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婷
班主任的事務特別繁雜瑣碎。假如,每次面對學生犯錯時,班主任都進行一場疾風驟雨式的批評教育,那教育工作必將充滿戰(zhàn)斗性和攻擊力。這樣的生活,無論是對教師本人,還是對學生,都將是一種苦役。
要讓班主任在工作時保持平和的心境,便要努力讓工作變得生機盎然,少幾分功利,多一些“玩”的情趣,哪怕是批評,也可以逗著學生玩,四兩撥千斤地巧入學生的心。
新學期,又一次中途接班,同事們調侃我:“恭喜,中大獎了!”果然,接班的第二天午餐,教室里就上演了“全武行”。
孜然肉片、紅燒冬瓜、糖醋帶魚,都是孩子們的最愛,一碗吃完,還想再來一碗。小調皮們各不相讓,一擁而上,你擠我,我擠你。最終,霸道的完勝,謙和的敗下陣來。幾個回合后,最調皮的小A當仁不讓地搶到了最后幾勺。為了顯示自己的勝利,他把自己搶到的美食堆成了小山,故意在那些“敗下陣”的同學面前晃悠。有些同學看不下去了,問:“你都盛第三碗了,吃得完嗎?”小家伙馬上回了一句:“吃不完,倒了!我樂意。”說完,一溜煙似地就跑了。
這樣的行為,該批評。然而,此時正值飯點,顯然不是好時機。
于是,午飯后,我買來幾包棉花糖,粉的、白的、藍的,看著很討喜。我跟孩子們講:“中午吃飯沒有爭搶、安靜排隊,或者心中有他人,添加飯菜手下留情的孩子,你們吃虧了!但是,吃虧是福!高老師請你們吃棉花糖。我要告訴你們,不爭搶,不霸道,看似吃虧,實際占便宜,棉花糖這‘便宜’就給謙讓有禮的孩子占!”教室里歡呼聲一片,小調皮們慫了!
可是,怎么分發(fā)棉花糖呢?老師親自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顯然不合適,爭搶的小調皮難免會覺得失了面子,生出抵觸情緒,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可能適得其反。不妨另辟蹊徑,出其不意。
我打開包裝袋,把棉花糖送到孩子們面前,并講清規(guī)則:“認為自己午餐時注意禮儀的孩子,請把小手伸進去拿一塊棉花糖大大方方地吃。反之,不要拿!”一時間,教室里鴉雀無聲,人人都在自省。
當我把滿滿一袋子棉花糖送到孩子面前時,乖巧的孩子理直氣壯地拿,開開心心地吃,那是一種得到補償的滿足。當我走到一個小調皮面前時,大家都注視著他,小調皮不說話,搖搖頭拒絕了。另一個小調皮慚愧地說:“我不拿,沒資格!”走過幾個小組后,“調皮鬼”浩林把手伸進了包裝袋,全班嘩然!浩林偷偷地看看我,又看看棉花糖,有點舉棋不定。有孩子要舉手檢舉揭發(fā),我提醒他們:“公道自在人心,但憑自己選擇?!焙屏帜笾藁ㄌ亲笥覟殡y。我假裝沒看見,走到調皮大王小A身邊,他歪著身子,裝作一臉嫌棄的樣子,很響亮地說:“我不要!”孩子們都很驚訝。我轉身在黑板上寫下“調而不壞”四個字,并解釋:“調皮但明理,就不是壞孩子,高老師相信,總有一天他能成為更棒的自己!”那一刻,小A專注地看著我,眼睛閃閃發(fā)亮。不久,浩林走到我的身邊,拉著我的手,很小聲地說:“老師,棉花糖還給你,我不能吃。但是,我舔過了怎么辦,我丟掉,算我沒拿,好不好?”我點點頭。
下午自習課上,我送給浩林一顆棉花糖,表揚他安靜自習沒講話。小家伙捏著棉花糖左看右看,竟舍不得品嘗。我笑著逗他:“浩林,你記著,你今天吃的不是棉花糖,你吃的是‘戰(zhàn)勝了自己’!”小家伙一下子就樂了。最調皮的小A也得到一個,牛脾氣的他追著我問原因。我說:“給你棉花糖,不是因為午餐,因為午餐時你確實沒有注意禮儀。當然,也不是因為自習課,自習課上你沒有安靜做作業(yè)。之所以給你這顆棉花糖,完全是因為高老師滿滿的期待,希望你好好加油,超越自己!”聽到這個理由,小A開心極了,佯裝大大咧咧地吃起來,散去了渾身的戾氣。
從那天起,午餐再也沒有爭搶的現象,孩子們都體驗過了“吃虧是?!焙汀爸t和有喜”,都知道了“調而不壞,做更好的自己”。
孩子的行為偶有不當,簡單粗暴的批評是很容易,但孩子到底聽清了幾句,認同了多少,效果如何?大家心知肚明。批評的本質是教育,而不是情緒宣泄。用最猛的攻擊快速壓制學生,只會讓他們雙眼空洞、無力招架,但難入人心。所以,不妨給批評穿上藝術的外套,比如,“逗你玩”——把嚴肅、刻板的說教變成游戲、調侃,甚至是玩笑,消弭孩子們心中的對抗,順應孩子的天性,不害其長,不抑其實,遵從規(guī)律,以變應變,水到渠成地喚起學生的認同。這是對生命的尊重和理解,它能幫我們破譯學生的心靈密碼,摸清他們的思想脈搏,讓我們可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最終幫助學生擁有成長的智慧,開啟生活的智慧。
教育教學生活是繁雜瑣碎的,批評也是沒有辦法回避的,作為老師,要時時提醒自己:我們是與孩子們天天“耳鬢廝磨”、打成一片的人。美好的師生關系和理想的教育勝境,需要我們有“玩”的童心。用這樣“逗你玩”的心態(tài)去批評,批評也會變得有溫度、有高度、有精度。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育才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