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要:對學生的解題能力進行培養(yǎng),能夠促進學生數學成績提升的同時,讓學生充分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與魅力,進而強化其數學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促進其實現綜合能力的全面發(fā)展。但是,當前的數學教學中,在培養(yǎng)學生解題能力方面存在不足之處,有待進一步改善。
關鍵詞:高中數學;解題能力
中圖分類號:A?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48-152
一、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解題能力的重要意義
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應當更加重視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而非簡單停留在數學知識的傳授層面。這既是新時期對學生綜合能力與品質培養(yǎng)的體現,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渠道。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首先能夠激發(fā)他們的數學興趣與學習積極性,不少學生之所以對數學缺乏興趣,甚至感到枯燥乏味,一部分原因在于他們不能充分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對數學的奧秘缺乏必要的好奇心,而在數學教學中強化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能夠讓學生從之前的機械化記憶式解題轉變?yōu)橹鲃踊?、靈活化地探索與思考。
這樣一來,學生在解題過程中能夠充分感受到不同題型、不同題目所帶來的挑戰(zhàn),同時,解題過后的成就感、喜悅感也會大大增強,這對強化學生解題動力有著積極的推進作用,而且隨著學生解題能力的不斷提升,他們對數學奧秘的探索將進一步深化,從而更加深刻地感受數學魅力,大幅度提升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另外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還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實踐探索能力的發(fā)展,在培養(yǎng)學生解題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學習、掌握和運用各種不同的解題方法來鼓勵學生拓展解題思路,引導學生以發(fā)散性思維進行自由想象和創(chuàng)新,從而能夠順利解決問題,收獲思維與能力層面的同步成長。
二、在當前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解題能力的不足之處
(一)教師的重視程度不足
雖然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解題能力是當前高中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但是部分教師依舊沒有從傳統教學意識和觀念中跳出來,對發(fā)展學生解題能力理解得不到位,重視程度不足。如果教師依舊沒有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仍然以傳統方式開展教學工作,只重視數學知識的傳授,在解題方面要求學生通過機械化、重復化地練習形成刻板記憶,那就會導致學生的解題能力難以得到有效發(fā)展。
(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如果在教學中他們的主體性沒有得到有效體現,那么實際教學效果將會大打折扣。然而部分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時,習慣性地將自己放在主導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導致學生只能被動地跟隨指引,難以自主進行學習與探索,從本質上來說,這與傳統的機械式教學不存在明顯差異,不利于學生解題能力的良好發(fā)展。
(三)解題方法傳授得不到位
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叫作知識傳授,在進行知識傳授時,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靈活運用各種先進的教學理論與方法來引導學生掌握和運用各種解題方法。不過在實踐中,解題方法傳授不到位的情況依舊十分普遍,一方面是因為教師沒有針對各種常見的數學解題方法進行系統化歸納與總結,在實際教學中往往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顯得教學過于散亂,不利于學生解題能力綜合化、整體化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師在傳授解題方法時,依舊是沿用傳統的講解式教學模式及相對解題方法進行概念性講述,讓學生通過做習題的方式進行鞏固,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自主性,導致學生對各種解題方法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并不高。
三、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解題能力的方法
(一)注重對題目的全面觀察與審析
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體現在多個方面,但其基本目標都是為了學生能夠獨立解決數學問題。不少學生實際上已經掌握了解題方法與技巧,但在實際解題時依舊很容易出錯,其原因就在于缺乏良好的審題習慣,往往會出現忽略題目隱含的意義,弄混淆題目條件與要求等情況。在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時,教師一定要注重引導學生對題目進行全面觀察,在正確理解題意的前提下,再嘗試進行解題,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解題的快速性與準確性,同時推動學生解題能力的有效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對題目進行認真審析,還要引導學生將題目內容與所學的知識進行聯系與匹配,進而更好地引導學生提高解題能力。
(二)培養(yǎng)學生分類討論的習慣與邏輯
邏輯是數學的基礎和關鍵。在引導學生解題時,教師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分類討論的意識和習慣,加強相應的訓練,確保學生能夠針對數學問題進行分類討論,在順利解決問題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良好邏輯思維,促進學生解題能力的有效提升。分類討論有助于學生將復雜的問題分解成若干個基礎性問題,這對學生解決問題有著不小的幫助。而對高中學生而言,如何進行有效分類正是難點所在,不少學生不能找到合適的切入點進行分類,在分類時容易出現漏分、多分、混亂等情況。這意味著教師應當重視對分類討論習慣和邏輯的培養(yǎng),強化學生的分類意識與能力,讓學生在分類討論時逐漸達到不重不漏、標準統一、層次分明的地步。
(三)強化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yǎng)與運用
對學生數學思維進行培養(yǎng),是促進學生的解題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所在。對學生而言,他們解題能力始終難以得到有效提升的一大原因,便在于只學習解題方法和技巧,但是卻忽視了數學思維的發(fā)展。實際上思維才是數學解題能力發(fā)展的關鍵,否則題目稍稍一變,學生便可能陷入不會解題的窘境。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一定要強化思維培養(yǎng)與運用,引導學生發(fā)展轉化思維、邏輯思維、逆向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對應思維、系統思維、類比思維、數形結合思維等,為學生解題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根基。例如,在教學“三角函數”相關內容時,教師在例題講解以及布置作業(yè)時,重點引導學生通過數形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習和解題,進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數形結合思維的效果。
(四)探究一題多解路徑
一題多解能夠讓學生在多種解題方法中找出最簡便有效的方式,也能幫助學生驗核答案,更能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變通思維能力的有效發(fā)展,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有著積極意義。故而在培養(yǎng)學生解題能力時,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探究一題多解路徑,讓學生在多種解題思路和方法中不斷摸索和總結,實現解題能力的飛躍式發(fā)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教學一定要全面加強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以學生為主體,通過科學先進的理論與方法對學生展開教學,針對學生常見的解題問題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指導,圍繞顯性的解題方法傳授與隱形的解題習慣培養(yǎng)兩方面,促進學生解題能力的有效發(fā)展,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樂趣與魅力。
參考文獻
[1] 姜曉明.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6(2):91.
[2] 張培雙.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考試周刊,2018(43):96.
[3] 薛思謙.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