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峰, 費景蘭
(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脾胃肝膽科, 河南 鄭州45000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 是臨床常見的慢性肝病,主要病理特征為肝細胞內脂肪過度沉積, 多無自覺癥狀, 部分患者會出現腹脹、 輕度疲乏、 肝區(qū)脹滿等情況[1]。 現階段臨床針對NAFLD 主要采用降脂、 改善代謝、 保肝等藥物治療, 但長期用藥會增加心血管事件發(fā)生風險, 影響治療效果。 中醫(yī)將NAFLD 歸屬于 “脅痛”、 “肥氣”、 “積聚” 等范疇, 認為其主要是脾運化失健、 肝失疏泄、 氣機阻滯所致, 故治療應以健脾益氣、 疏肝散瘀為治療原則[2]。 虎符銅砭刮痧是中醫(yī)特有療法, 具有補氣排毒、 疏經通絡之效。 基于此, 本研究探討虎符銅砭刮痧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臨床效果, 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8 月我院收治的82例NAFLD 患者。 西醫(yī)符合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 更新版)》[3]中相關診斷標準: 無飲酒史和其他可導致脂肪肝的特定原因; CT、 B 超或Fibroscan 提示為脂肪肝; 肝活檢組織學檢查為脂肪性肝病。 中醫(yī)符合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醫(y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 (2017)》[4]中相關診斷標準: 主癥:全身困重、 右脅疼痛不適; 次癥: 痰多口粘、 脘腹脹悶、 大便不暢、 干嘔、 舌苔白膩、 舌質暗、 脈弦緩。 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1 例。 觀察組男25 例, 女16 例;年齡18 ~ 64 歲, 平均年齡 (48.20 ± 2.30) 歲; BMI 19 ~ 31 kg/m2, 平均BMI (26.82 ± 1.49) kg/m2; 病程1 ~ 5 年, 平均病程 (3.07 ± 0.57) 年; 基礎疾?。?高血脂17 例, 高血壓16例, 糖尿病8 例。 對照組男24 例, 女17 例; 年齡19 ~ 65 歲,平均年齡 (48.16 ± 2.27) 歲; BMI 18 ~ 30 kg/m2, 平均BMI(26.79 ± 1.48) kg/m2; 病程1 ~ 5 年, 平均病程 (3.02 ± 0.54)年; 基礎疾?。?高血脂18 例, 高血壓14 例, 糖尿病9 例。 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采用多烯磷脂酰膽堿膠囊 (北京賽諾菲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 準字H20059010) 治療, 口服, 2 粒/次, 3次/d。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虎符銅砭刮痧治療, 由大椎穴起向下沿督脈起, 同時刮拭膀胱經四條側線, 肝及脾在脅肋部投影區(qū), 另外取太沖、 足三里、 內關、 太溪、 關元、 腎腧、豐隆、 合谷、 復溜穴, 將黃酮制作的刮痧板置于以上所選穴位上, 刮痧前先用刮痧油濕潤皮膚, 刮痧板與皮膚呈45°, 按單一方向刮拭, 20 ~ 30 次/穴, 直至局部出現紫色瘀點, 對于不易出痧者不強求出痧, 45 min/次。 初次刮痧治療患者時間不宜過長, 刮痧過程中若患者出現眩目、 頭暈等癥狀, 應停止操作, 并給予紅糖水, 待患者恢復正常后再繼續(xù)。 刮痧完成后要求患者注意保暖, 并禁冷水浴。 兩組均連續(xù)治療4 周, 治療期間要求患者合理飲食, 保持低鹽、 清淡飲食, 并堅持鍛煉, 積極控制體重。
1.3 觀察指標①血脂、 肝功能指標: 于治療前、 治療4 周后抽取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 采用克曼庫爾特AU480 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脂指標 [總膽固醇 (TC) 和三酰甘油(TG)] 和肝功能指標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 (ALT) 和門冬氨基轉移酶 (AST)]。 ②中醫(yī)證候積分: 于治療前、 治療4 周后對兩組患者全身困重、 右脅疼痛不適、 痰多口粘、 脘腹脹悶、 大便不暢進行評分, 按照無、 輕度、 中度、 重度分別計0、 2、 4、6 分, 評分越高則癥狀越嚴重。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以±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血脂、肝功能指標治療后, 兩組的TC、 TG、 ALT、 AST水平低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的TC、 TG、 ALT、 AST 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 (P<0.05)。 見表1。
表1 兩組的血脂、 肝功能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的血脂、 肝功能指標比較 (±s)
注: 與該組治療前比較, *P <0.05。
時間 組別 n TC (mmol/L) TG (mmol/L) ALT (IU/L) AST (IU/L)治療前 觀察組 41 5.92±0.82 3.27±0.88 104.62±20.31 81.98±10.34對照組 41 5.89±0.84 3.25±0.82 104.58±20.26 81.85±10.52 t 0.164 0.107 0.009 0.056 P 0.870 0.916 0.993 0.955治療后 觀察組 41 3.25±0.51* 1.43±0.50* 33.38±8.62* 40.32±6.43*對照組 41 5.10±0.63* 2.75±0.78* 61.67±15.09* 54.26±8.35*t 14.614 9.123 10.424 8.470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中醫(yī)證候積分治療后, 兩組的中醫(yī)證候積分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的中醫(yī)證候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 (P<0.05)。 見表2。
表2 兩組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s, 分)
表2 兩組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s, 分)
n組別 治療后觀察組 2.98±1.06對照組 6.45±1.48 t 12.205 P 0.000 t P 41 41治療前25.33±2.45 25.15±2.12 0.356 0.723 53.610 46.312 0.000 0.000
現代醫(yī)學認為, NAFLD 的發(fā)生主要與氧化應激、 炎性反應、 胰島素抵抗等因素相關, 氧化應激可導致脂肪代謝紊亂,胰島素抵抗使肝細胞脂肪堆積, 炎性反應參與多個病理過程,加速疾病進展[5]。 西醫(yī)治療主要是在控制飲食、 加強鍛煉基礎上給予NAFLD 患者保肝藥物治療, 多烯磷脂酰膽堿膠囊是治療NAFLD 的常用藥物, 可直接影響肝臟細胞膜的結構, 促進肝細胞再生, 恢復受損肝臟功能, 同時能夠促進膽固醇和脂肪的排泄, 但長期用藥不良反應較多[6], 影響治療效果。
中醫(yī)認為, NAFLD 病變部位在肝脾, 主要是由于情志失調、 感受濕毒、 飲食不節(jié)等導致肝失疏泄, 脾運化失健, 氣機不暢, 痰濁內生, 阻于絡脈, 血行不暢, 留而為瘀, 氣滯、 痰濕、 血瘀三者互結, 發(fā)為本病。 《金匱要略·臟腑經絡先后病脈證》 中記載: “夫治未病者, 見肝之病, 知肝傳脾, 當先實脾?!?故應以疏肝解郁、 健脾益氣之法治療NAFLD[7]。 中醫(yī)刮痧療法依據經絡、 瘀毒、 全息、 樞機等學說, 在腧穴理論指導下使用刮痧工具刮拭皮膚以排出毒素, 達到調暢氣血、 疏通經絡、 排毒的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治療后的TC、 TG、ALT、 AST 水平及中醫(y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 表明虎符銅砭刮痧治療能有效緩解NAFLD 患者的臨床癥狀, 改善其血脂水平和肝功能。 分析原因如下: 虎符銅砭刮痧以經絡理論為基礎,選取特定穴位, 反復刮摩局部皮膚, 可發(fā)揮調達氣血、 疏通經絡的作用; 同時, 該療法通過刮痧工具刮摩能夠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 可擴張血管, 使血液外溢至皮膚下層形成瘀斑, 釋放一系列激素, 從而達到抗炎的作用[8]; 虎符銅砭刮痧還可刺激免疫細胞活化和增殖, 具有較好的抗氧化作用, 可提高機體免疫力; 虎符銅砭刮痧利用黃銅所致刮痧板進行操作, 黃銅具有傳熱速度快的優(yōu)點, 利于引痧于表, 排出毒素, 促進疾病恢復。
綜上所述, 虎符銅砭刮痧治療NAFLD 的療效確切,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和肝功能, 緩解其相關臨床癥狀,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