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欣
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認為“促進學生發(fā)展的起點就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精心保持和培養(yǎng)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學習愿望和由此萌發(fā)出來的學習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比欢?,人有其獨有的個性,對于不同的事物,人和人之間所表現(xiàn)出來的興趣是截然不同的。不能要求所有的學生都對英語產(chǎn)生興趣。興趣的培養(yǎng)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在全員學習英語的環(huán)境下,興趣似乎不能成為能否學好英語的關鍵。因此,如何調(diào)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就顯得尤其重要。
心理學家認為,學習積極性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那種認真、緊張、主動和頑強的狀態(tài).具備了學習積極性的學生在學習中能專心一致,具有濃厚的學習熱情,遇到困難時有頑強的自制力和堅強的毅力。學習積極性不同于學習興趣,它可以在短期就見成效。
對于學生來說,上課認真聽,好好記,認真配合老師似乎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大多數(shù)學生可以做到。課堂教學以往也只注重強調(diào)知識的傳授,以及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對于課堂的真正作用卻很少有人提及。語言的學習有它自身的特點,需要多聽,多練,多說。課堂只有短短的四十五分鐘,對于學習一門語言來說是遠遠不夠的。課后的學習就成了是否能學好英語的關鍵。
如何利用課堂的這短短的四十五分鐘來調(diào)動課后兩個甚至幾個四十五分鐘,對英語教學尤為重要。我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以教學方法促進學習方法。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一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教師負責講,學生負責聽,學生參與其中的機會很少。沒有發(fā)揮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時間一長,不僅學生聽得乏味、厭倦,老師看到學生枯燥乏味的樣子,講課也提不起足夠的精神。這種老師上得沒勁,學生不感興趣的課,無論你分析的語言點是如何透徹,語法知識歸納得如何的好,成績也是無論如何也好不到哪兒去的,更不用說提高英語的教學質(zhì)量了。導致的最終結果只能是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甚至連最起碼的積極性也被扼殺。
下面我就以自己的實際教學經(jīng)驗簡單的談談如何利用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一 充分利用提問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比如每節(jié)課我都會讓學生朗讀課文,對于讀得好的同學給與表揚,強調(diào)語音語調(diào)的模仿。學生為了上課在同學面前展示自己的發(fā)音就會在課下預習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如果碰到新的單詞,學生就會主動去查詞典,這樣不僅使學生逐漸的培養(yǎng)了自學的能力,而且還使他們養(yǎng)成了好的學習習慣。
另外在課堂提問中讓學生唱主角。把課堂提問的權力下放給學生,就是多讓學生提問學生回答。教學時把學生每兩個人變成一組,讓他們互相提問回答。學生為了上課有問題可以問,可下會主動的看書復習,找出盡可能多的問題。在找問題的同時,自然也復習了知識,并記住了答案。
二 鼓勵學生參與備課。
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教師的權力下放,讓學生備課。例如一些簡單的句型可布置學生備課,讓他們自己來講,教師適當給予幫助,這樣學生會覺得很新穎,也會很有成就感。這些準備工作都需要學生放到課下去做。學生會主動預習,主動查資料,在自己已經(jīng)掌握大概的基礎上再聽老師的講解,就會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記。
三 采用討論法教學。
學無定論。我們都知道有很多問題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教師在課堂上拋出議論點,學生自己討論找出答案。當學生對這類討論性問題產(chǎn)生興趣時,他們會不畏艱難、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應不失時機地給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英語的氛圍,加強語言信息的刺激,營造創(chuàng)新教學氛圍。討論學習是利用集體的智慧進行討論學習來解決問題,獲得知識。這里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參加集體討論學習。平時一定要鼓勵學生,也可在課前利用一些時間讓他們自己開口說,時間一長,在課堂中的小組討論中,自然也能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了。
四 課前演講。
課前三分鐘是我上課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每天一到兩位同學到講臺上用英語做一個小演講。這樣自然而然的要求他們在課下準備演講稿,又不會說的詞或句子他們也能主動的去查。這樣一來,課上的這短短幾分鐘 就可以調(diào)動他們課下十幾分鐘甚至二十幾分鐘的學習時間,非常的有效率。
五 學唱英文歌曲。
寓教于樂是我們所追求的一種學習方式。學唱英文歌曲就能夠做到這一點。在上課前,放一些簡單又好學的的英文歌,讓他們感受英文歌曲中的優(yōu)美旋律。這些歌曲讓學生自己去搜集。學生會利用休息放松的時間聽一些好聽的英文歌,然后把旋律好,歌詞好的歌帶到教室,讓老師在課前放出來聽一聽,同學們一起分享,學唱。這樣不僅陶冶了情操,英語的興趣也大大提高了。
利用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是提高英語教學水平的很好的方法。使課堂更自由開放、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學生的主動參與是教師在設計和安排教學的基本出發(fā)點。必須更加注意教法新穎有創(chuàng)意,以便更好地調(diào)動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角。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法,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和激勵全體學生的主動參與,銳意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想方設法培養(yǎng)其獨立獲得知識,創(chuàng)造性運用知識的能力來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
好的課堂教學既有它的技巧,又有其藝術性,這兩方面的結合會使課堂教學更加多姿多彩,這樣就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以濃厚的興趣投入英語學習中。古人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利用好的教學方法來促進學生的學習方法,才是英語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