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春花 張盼盼 郭艷 李根霞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產(chǎn)科,河南,鄭州450052
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PPROM)指孕周不足37 周于臨產(chǎn)前胎膜自然破裂,是造成早產(chǎn)的首要原因之一。于胎兒而言,胎膜具有保護屏障的作用,若發(fā)生破裂,則微生物可通過破裂口上行侵入羊膜腔,繼而發(fā)生絨毛膜羊膜炎(chorioamnionitis,CAM)[1]。CAM 分為臨床型CAM、組織學CAM(histologic chorioamnionitis,HCA)[2],而HCA 一般為無特殊臨床表現(xiàn)、感染征象有研究發(fā)現(xiàn)HCA 病理診斷顯示存在大量白細胞、淋巴細胞、變性壞死伴炎細胞浸潤絨毛膜、蛻膜以及出現(xiàn)絨毛膜急、慢性炎反應等,因此亦為亞臨床CAM(subclinical chorioamnionitis,SCA)[3]。患者一旦出現(xiàn)癥狀轉為臨床CAM則表明已于宮內(nèi)感染晚期,或?qū)δ笅氘a(chǎn)生嚴重危害;而多數(shù)HCA 因其無臨床癥狀,極大地增加了產(chǎn)前診斷難度,難以及時發(fā)現(xiàn),致使治療時機延誤[4]。目前雖有針對篩查PPROM 并發(fā)CAM 的研究,但指標過于單一,3 項及以上指標診斷的研究尚且不足,且中性粒細胞比例(neutrophil%,N%)用于該疾病的診斷鮮有研究,故本研究將探究白細胞數(shù)(white blood cell,WBC)、N%、C 反應蛋白(C-neactveprotein,CRP)、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四項指標在PPROM 患者并發(fā)CAM 的診斷及預后評估中的應用。
選取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的145 例PPROM 患者作為研究組,依據(jù)其是否并發(fā)CAM 分為并發(fā)組(78 例)、未并發(fā)組(67 例),并選取49 例同期收治的正常足月孕婦作為健康對照組。其中并發(fā)組為PPROM 并發(fā)CAM患者,年齡平均(30.91±3.9)歲,孕周平均(33.43±3.26)周,身高平均(162.48±11.89)cm,體質(zhì)量平均(73.52±5.76)kg;未并發(fā)組為PPROM 未并發(fā)CAM患者,年齡平均(31.10±4.64)歲,孕周平均(33.69±3.38)周,身高平均(161.39±9.98)cm,體質(zhì)量平均(72.43±5.88)kg;健康對照組孕周平均(38.23±0.44)周,身高平均(162.36±7.96)cm,體質(zhì)量平均(72.51±5.08)kg。
納入標準:①年齡18~45 歲,研究組經(jīng)檢查確診為單胎PPROM;②入院前近期無抗生素使用史,既往無吸煙、習慣性流產(chǎn)史;③入院當日未進入產(chǎn)程;④孕婦無妊娠期高血壓、癲癇、心衰、貧血以及糖尿病等妊娠期并發(fā)癥;⑤無嚴重內(nèi)科病史,且依從性良好,意識清醒、配合隨訪調(diào)查,具有一定理解和表達能力;⑥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孕婦確診為弓形蟲、巨細胞病毒、單純皰疹病毒、梅毒、風疹病毒感染;②存在多次人工流產(chǎn)史;③存在營養(yǎng)不良。本研究所有患者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PPROM 診斷標準[5]:①患者主訴存在陰道流液、外陰濕潤情況;②經(jīng)窺陰器查見宮頸內(nèi)口有液體流出、后穹隆形成液池;③經(jīng)B超查得羊水量減少;④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1,IGFBP-1)檢測呈陽性。
病理CAM 診斷標準[6]:胎膜與胎盤切片鏡檢存在每高一倍鏡視野超過5 個及以上N 浸潤,此為金標準。
臨床型CAM 診斷標準[7]:①孕婦體溫不低于38℃;②胎心率增快、孕婦心率增快;③孕婦外周WBC 超過15×109/L;④陰道分泌物異味;⑤子宮激惹、宮體壓痛。①與②~④任一項同時表現(xiàn)即可診斷為CAM。
WBC、N%、CRP、PCT 檢驗方法:入院4 小時內(nèi)采集內(nèi)肘關節(jié)靜脈血5 mL 置入抗凝管,轉速3 000 r/min,離心(半徑為10 cm)5 min,取血清,采用邁瑞B(yǎng)C-6800 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行血細胞五分類法檢測血清N%、WBC水平;采用邁瑞CRP-M100特定蛋白免疫分析儀行免疫散射比濁法檢測血清CRP水平;采用諾爾曼NRM411 全自動化學發(fā)光測定儀行電化學發(fā)光法檢測血清PCT水平,均嚴格按照操作手冊實操并采用相應配套試劑盒檢測。
病理取樣、檢測:于孕婦分娩后取其胎盤、胎膜破口周邊組織3 cm×3 cm,行10%甲醛固定并常規(guī)石蠟包埋,室溫保存送檢。
孕婦入院確診PPROM 后平臥絕對臥床休息,密切監(jiān)測孕婦體溫、心率、胎心率,定期檢查孕婦陰道分泌物及子宮有否壓痛,保持外陰清潔并行抗生素預防感染,孕期<35 周需行6 mg 地塞米松肌注,每天2 次,共4 次,以促胎肺成熟。定期胎心電子監(jiān)護、行B 超檢查。若孕婦發(fā)生臨產(chǎn)征象,胎兒窘迫或胎盤早剝等,應立即終止妊娠,由產(chǎn)科視產(chǎn)婦情況擬定分娩方式。
采用SPSS 25.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表示,PCT<0.02(0.02 為檢測低限值)按0.01 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多組間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進一步兩兩比較采用t檢驗,采用ROC 曲線分析PCT、N%、WBC、CRP對PPROM 并發(fā)CAM的預測價值,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組N%、WBC水平結果:N%、WBC水平并發(fā)癥組>未并發(fā)組>健康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 組PCT、CRP水平結果:并發(fā)癥組高于未并發(fā)癥組和健康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未并發(fā)組和健康對照組相比,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 組PCT、N%、WBC、CRP水平比較(±s)Table 1 Three groups of PCT,N%,WBC,CRP levels(±s)
表1 3 組PCT、N%、WBC、CRP水平比較(±s)Table 1 Three groups of PCT,N%,WBC,CRP levels(±s)
注:與并發(fā)組相比aP<0.05,與未并發(fā)組相比,bP<0.05。
組別并發(fā)組未并發(fā)組健康對照組F 值P 值n 78 67 49 PCT(ng/mL)0.086±0.19 0.029±0.08a 0.010±0.00a 2.372 0.020 N%80.45±7.08 75.20±11.48a 68.56±16.26ab 0.210 0.001 WBC(109/L)12.17±3.43 10.17±3.19a 8.50±2.20bb-3.617<0.001 CRP(mg/L)20.35±33.97 4.23±3.66a 4.9±6.672a-4.135<0.001
結果顯示,PCT、N%、WBC、CRP 均對CAM 均有診斷價值(P<0.05),PCT、N%、WBC 特異度均較低。見表2、圖1。
圖1 ROC 曲線Figure 1 ROC curve
表2 PCT、N%、WBC、CRP 預測診斷價值分析Table 2 Analysis of predictive diagnostic value of PCT,N%,WBC,CRP
合并組共62例在入院48小時未進入產(chǎn)程納入分析。合并組患者入院時及入院48小時PCT、N%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WBC、CRP水平均顯著高于入院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PPROM 患者并發(fā)CAM 治療前后PCT、N%、WBC、CRP水平(±s)Table 3 PCT,N%,WBC,CRP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CAM treatment in PPROM patients(±s)
表3 PPROM 患者并發(fā)CAM 治療前后PCT、N%、WBC、CRP水平(±s)Table 3 PCT,N%,WBC,CRP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CAM treatment in PPROM patients(±s)
組別合并組入院時合并組入院2 天后t 值P 值n 62 62 PCT(ng/mL)0.09±0.21 0.18±0.50-1.09 0.279 N%80.7±7.04 79.48±12.05 0.68 0.496 WBC 12.02±2.89 13.66±4.16-2.54 0.013 CRP(mg/L)19.73±35.83 36.7±40.1-2.45 0.016
PPROM 于產(chǎn)科臨床工作中,其診斷中相對簡單,但當孕婦胎膜破裂后,羊膜腔與外界屏障被破壞而直接相通,導致CAM 并發(fā)幾率上升[8-9]。于PPROM 并發(fā)CAM 早期,大部分孕婦為SCA,無明顯臨床表現(xiàn),導致感染無法及時發(fā)現(xiàn),而未足月孕婦為提高早產(chǎn)兒存活率,多采用期待療法,以至于無法有效病情發(fā)展,進而導致發(fā)生嚴重母嬰并發(fā)癥。因此早期診斷PPROM 患者是否并發(fā)CAM,并及時終止妊娠,可顯著提升早產(chǎn)兒生存率,降低母嬰并發(fā)癥。但多數(shù)診斷方式均存在各自局限性,如行羊水細菌培養(yǎng)、產(chǎn)后胎盤膜病理檢測診斷等,其中羊水細菌培養(yǎng)屬有創(chuàng)性檢測,或?qū)⒅率拱l(fā)生相應并發(fā)癥,且細菌培養(yǎng)需一定時間得出結果,易延誤最佳診治時間,而胎盤組織病理檢測屬產(chǎn)后回顧性診斷,存在延后性,無法于早期做出診斷預測[10]。故臨床中亟需探索早期診斷、識別PPROM 并發(fā)CAM 的監(jiān)測指標。同時由于多種影響因素(包括病原體及個體差異、行為方式及生存環(huán)境的不同等),難以采用單一指標診斷PPROM 有否并發(fā)CAM,故本研究將對PPROM 患者及健康足月產(chǎn)婦的血清PCT、N%、WBC、CRP水平進行檢測,探究其對PPROM 患者并發(fā)CAM 的診斷價值及預后評估。
本研究結果提示以上指標可用于PPROM 患者并發(fā)CAM 的預后評估中,預后越差則指標水平越高。究其原因,PCT 為降鈣素(CT)前體[11],屬無激素活性降鈣素前肽,正常狀況下甲狀腺C細胞可產(chǎn)生極少量的PCT,化學性質(zhì)穩(wěn)定,若機體受炎性刺激,則PCT 將被外周血單核細胞及巨噬細胞等大量釋放,并且肝臟由于受到炎性因子刺激,亦可大量合成、分泌PCT 釋放入血,且PCT 增長程度于機體感染嚴重程度相關。有研究指出[12],機體發(fā)生感染后約4 小時可檢出PCT,而感染≥6 h 且≤12 h 時PCT 可達峰值,半衰期約為24~30 小時,若感染持續(xù)或進展,PCT 濃度或?qū)⒕S持甚至進一步提高;當感染得以控制后,PCT 濃度則會出現(xiàn)明顯下降。既往觀察性研究[13]已報道PCT 于敗血癥、嚴重細菌感染等疾病監(jiān)測中的診斷潛力與截值,并提示PCT水平對感染性疾病抗生素的使用具有指導作用。CRP[14]為干細胞于IL-6 作用下合成的急性時相反應蛋白,是臨床常用炎癥反應診斷指標,正常狀態(tài)下機體血清CRP 含量極少,當人體受到感染、外傷、腫瘤等炎癥反應刺激時,血清CRP水平將出現(xiàn)異常上升,可于6 h 左右提升到≥5 mg/L,直至48 h 左右水平達到峰值;但若感染、炎癥得以控制,則其水平可于短時間內(nèi)快速降至正常標準范圍。WBC、N%于臨床檢測感染中屬最普遍的檢測指標[15],具有較高的敏感性,但有研究[16]顯示W(wǎng)BC、N%特異性較差,易受到其他因素影響,如其他部位炎癥等,該與本研究結果相近,故單獨采用WBC、N%水平無法及時診斷PPROM 是否并發(fā)CAM。
概而論之,PCT、N%、WBC、CRP對于PPROM患者并發(fā)CAM 均具有診斷價值,可作為臨床診斷PPROM 并發(fā)CAM 無創(chuàng)性生物學指標,便于臨床早期診斷CAM 并及時給予治療,幫助患者及胎兒改善預后,但因但因PCT、N%、WBC 因其特異性較低,無法單獨對CAM 診斷;同時PCT、N%、WBC、CRP 可用于PPROM 并發(fā)CAM 患者預后評估,預后越差則指標水平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