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蘭
摘要:小學階段是進行德育教育的最佳階段,因為小學生的生理、心理各方面都處在正在發(fā)展的階段,但英語教師如何在英語課堂上巧妙地挖掘德育因素、捕捉德育契機對學生進行啟發(fā)、滲透、引導,使德育因素能悄然流入學生的心靈,從而內(nèi)化為自己的道德意識呢。筆者以自己的兩堂課為例談談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關鍵詞:德育因素;德育契機;德育作業(yè)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小學是學生思想意識、道德認知的發(fā)展階段,良好的德育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意識和道德認知。而我們的《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也明確指出,就人文性而言,英語課程承擔著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yǎng)的任務,即學生通過英語課程能夠開闊視野,豐富生活經(jīng)歷,形成跨文化意識,增強愛國注意精神,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也就意味著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我們應該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合理捕捉課堂上的德育契機,適時布置有層次性的德育作業(yè),把德育教育無聲地融合在英語課堂教學中。
一、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我們現(xiàn)階段所使用的小學英語PEP教材在整體構(gòu)思、內(nèi)容安排、活動設計和教學方法選用等方面都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細細品讀,每一個課時都蘊含著德育素材,但需要老師仔細挖掘,合理滲透。
在本課時中,我預設達成的情感目標,希望孩子們明白:雖然我們現(xiàn)在年紀還小,供養(yǎng)父母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來表達我們對父母的關愛和尊重,我們要學會感恩。感恩是一種品德,是一種生活智慧。
二、合理捕捉教學中的德育契機
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我們面對的是充滿朝氣與活力的小學生,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就決定著我們的課堂會時不時地出現(xiàn)“小意外”,這些“小意外”看似平常、隨意,卻往往蘊涵著德育契機,需要我們及時發(fā)現(xiàn)和捕捉這些契機,來合理地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意識,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
在教學PEP 8 Unit3 A Let’s talk這一課時,在Let’s try中,當我以PPT呈現(xiàn)“Amy打電話給John”時,班級里個別同學發(fā)出“咦”的聲音,因為聲音比較小,也沒擾亂到課堂秩序,我也沒有在意,繼續(xù)教學。但當我在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中,以PPT呈現(xiàn)“Amy去John的家看望受傷的John”時,班級里不僅出現(xiàn)了“咦”的聲音,還有同學在那小聲議論“哎呦,女孩子怎么這么直接呀!”,隨即各種笑聲和討論聲紛至沓來。這時,我意識到事情不對了,當年拉著我手說喜歡英語課,和我一打完招呼就害羞地跑開的三年級小女孩、小男孩們已經(jīng)變成聲音粗狂,個子比我高的六年級大女孩、大男孩了。他們的生理和心理在不知不覺間變得更成熟了。處于青春期的他們對很多事情變得很敏感,很好奇,特別是對異性。當時懵了幾秒的我,立馬接上“John and Amy are classmates, also good friends. When John was ill at home, it was kind of Amy to see John. Wang Xiang is our classmate, if he is ill in the hospital, would you like to see him?”。很多同學立馬回答“Yes.”,我繼續(xù)追問“Why?”,有同學說“We are classmates.”,也有同學說“We are good friends.”。我回復他們“Because we are in the same class, we are classmates.Our friendship is in our heart.”,我把這份尷尬往集體、友誼上面靠,緩解課堂氣氛。課后回到辦公室,我仔細回顧了整個事件,覺得剛剛的做法僅僅是治標不治本。于是立馬跑到班主任的辦公室,和班主任商量是否利可以用班隊課的事件好好正視這個問題,仔細講講青春期方面的事情,以及怎樣正確地與異性交往。與其遮遮掩掩,一笑而過,不如仔仔細細地講清楚,班主任正好也有這方面的考慮,兩人一拍即合,開了兩個以“感受青春的律動”、“學會正確地與異性交往”為主題的主題班會,我也全程參與。課中讓同學們明白,身高、體重增長、月經(jīng)初潮、聲音變粗、對異性有好感等現(xiàn)象都是青春期正常的生理、心理變化,也是同學們走向成熟的必經(jīng)之路,同學們要調(diào)整好身心態(tài),快樂地迎接青春期的到來。然而,同學們也要明白男生和女生分別有自己的特質(zhì),在慢慢長大的過程中,要學會正確地與異性交往。當然作為英語老師的我也不忘本職工作,給孩子們推薦了尼古拉斯-艾倫的繪本《Where Willy Went》,在淺顯易懂的畫面與英語描寫中感受性啟蒙。
三、適時布置有層次性的德育作業(yè)
雖然課堂是小學生接觸和使用英語的重要場所。但是課外活動也是學生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為學生的語言實踐和自主學習提供更大的平臺。因此我們要結(jié)合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根據(jù)課堂上捕獲的德育契機,布置有層次性的德育作業(yè)。筆者在課后給同學們推薦了安東尼-布朗的繪本《My mom》、《My dad》以及尼古拉斯-艾倫的《Where Willy Went》。在布置相關德育作業(yè)時,針對本班學生的學情,進行有層次性的布置。首先讓全班同學去看這些繪本,看完繪本后,建議部分學生跟著錄音去模仿繪本中mom,dad,willy的語音、語調(diào)、語氣;最后再建議部分有表演興趣、有表演欲望、有表演能力的學生來表演繪本中的故事。部分學習興趣高、繪畫能力強的同學甚至能模仿繪本的框架,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編出自己的繪本。最后利用早自修、大課間、作業(yè)整理課等時間讓同學們展示自己的德育作業(yè)。讓學生覺得英語不只是學的,而且是可以用的;它不是毫無生機、死氣沉沉的文字,而是存在于我們周圍的有意義的聲音。讓每位學生在活動中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學習英語的信心,形成持久的英語學習的動機。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逐步提高的過程。作為英語教師的我們應該在遵循教育規(guī)律和教學原則的前提下,堅持把德育教育寓于英語教學中,讓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學到語言知識,掌握語言技巧,還可以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和做人的態(tài)度。
參考文獻
1、肖川:《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2、鄭文:《“浙江省中小學學科教學建議”案例解讀》,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3、張志遠:《兒童英語教學法》,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