上拄著一根不銹鋼拐杖,底部四個支腳呈十字叉開,看來他略胖的身體有賴于拐杖的支持??此砩夏羌S色風(fēng)衣,當(dāng)初顯然不屬于他,而是他的兒孫們的淘汰之物,這使他的模樣看上去有些荒唐。他說本地方言,齒音很重,喉音混濁不清,我的聽覺遇到了一些麻煩。在聽不明白的地方,只好轉(zhuǎn)向呂書友請求幫助。
老人的記憶,更多是呂氏近代發(fā)生的事情,對于五百年前的呂文英僅僅停留在“知道”的程度上。
老街上,一個舊院子里,有一個女人在為豆萁脫粒,她的棗紅色上衣在午后的陽光下仿佛成了某種虛幻之物。她舉著一把自制的脫粒工具——一根長木棍,前端的橫梢拴著一根短木棍,揮動長木棍,短木棍便一百八十度旋轉(zhuǎn)——一次一次地以相同的姿勢擊打著地上的豆萁。她沉浸在由熟練的勞作而產(chǎn)生的美妙的寧靜之中。這種勞作容易令人聯(lián)想起一些已逝、或尚在延續(xù)的古老的事物符號。譬如,呂文英的《貨郎圖》。不錯,《貨郎圖》畫的是明代市井風(fēng)俗。
貨郎擔(dān)作為城鄉(xiāng)貿(mào)易的一種形態(tài),自古活躍在集市覆蓋不到的深巷和農(nóng)村。宋朝以降,以貨郎為題材的風(fēng)俗畫便十分流行。分藏在日本東京藝術(shù)大學(xué)資料館和日本根津美術(shù)館的四幅《貨郎圖》,皆為呂文英于弘治年間所作,所繪場景即為甌江一帶景物。四幅畫的構(gòu)圖、人物描繪、場景處理相似:一個貨郎頭,一副貨郎擔(dān)(或貨郎車),四個孩童。貨郎頭以小商品逗引孩童,四個孩童或圍觀,或挑揀,或玩耍手中玩具,逼真、生動,喜悅、快樂。四幅畫分春夏秋冬,以不同的花木為季節(jié)標(biāo)識:春圖繪以牡丹、桃花、檜柏;夏圖繪以蜀葵、椿、柳樹;秋圖繪以桂花、梧桐、芙蓉、菊花;冬圖繪以松、梅、竹、山茶。
呂書友告訴我,老街起碼三里,呂姓占了半條街以上。分手時,他又對試圖走近呂文英的我說了一句看似多余的話:
時間使人忘掉一切。
舊院子里出現(xiàn)了三個男孩,仿佛來自呂文英的《貨郎圖》,我感覺詭異而不知所措。三個男孩在棗紅衣女人身后默默地站了片刻,突然,跨過那一堆豆萁,在老街上奔跑起來,像一陣風(fēng)一樣刮過,隱遁在遠處一個墻角后面。
在三個男孩隱遁處,出現(xiàn)了一部賣菜和針頭線腦的機動三輪車,電喇叭不停地傳出刺耳的叫賣聲,越來越近。
竹園壽集圖
明朝中前期,繪畫有兩座高峰:宮廷院體和浙派繪畫。呂文英是從浙派繪畫走向?qū)m廷院體的重要畫家。
早期的呂文英,閑云野鶴,過著捕魚和繪畫的逍遙生活,寓樂于漁、讀、畫之中,那舴艋船便是他心摹山水、浪跡江湖的承載。其間,對其繪畫影響最大的人是戴進。從年齡上看,戴進是呂文英的長輩。作為浙派始創(chuàng)者,戴進經(jīng)歷了從宣德朝宮廷院體到民間繪畫的過程。他師承南宋遺風(fēng),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繪畫風(fēng)格,在浙江一帶逐漸聚集起一批畫家,門下弟子眾多,如夏芷、夏葵、呂文英等。江夏派吳偉,以及張路、蔣蒿、汪肇等一批后起之秀也深受其畫風(fēng)影響。
中國繪畫風(fēng)格演變,呈現(xiàn)出一種有趣的節(jié)律,這表現(xiàn)在明代繪畫上,即對前朝元代繪畫的抵觸和對宋代繪畫的追求。明代畫家們無視趙孟頫、黃公望、吳鎮(zhèn)、倪贊、王蒙等元代諸家,而遠師唐宋,南宋院體的剛硬蒼勁之風(fēng)在明朝盛行。呂文英作為戴進的學(xué)生,一度與他形影不離,作畫,摹寫,出入于唐宋畫韻之中。吳道子的人物,馬遠、夏圭的山水,對呂文英影響深遠。錢塘江水闊魚肥,戴進常常攜眾弟子浮舟江上,但凡此時,呂文英便會大顯身手,他的魚鱉之獲,總是讓老師和同門們一飽口福。
1488年,弘治元年,新帝朱祐樘選拔宮廷畫家。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此時的呂文英內(nèi)心欲尋求穩(wěn)定、安逸的生活,他參加了這一年的宮廷選拔,成為了一名御用畫家,供奉武英、仁智二殿,最后被授以從三品錦衣衛(wèi)指揮同知。
明代授官有嚴格制度,官員品級、編制皆有明確規(guī)定,必須要走程序,但皇帝往往繞過正常的銓選程序,命太監(jiān)傳旨,直接任命官員,所任命之官員稱“傳奉官”。由于錦衣衛(wèi)“恩蔭寄祿無常員”,明永樂至嘉靖間,品位較高的宮廷畫家多被授以錦衣衛(wèi)武職,純屬寄祿性質(zhì),為領(lǐng)取俸祿和身份等級的依托,不司其職,也無實權(quán)。這種做法提高了畫家的地位,也引起了朝臣不滿,不少人上疏直諫。
明朝推崇琴棋書畫,繪畫史上有名的畫家皇帝就有宣宗朱瞻基、憲宗朱見深、孝宗朱祐樘。朱祐樘是一個馬遠迷,所學(xué)跟呂文英同宗同脈。他親政愛民,開創(chuàng)了弘治中興,卻也生性懦弱,心地善良。據(jù)傳,一次他和呂文英一起作畫,畫好之后很開心,就賞了呂文英幾匹綢緞,說:拿了趕緊離開,不要讓那些書呆子知道。孝宗皇帝說的書呆子是指朝中言官,洪武朝朱元璋立下的規(guī)矩。由言官擔(dān)任監(jiān)督、上諫之職。
呂文英在宮中經(jīng)常應(yīng)詔作畫,接近孝宗,深受恩寵,有機會觀賞到不少內(nèi)府藏畫,結(jié)識其他宮廷畫家、王公大臣,開闊了眼界,畫技也有長進。呂紀,又一個著名宮廷畫家,擅畫翎毛,呂文英擅畫人物,二人經(jīng)常合作作畫,史稱“大呂”“小呂”。弘治己未年(1499年),戶部尚書周經(jīng)、吏部尚書屠滽、御史侶鐘三人同值六十大壽,周經(jīng)于私宅置酒同慶,祝壽人群中有吳寬、王繼、閔珪、秦民悅、許進、李孟旸、顧佐、周經(jīng)的兩位公子,以及呂文英、呂紀等人。這是一次以祝壽的形式舉行的文人雅集活動,參與者或?qū)懺?、或作畫,以紀其事。當(dāng)天,主人周經(jīng)援引《杏園雅集圖》事,要二呂仿效,也將此次聚會場景畫下來。二呂欣然摹寫,將在場的二十八人皆寫入畫中,取名《竹園壽集圖》。此畫現(xiàn)為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畫芯150×30厘米。畫中署名的十四人皆以正面肖像入畫,個個形象逼真,呂紀、呂文英畫像于圖之末,并立展卷而觀。2016年《故宮日歷》收入了此圖局部。
但從此圖也不難看出,院體束縛了畫家的手腳。畫中王公大臣們個個正襟危坐,表情劃一、凝滯,幾近照相,人物神態(tài)缺乏生動性。呂文英后期宮廷生活安逸,見識、修養(yǎng)皆有提升,但也由于宮廷的種種外在因素,限制了畫作的自由發(fā)揮,現(xiàn)今,繪畫史料沒有將他納入浙派名人錄,也許與之有關(guān)。
樟樹下圖
這一個溫暖的上午,古堰畫鄉(xiāng)碼頭巨大的香樟樹下,某高校學(xué)生露天展出了他們的畫作。畫展場地旁邊,我遇見了退休的朱小紅教授。當(dāng)時,碼頭上有一艘游船已經(jīng)啟動,馬達的轟鳴聲在江面上越走越遠,在越過岸上一群寫生的學(xué)生之后,變得隱隱約約了。
朱小紅教授穿著一件醬紅色羽絨服,面前支一塊畫板,一幅寫生水墨已經(jīng)完成大半。她手里捏著一根長毫毛筆,專注的目光投向碼頭及其外面的水域。在她的注視下,那艘游船到了江心,正朝遠處的蘆葦蕩和幾艘舴艋船無聲地移動。上午的陽光用暖色調(diào)將江面渲染了一番,對岸的保定碼頭隱遁在蘆葦蕩后面,香樟樹巨大的陰影將朱教授及其畫板籠住。從她的位置上看去,保定村所處的山腳不過是一抹淡墨而已。
“他是一個很有仙氣的人?!?/p>
“你說呂文英?”
“孝宗弘治元年,呂文英進宮。弘治十八年,孝宗皇帝去世,他也去世,這不是很有意思的契合嗎?”
朱教授對呂文英有比較深入的研究,關(guān)于他的生卒年,朱教授采用了時下較為普遍的一種說法,但我更傾向于清華大學(xué)史學(xué)博士趙晶之說。
“呂文英入宮后的生活是安逸的,他遇到了一個好皇帝?!敝旖淌谡f道,“孝宗朱祐樘是一個為人寬厚仁慈、勤于政事又躬行節(jié)儉的人。他不近聲色,一生只有一個皇后,他很愛自己的皇后,這在古代皇帝里頭是極少見的。他的父親朱見深有一個寵妃叫萬貴妃,為人歹毒,孝宗母子幾度險遭其毒手。孝宗皇帝童年坎坷,過著近似幽禁的秘密生活,身世曲折、離奇,小小年紀就飽嘗了世間炎涼,這也促成了他寬厚仁慈的秉性?!敝旖淌阪告付?,微微有點激動。
“據(jù)說你臨摹過呂文英的那幅山水畫?”她的“觀云聽水居”在香樟樹附近,我表示了要去觀賞她臨摹的《江村風(fēng)雨圖》。
“這幅畫我臨了三個月。
“原畫收藏在美國克利夫美術(shù)館,臨摹時借助圖片。圖片不清晰,要臨出原作的風(fēng)貌來難度比較大,只能從歷史資料里找他的痕跡,呂文英存世的山水畫只有那么一幅,我只好在他師承的馬遠、夏圭、戴進等人的山水畫里尋找,揣摸他的技法。
“過稿就畫了四個。他這幅畫是兼工帶寫,部分有工筆的痕跡,但以寫意為主。他用潑墨把遠山隱去,將江村在風(fēng)雨交加下的那種檣傾楫摧的感覺畫出來了。整幅畫很生動,用筆跟著風(fēng)勢雨勢變化起伏。臨摹不是描圖,把紙鋪上去照著下面的圖描,如果那樣,畫出來是不生動的。呂文英這幅山水畫每一根線條都有一種彈性,一種力度,一種生命的感覺,這種生命的軌跡從哪里到哪里都有它內(nèi)存的聯(lián)系。我在畫的過程中,就不能拘泥于它一根、幾根線條的用筆,而要從整幅畫的氣勢去把握。經(jīng)過前面四遍的過稿,慢慢地摸著了這畫的脈絡(luò),抓住原作的感覺,進入到呂文英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中去,熟能生巧,最后畫出來那張,形神上跟原作有所貼近了,但我還是不太滿意?!?/p>
我在朱小紅旁邊一塊大石頭上坐了下來。
她放下畫筆,從包里掏出平板電腦?!芭R摹的那幅給政府收藏了,這是拍下來的圖片。呂文英我真的很佩服他,可惜傳世作品太少了。你看我臨的這畫的局部,每一片樹葉都在風(fēng)雨里顫動;樹根裸露,樹干瘦硬曲折,富有張力,頂著風(fēng)雨,一種內(nèi)在的力量被反映了出來;江水激蕩,撞擊到巖石上激起一層一層波浪;幾只船楫隱在山崖背后,在避風(fēng)雨。整幅畫以水墨為主,部分稍有一點染色,是朱砂、朱磦。山石的皴法是南宋馬遠、夏圭的拖泥帶水皴和斧劈皴。馬遠的《踏歌圖》畫的不是風(fēng)雨,樹的張力沒有呂文英的這么大?!?/p>
朱小紅教授說著回到自己的寫生稿上,長毫筆蘸上水墨,在調(diào)色盤上箆了兩下,很寫意地畫出遠處的蘆葦。
這里是龍泉溪與松陰溪交匯的水域,水面寬闊,一艘游船走了很久,才在我跟前的碼頭攏岸,下來一群游客。碼頭的寧靜暫時被打破了。香樟樹下,陽光已經(jīng)挪動位置,那些畫架上的參展作品處于斑駁的光影之中。
“呂文英的嫡孫也是畫家,畫山水,不過,名氣沒有他爺爺那么大?!?/p>
在我起身的時候,朱教授又說了一句。
內(nèi)廷望江圖
畫師們像一群羊,陸續(xù)來到武英、仁智二殿,相互寒暄兩句,即進入各自的畫室,研墨、凝思、喝茶、作畫,猶如現(xiàn)今上班一族。
呂文英一身青袍,于小泥爐前煮茶。窗外,一棵老樹把枝丫青疏的影子投在墻上。那里掛著一幅他的近作,乃是甌江一帶的山石、水土、草木。呂文英的畫日漸見少,也常常以年紀大了為由,婉拒王公大臣們的宴請,畢竟,這個年逾古稀的老人每日除了喝茶、摹寫、恭候皇帝偶爾駕臨或者召見之外,所剩就是日夜所思的昔日江湖和那些放浪形骸的日子了?!叭嘿t畢至,少長咸集”“流觴曲水,列坐其次”,他日日臨摹王羲之《蘭亭集序》,更多是因為此文所散發(fā)出的氣度和情愫與其心境相合。
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清風(fēng)出袖,明月入懷。呂文英每摹寫至此,就要放下筆來,內(nèi)心升起許多無以言說的感觸。是的,在內(nèi)廷后期,他畫了許多甌江山水、風(fēng)物圖,抒發(fā)欲重返江湖之心和對故鄉(xiāng)的眷戀之情,遺憾的是這些畫作沒有被流傳下來,而湮沒于茫茫的時間和江湖之中?!督屣L(fēng)雨圖》是他于其間所繪之孤本,其欲歸隱鄉(xiāng)里之意溢于畫面。
現(xiàn)在,他深埋在上午茶香彌漫的光陰里,面對窗外的墻角和飛檐,會想些什么?或者什么也不想吧。近來,他常常咳嗽,身體已大不如從前。窗外老樹上的那只烏鴉,聽到他的咳嗽聲,撲簌簌地飛了起來。烏鴉飛過紫禁城一層一層金色屋頂和血色宮墻,朝南方飛去。他的目光追隨著烏鴉扇動的翅膀,也越走越遠。他仿佛看見了故鄉(xiāng)那條無比熟稔的江水,看見了自己在江上的倒影,以及那條舴艋船的倒影。
呂文英老了,身體每況愈下。殘年里,他想如老師戴進那樣,走出宮廷,重返江湖,但已力不從心,作《江村風(fēng)雨圖》,不過是內(nèi)心的一個儀式而已。
告別香樟樹下的朱小紅教授,我來到碼頭水邊。我不知道為什么要走到這里來,是跟呂文英一樣為完成內(nèi)心的某個儀式,還是覺得呂文英會駕舟來到古堰畫鄉(xiāng)?
對岸的蘆葦蕩在風(fēng)中搖曳,一只舴艋船朝我緩緩而來。船頭上,一個穿戴了箬笠、蓑衣漁翁,手上一桿鱉魚車。他是呂文英嗎?漁翁也看見了岸上的我,我們的目光在那一瞬重疊。
小兄弟,你要鱉魚嗎?剛從這江里打上來的。
你是保定人?
是的,我叫呂文英。
你叫呂文英……
驚愕中,甌江一刻不停地在我腳下流淌,輕風(fēng)吹拂,江面微微透著一絲涼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