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艷(寬甸滿族自治縣政府事務(wù)服務(wù)中心大西岔分中心 遼寧 丹東 118212)
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L.)Redouté]別名金扁擔、蝴蝶花、萱花,是鳶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射干是名貴中藥材,以野生為主,具有清熱解毒、降氣祛痰、散血消腫的功能,主要用于治療流感。同時,射干還是名貴的花卉品種,是主要的外貿(mào)出口產(chǎn)品。由于近年其需求量增大,野生資源被過度地采挖,致使資源日漸緊缺,市場供不應(yīng)求,價格不斷上升。因此,人工種植射干是農(nóng)民脫貧致富的新興項目。
射干根狀莖為不規(guī)則的塊狀,莖直立,高50~120 cm。葉呈2列,扁平,嵌疊狀廣劍形,長25~60 cm,寬2~4 cm,總狀花序頂生,二叉分枝;蒴果橢圓形,長2.5~3.5 cm,具3棱,成熟時3瓣裂。種子黑色,近球形?;ㄆ?~9月,果期8~10月[1]。
射干生于林緣、山坡草地、草原、田野曠地,大部分為海拔較低的地區(qū)。射干對土壤的要求不高,以地勢高燥、排水良好、土層肥沃深厚的中性或微酸性的砂質(zhì)土壤為宜,低洼易積水的地塊不適宜,土壤含水過多易引起根系腐爛。射干喜溫暖和陽光,耐干旱和寒冷。在氣溫25~35 ℃、光照時間長、地溫高、降水充足時生長旺盛,在-17 ℃低溫及40 ℃高溫條件下也能維持存活。全國各省均有分布,主產(chǎn)于吉林、遼寧、河北等省。
種植地選擇背風(fēng)向陽、土壤肥沃、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疏松砂質(zhì)土壤,以pH值5.6~7.4的中性或微堿性的壤土為宜。
在種植前翻耕1次,每667 m2施腐熟的農(nóng)家肥3000 kg、過磷酸鈣20 kg和餅肥30 kg作為基肥,施肥后淺耙1次,將土肥均勻混拌,用床機做寬100 cm、高20 cm的畦,長度視地形而定。
在遼寧丹東地區(qū),春播通常在4月中下旬進行,秋播在10月末進行。春播前需要對種子進行預(yù)處理,在前一年的11月下旬將種子與3倍量的濕細河砂均勻混拌,裝入透氣袋內(nèi),埋在背陰坑中越冬。翌春化凍后取出,放入室內(nèi)或窖內(nèi),保持濕潤;待種子30%~40%露白時,即可播種。
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30 cm、株距25 cm挖穴,穴深約6 cm,穴底整平,每穴施入干糞肥0.5 kg,并與穴內(nèi)土拌勻,后蓋上厚約2 cm的細土。每穴播入種子5~6粒,每667 m2用種量約為5 kg。覆蓋細土,畦面蓋草。播后加強管理,及時澆水,保持畦土濕潤,利于種子發(fā)芽出土和幼苗生長。
射干春季出苗或移栽成活后,要中耕除草,使土壤表層疏松,防止土壤板結(jié),利于植株生長,通常每年進行5~6次。
每年11月植株枯黃后,結(jié)合中耕除草培土1次,將溝內(nèi)的細土培在根際周圍,利于植株順利越冬,防止倒伏。
根據(jù)射干生長狀況,每年追肥3次,分別在4月、7月及秋冬季中耕后進行,其中春夏以復(fù)合肥為主,秋冬季可施農(nóng)家肥,同時增施磷鉀肥,促根莖膨大,提高產(chǎn)量。
如苗期遇干旱情況,要及時適量灌溉。苗高達10 cm后,可減少灌水量和灌水次數(shù),或不灌水。射干怕水澇,雨季要提前挖好排水溝,及時排出地里積水,以防根莖腐爛。
在射干的生長期內(nèi),除留種外,其余植株抽薹時須及時摘薹,使其養(yǎng)分集中供應(yīng)根莖生長,利于增產(chǎn)。
射干病害主要是銹病、根腐病,蟲害主要為蠐螬、鉆心蟲等。
4.1.1 銹病銹病多于秋季發(fā)生,危害葉片。發(fā)病初期在葉片或嫩芽上產(chǎn)生微隆起的黃色皰斑,破裂后散發(fā)出黃色或銹色粉末,此為病菌的夏孢子。后期發(fā)病部位長出黑色粉末狀物,此為病菌的冬孢子,發(fā)病后葉片干枯,嫩莖枯死。防治方法:增施磷鉀肥,促使植物生長健壯,提高抗病力;同時在發(fā)病初期噴25%粉銹寧1000~1500倍液、20%萎銹靈200倍液或65%代森鋅500倍液,防治效果較好。
4.1.2 根腐病該病多發(fā)生于春夏多雨季節(jié),多因帶菌的種子或土壤積水,或使用未腐熟的畜糞作底肥而發(fā)病。防治方法:選用1∶1∶120波爾多液噴灑植株,及時拔除病株,病穴和病區(qū)用生石灰進行土壤消毒。
4.2.1 蠐螬蠐螬主要咬噬根莖,可用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或懸掛黑光燈誘殺。
4.2.2 鉆心蟲幼蟲孵化后鉆進幼嫩的新葉取食,葉上呈針頭狀大小或稍大的透明點。防治方法:在越冬孵化盛期,噴0.5%西維因粉劑,每667 m2用量1.5~2.5 kg;5月上旬幼蟲危害葉梢期間,可用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噴霧;6月上旬,在幼蟲入土前,用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噴霧防治[2]。
射干種子繁殖的植株生長3年后才能收獲。在11月下旬,植株莖部和葉子開始枯萎時即可收獲。刨出地下根莖,除去莖部和葉部泥土,曬至半干狀態(tài),將根須全部搓掉,再曬干、曬透[3]。
每667 m2成本:地租500元、肥料200元、種子(3 kg)400元、機耕100元、機播100元、機收150元和人工2000元,合計3450元。產(chǎn)值:按每667 m2產(chǎn)射干150 kg,單價70元/kg計算,合計10 500元。這樣,每667 m2利潤可達70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