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政教育工作是我國高校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構成要素。新課改理念下,高校德育教學工作形式發(fā)生了全新的變化,要求高校思政教師把握德育教學的內涵,認真探索新時期德育教學工作的發(fā)展方向。通過對高校思政教師開展德育教學工作的意義進行分析,探討了高校思政教師開展德育工作所存在的問題。同時,從實際出發(fā),提出了完善高校思政教師德育教學的具體策略,希望能為我國高校德育教學提供一點借鑒。
關鍵詞:高校;思政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A?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48-132
引言
在當前數字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當代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抖音、微博、QQ等軟件APP的使用越發(fā)頻繁,這也使得新媒體平臺在信息傳播領域中所擔任的作用越發(fā)重要。在當代高校思政教育教學工作中,教育工作者應當巧妙的使用新媒體技術,將思政教育與其相融合,提高思政教育工作在開展中的實效性。
在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教學工作者通過創(chuàng)新原有的思政教學模式,將新媒體技術與思政教學工作相結合,可以優(yōu)化思政教育工作在開展中的內容,進而保障高校思政教學工作的穩(wěn)步開展。
一、現階段高校思政教師在開展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高校思政教師開展德育工作存在重智輕德
當前大學思政教師在德育教學工作中存在著“重智輕”的思想觀念,大多數教師受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使思政教師一味地追求學校所要求的升學率和教學需求,導致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過分追求升學率和教學需求,而忽視了學生學習能力的發(fā)展。這種教育觀便背離了新課改理念下高校素質教育的發(fā)展方向,違背了我國蹴鞠實踐中的基本要求。
2.高校思政教師開展德育工作存在德智分離
德育教學是高校思政教師在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重要問題,它主要源于我國傳統教育理念下的智力培養(yǎng)和德育工作的分步實施,使當前德育工作的模式過于單一,導致德育教學內容的枯燥無味。不能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即使是部分思政教師在進行思政教育時,也會激發(fā)學生的逆反心理,使學生向錯誤的方向發(fā)展,抹殺了高校德育教學工作在高校教學中的教化作用。
3.高校思政教師未熟練使用新媒體工具宣傳
部分高校的教師在思政教學過程中,仍然使用傳統的思政教學模式,在教學工作中以自己口述為主,學生旁聽為輔的方式開展教學工作。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下,多數學生沒有充分地發(fā)揮自身的主觀洞察能力和思維能力,而是盲目的跟從,導致思政教學工作缺少一定的實效性。
二、高校思政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具體路徑
1.整合校內外優(yōu)秀的新媒體平臺資源,提高思政教學影響力
在開展高校思政教學工作中,思政教學工作者需要借助各類新媒體平臺資源創(chuàng)新現有的思政教學模式。新媒體平臺在當代大學生中所擁有的話語權逐年增重,而當代大學生對新媒體平臺中的相關內容也樂于解讀。因此在高校思政教學中,教師應當整合現有的媒體資源,利用官方APP或學校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傳播思政教育內容,讓學生在瀏覽新媒體平臺的過程中,形成健康積極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同時高校還應當在教學中充分的挖掘現有的新媒體平臺資源,如高校可以入駐抖音、今日頭條等新媒體平臺,在平臺上方積極宣傳現有的思政教學素材和思政教學理念。根據有關數據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入駐抖音平臺的高校多達上千家,這些高校所發(fā)布的抖音內容多是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小作品,這些作品可以給學生良好的思想開導和價值理念引導,有利于思政教師的教學工作開展。
2.將新媒體理念、工具融入思政課堂教學
在高校思政教學中,教師需要積極運用新媒體理念及技術創(chuàng)新現有的高校思政教學模式,這可以幫助高校思政教學工作在新媒體時代下釋放出自身的戰(zhàn)斗力。思政教師需要借助新媒體平臺、學校管理層、校思政教學隊伍等相關部門,積極開展轉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規(guī)劃行動,進而為提高高校思政教學工作的實效性奠定良好基礎。例如,在開展思政教學工作中高校教師應當積極使用微信公眾號為學生布置課堂前置作業(yè),讓學生在作業(yè)中圍繞題目開展討論、交流,這樣既可以減少教師在課堂上介紹思政主題的時間,同時還可以給予學生充足的準備時間,幫助學生對思政教學內容深入探討,進而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思想共鳴,提高思政教學工作的實效性。
3.融合多媒體平臺進行思政宣傳,增加思政受眾者
高校思政教學工作在開展過程中需要始終圍繞學生,以服務學生為宗旨開展教學工作,使學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成為德才兼?zhèn)?、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綜合性人才。因此高校思政教學工作在開展中,教師需要緊緊抓住思政教學工作中的目標受眾,仔細研究每一位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和成長需求,并給學生積極的思想引導。在教學工作中還需要注重多媒體與私人教學工作的融合宣傳,形成互動化的雙向交流,幫助學生重塑思想精神家園,是學生的意志力、知識層次、能力特長在思政教學中可以得到充分地體現。
三、結束語
創(chuàng)新當前高校的思政教學模式,需要高校有關部門不斷優(yōu)化高校思政教育人才,提高現有的高校思政教學隊伍戰(zhàn)斗力。同時在推動思政教學工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過程中,思政教師需要借助新媒體技術,提高原有思政教學模式的時效性和有效性。整合現有的新媒體資源和相關平臺,熟練使用新媒體工具開展思政教學工作,提高思政教育自身的內在生命力,為高校思政教學工作健康、穩(wěn)步、高效發(fā)展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安方君.新時期高校思政教師德育工作的有效性研究[J].新課程(下),2018(6):210-210.
[2]符琴芳.新形勢下如何提高德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課程改革初探[J].新課程研究旬刊,2016(010):12.
[3]楊靜.新形勢下小學德育教學的有效性教學策略探究[J].小品文選刊:下,2019,000(008):P.1-1.
作者簡介:蔣嬌(1982.6),女,漢族,遼寧蓋縣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