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芳
被神話的鴻星爾克
幾個月前,因為在河南暴雨中的“破產(chǎn)式捐款”,鴻星爾克一夜火了。那時候最流行的事,就是沖到他們的直播間和線下店“野性消費”。鴻星爾克的銷售業(yè)績,一度猛翻52倍,很多產(chǎn)品甚至脫銷。
還記得鴻星爾克最火時,不管幾線城市,只要有鴻星爾克的地方,都人滿為患。衣服,不分款式;鞋子,不論尺碼,統(tǒng)統(tǒng)搶購一空。有的店甚至連人形模特身上的樣衣都被扒光。還有人買了500元的東西,扔下1000元就跑,不為別的,就為支持。
然而僅僅幾個月后,熱度就急轉(zhuǎn)直下。熱搜上的話題,變成了“每天約一萬人取關(guān)鴻星爾克”?,F(xiàn)在,不管店里準備了多么齊全的貨品,也沒見多少人再來。即便是周末下午,瘋狂打折的店內(nèi)也只有零星幾位顧客,顯得頗為冷清。
線上平臺更明顯。在被曝出“捐款5000萬”的當天,鴻星爾克的一場淘寶直播,201萬人觀看,2000多萬點贊,銷售額近百萬,沖上淘寶熱搜主播榜第一。另一平臺抖音上,一場直播的觀看量更是高達1.6億,光是漲粉就有569萬,還創(chuàng)造了不少直播的紀錄。
這樣的繁榮也是曇花一現(xiàn)。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熱度過后僅一個月,鴻星爾克在抖音上的粉絲數(shù)就掉了近30萬,幾乎每天都有一萬人取關(guān)。當初隨之爆紅的鴻星爾克總裁吳榮照,一個月也被20萬人取關(guān)。
熱度的衰落,轉(zhuǎn)換到實際銷售額上更為明顯。最近一個月,鴻星爾克在抖音開了55場直播,銷售額1294萬元。相比于同樣是國產(chǎn)品牌的李寧,它的粉絲還不到鴻星爾克的零頭,但近一個月63場的直播銷售額卻有8158萬元,是鴻星爾克的6倍還多。
從寂寂無聞到成為頂流,鴻星爾克只用了一天??僧斅晞莺拼蟮囊靶韵M過去,它又慢慢回歸了平淡。為什么?不少人在其大火的時候就曾默默吐槽,鴻星爾克的鞋子雖然質(zhì)量過硬,但設(shè)計上,總是差點,相比其他運動品牌,確實沒有足夠的吸引力。更要命的是,還有舒適度的問題。
鴻星爾克創(chuàng)立已有21年,這些年,它經(jīng)歷過不少財務危機,一路發(fā)展磕磕絆絆。一次意外,知名度雖然上去了,但根本的設(shè)計、品質(zhì)、品牌形象等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對于一個品牌來說,這些恰恰是最關(guān)鍵的。紅,是偶然,如今的人氣消散,是必然。一切正如鴻星爾克總裁吳榮照預料的那般:“不要神化鴻星爾克?!?/p>
消失的明星餐廳
與鴻星爾克的境況頗為相似的,還有明星餐廳。幾年前,不少明星開始扎堆開餐廳。黃磊和孟非合伙開過火鍋店“黃粱一孟”,選址南京的一流地段。黃曉明開過奶昔店,開業(yè)當天,一眾明星剪彩,他還放話“3年內(nèi),要開到兩三百家分店”。郭德綱在三里屯開了“郭家菜”,里面特地搭了舞臺,安排相聲表演,曾火過一段時間。還有孫楠,開了富麗堂皇的“國際海鮮自助餐廳”,捧場的全是大腕,馮小剛、那英、孫紅雷、汪峰……
最后結(jié)果呢?無一例外,全黃了。究其原因,要么定價有問題,要么經(jīng)營不善?!肮也恕北痪W(wǎng)上食客評價:“性價比低,口味、服務也不好?!睂O楠的高檔餐廳到最后,連供應商的貨款也無法付清,員工工資也持續(xù)拖欠。
明星開飯店,最初想的,無非是用名氣賺錢。說白了,是用自己的業(yè)余,挑戰(zhàn)別人的專業(yè)。憑一時的粉絲效應也許確實能賺上一筆,可人們的新鮮感過了之后,只剩一地雞毛。正應了那句話:“你永遠賺不到能力范圍以外的錢,除非靠運氣??蛇\氣一旦消散,你賺到的錢只會憑實力虧掉。”
騰訊視頻出品的訪談節(jié)目《和陌生人說話》,曾采訪過一個北京的“拆二代”。2011年,他家位于北京昌平的老房子拆遷,他一次性分到3套房,以及一大筆賠償款。原本因給父親看病欠了不少外債的他,一夜之間成了暴發(fā)戶。他頓時以為,老天爺既然給了這么大一筆錢,“這不就是我的命嗎”,于是火速辭去工作,每天和朋友混夜總會、酒吧,一擲千金,三四年,幾百萬就這么沒了。
財富快速縮水,他發(fā)了愁,開始想辦法投資生錢??伤静欢顿Y,不了解項目,甚至不知道那些項目都是做什么的。只憑自己還有點兒錢,拼命投,結(jié)果次次失敗。哪怕想到賣房,也因為對房價漲跌的認知盲區(qū),本能賣到300萬元的房子,只賣了不到200萬元。到最后,爸媽氣到住院,妻子失望離婚。這個曾經(jīng)的“拆二代”,只能和父母在租來的房子里尋找出路。
還有一個真實的事例。2007年,一個大二學生,用自己的生活費零零碎碎買了些彩票,沒想到其中一注竟然中了500萬。當時媒體報道:“拿到巨款后,這個男孩直接選擇了輟學?!?/p>
沒人知道他后來過得如何,直到10年后,他在知乎發(fā)帖,坦言:“后悔?!眲e人在繼續(xù)讀大學的幾年時間,他早已把錢花得差不多。等到想理財,才發(fā)現(xiàn),憑自己的知識水平,到哪兒都是踩坑。
一個個故事,聽起來唏噓,卻也印證了這世上最大的公平:當一個人的財富大于自己的能力和認知時,社會就會用無數(shù)種方法來收割你,直到你的能力和財富匹配為止。
隧道視野效應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隧道視野效應”。意思是,如果一個人活在自己有限的能力和認知里,所見的天地和夠得上的成就是有邊界的。你能賺到的每一分錢,都是你實力的變現(xiàn),而你所虧的每一分錢,都是因為能力有缺陷而造成的。
知乎上有個問題:如何快速做到月薪10萬元?有個回答,公布了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計劃:“為小區(qū)停車場的車,提供夜間除塵服務。”這個網(wǎng)友算了筆賬:“每個車主每月收100元,如果一個小區(qū)有2500輛車,一個月營業(yè)額就有300萬元,刨去成本,每月凈賺100萬元。”聽起來很靠譜,很激動人心。于是,真的有人激動得一晚上沒睡著,第二天就印了名片,挨家挨戶上門推銷。結(jié)果,門都進不去。
其實稍微有點兒營銷常識就能發(fā)現(xiàn),看似完美的計劃,實則漏洞百出:現(xiàn)在小區(qū)都是封閉式管理,你怎么繞開物業(yè)大規(guī)模推廣,又怎么整晚逗留在停車場服務?僅除塵所達到的效果,如何跟洗車相比?就算有那么多車輛供你服務,又將付出多大的人力成本……
沒有系統(tǒng)的商業(yè)思維,沒有足夠的能力資源,就幻想走捷徑賺大錢,最后只能被忽悠瘸了,給別人交了智商稅。眼前的鍋再大、肉再香,也只有筷子夠長的人,才吃得到。所以,與其總幻想走捷徑發(fā)財,不如老老實實給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升個級。與其期待暴富,不如一步步提高自己承受財富的能力。能決定你過什么樣的生活的,從來不是運氣,而是眼界、認知、經(jīng)歷所構(gòu)成的實力,這才是這世界上最大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