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葉難
摘 要:高中美術課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資源。深入挖掘高中美術教材中的德育資源,在教學中增強德育滲透,有利于學成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形成全員育人的格局,提升育人的實效性。文章在分析高中美術教材德育元素的基礎上,對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進行了有效思考。
關鍵詞:新時代;高中美術;教學;德育滲透
高中美術課程是一門培養(yǎng)學生高尚道德情操的課程,是學校美育的重要組成,為提升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高中生是未來發(fā)展的主力軍,他們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但其世界觀、價值觀尚未成熟。這就要求美術教師在傳授美術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重視思想道德品質(zhì)教育,有效挖掘美術教學中的德育因素,憑借藝術特有的感性魅力,幫助學生建立高尚的道德觀,以促進其完善人格的建構(gòu)。
一、高中美術教學滲透德育的重要性
(一)是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
新課程理念下,對高中美術欣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中指出,在高中美術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藝術素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以學生的未來發(fā)展為主要教學目標,注重德育理念在美術欣賞教學中的滲透,通過美術作品欣賞、美術作品感悟等活動,使學生形成積極、樂觀的思想態(tài)度,成為新一代社會主義的接班人。
(二)能提升學生的情感認識
在高中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將德育理念靈活滲透于美術欣賞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情感體驗和深刻理解,擴展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理念和價值觀念,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正如魯迅先生所言:“美術可以輔翼道德,美術之目的,雖與道德不盡符,然其力足以淵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輔道德以為治?!闭嬲宫F(xiàn)美術欣賞教學的作用和價值,凈化學生心靈。
二、高中美術教學的德育功能
(一)推動學生優(yōu)秀道德品質(zhì)的形成
美術教學中的藝術作品往往以鮮明的藝術形象和飽滿的情感,反映出不同歷史時期如善良、勇敢、正直、勤勞等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品質(zhì),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德育資源,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凈化思想,最終將這些卓越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內(nèi)化為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
(二)引導學生建構(gòu)向上的審美情趣
追求真善美的高度融合是藝術作品的永恒價值,真善美人類追求的終極理想,也是審美理想的最高呈現(xiàn)形式。高中美術教學以直觀、形象的方式提升學生對真善美的認知、感悟及判斷能力,幫助學生運用藝術美的規(guī)律建構(gòu)積極向上的審美情趣從而引導學生形成健康、高尚的人格美,以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培養(yǎng)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在美術作品鑒賞、技法訓練、社會實踐等課程中,教師利用彩陶、青銅器、秦始皇陵兵馬俑等民族藝術瑰寶,可以激發(fā)學生對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美學精神的景仰之情,從而增強其民族自豪感,強化其社會使命感與愛國主義意識。
三、新時代高中美術教學德育滲透
(一)教學觀念:注重對學生意志的培養(yǎng)
進行美術作品創(chuàng)作需要學生長時間坐在一個地方做一件事情,這對培養(yǎng)學生堅持的品格是十分有利的。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從簡單的繪畫開始,逐漸增加難度,培養(yǎng)學生堅持的品質(zhì)。比如在進行素描教學的時候,教師在講授完素描知識點后,就可以在講臺上放一個蘋果,讓學生進行素描練習,然后慢慢將蘋果換成更復雜的物體,最后讓他們進行人物素描。這樣逐漸增加作品難度,逐漸完成高質(zhì)量的美術作品,培養(yǎng)他們堅持做事的毅力,培養(yǎng)良好的德育能力。
(二)教學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載體
在當今信息化的時代,信息技術在教育行業(yè)中也被廣泛應用,多媒體、投影儀等現(xiàn)代技術設備普遍出現(xiàn)在校園中。教師要根據(jù)時代的變化,從學生角度出發(fā),創(chuàng)新以往傳統(tǒng)、單一化的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為學生營造一個生動的美術環(huán)境。比如在教學“古代人物畫”專題的時候,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展示出課本上的人物畫作品,然后讓學生觀察不同類型作家繪畫出來的作品,在課堂上自由發(fā)言,談談自己通過觀看美術作品得出的感受,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建立一個與現(xiàn)代技術相結(jié)合的師生互動課堂氛圍。
(三)實踐活動:以美術實踐活動推動德育
藝術源于生活,美術教學不應僅限于課堂。美術教師應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發(fā)現(xiàn)美,感悟人生真諦,從而樹立健全的人格。如組織學生外出寫生,讓學生在美好的自然環(huán)境中增強對祖國河山的熱愛。教師應引導學生感知自然美、生活美,提升其審美素養(yǎng),拓展其思維能力。
(四)技能訓練:增強高中生愛國主義情懷
高中學生美術技能的掌握,主要通過引導學生臨摹與創(chuàng)作作品來進行訓練。以中國畫為例:學生初步掌握中國畫的藝術特征、技能技法及獨特的審美追求和創(chuàng)作理念。了解了中國畫在材料、題材及技法上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學生從藝術的視角出發(fā),在對中國畫的藝術特色有了更深層理解的同時,也被其特有的藝術魅力折服,從而增強自身對傳統(tǒng)美術形式的熱愛,產(chǎn)生繼承并發(fā)揚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感情,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懷也由此得以深化。
參考文獻:
[1]陳朝東.高中美術教學中的德育策略[J].吉林教育,2021(13):22-23.
[2]朱良娟,楊港.高中美術鑒賞教學與德育融合的探索[J].美術教育研究,2021(16):146-147.
[3]王曉靜.關于高中美術教學中德育策略的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2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