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依
摘要:隨著時代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音樂藝術越來越貼近大眾,圓了很多孩子的藝術夢想,在音樂的熏陶下,喚醒智慧,培養(yǎng)感性,培養(yǎng)人們的音樂素養(yǎng)。小學音樂中的器樂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在提高音樂美感和音樂感的過程中接觸和理解音樂,從而達到培養(yǎng)情感、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和欣賞能力提升的目的。
關鍵詞:器樂教學;小學音樂;有效性
引言:學生在小學時期的年齡階段充滿了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伴隨著強烈的學習欲望,在這個時期的音樂學習過程當中對于器樂知識和演奏的能力學習有更好的效果。小學階段是學生美育的重要階段,也是學生初步認識器樂更好的時期。在音樂教學的課堂上合理的使用器樂教學讓學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到音樂的魅力。
一、將器樂教學引入小學音樂課堂存在的問題
硬件設備對于器樂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器樂教學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多位學校老師表示,在學校組建小型管弦樂團時,購買所需樂器的過程非常繁瑣,影響了組隊的效果。實際研究和教師訪談表明,課堂秩序也會對樂器教學正常進行產(chǎn)生決定性的影響,課堂秩序比較混亂時,特別是在教師讓學生進行演奏的過程中,學生很難進行有效地學習。考核時,有的學生沒有及時掌握器樂的教學內容。器樂教學開始后,師生需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現(xiàn)在很多學生選擇在社會培訓機構進行樂器的學習,但也有一些沒有。因此,學生學習器樂的能力因人而異,大部分教師仍采用"師徒制"的教學模式。器樂教學時間過短,無法很好地控制課堂氣氛,容易擾亂課堂秩序,過長又會占用其他教學時間。另外,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仔細思考,如,在器樂中結合音樂教學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而單一形式的器樂課很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F(xiàn)階段,小學器樂教學主要是以葫蘆絲為主,課堂上經(jīng)常使用的葫蘆絲,音色純正均勻,非常適合日常上課,但葫蘆絲對呼吸控制的要求非常高,容易讓學生發(fā)出刺耳的聲音。陶笛具有簡單便攜的優(yōu)勢,但也很容易損壞,因此選擇合適的樂器是確保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二、提高器樂教學引入小學音樂課堂有效性的具體策略
(一)根據(jù)小學生實際情況定制教學方式
注意力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喜歡探索,但他們很少知道或遇到任何事情。作為小學音樂教師,應該在器樂教學中找到小學生的學習樂趣。
例如:首先,認真聽老師介紹樂器,演奏樂器,確保學生聽得好。第二,讓學生玩的時候注意,聽從老師的基本功,玩的時候像老師一樣玩。最后,邀請學生參與器樂表演,以提高他們的實踐技能。然而,在進行這一系列的教學時,學生必須遵守課堂紀律,聽從老師的指示。老師的寬容和耐心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增加他們的信心,鼓勵他們因為愛老師而熱愛學習。
(二)器樂教學創(chuàng)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小學音樂課堂上常見嘈雜喧鬧的現(xiàn)象,小學生的學習效率往往和教師引導的教學環(huán)境息息相關,所以創(chuàng)建和諧的課堂氛圍是學生有效學習的重要保證。有了和諧的課堂氛圍做前提,音樂課程的開展才能夠更加的順利。合適的樂器選擇能夠讓音樂課堂更加和諧,進一步增強教學效果。在音樂課堂上,教師結合器樂和學生的豐富想象力,同時向學生展示出聲與色兩方面內容,極大地增添了音樂課堂的活力,讓音樂的教學變得更加的輕松和諧,學生樂于接受,那么對于小學音樂教學大有益處。
例如:在小學音樂課程《森林狂想曲》的教學過程中,如果為了讓學生更能夠充分的理解森林意境和感受,而且能夠對樂器豎琴充分的認識,教師可以使用豎琴演奏,讓學生在閉眼聆聽的過程當中充分展示森林的美妙,體會音樂當中所表達的生動的場景。音樂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有關的音頻內容,讓學生在聲和色兩方面體會音樂的美妙之處,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當然更有條件的教學設備,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演奏,充分探索音樂的輕松和諧魅力,為以后的音樂課堂展開奠定了良好基礎。
(三)順應時代,發(fā)揮科技力量
學校教育要充分利用科技便利,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實踐器樂教育,能夠進行更好的交流互動。通過運用"大數(shù)據(jù)"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更加清晰的了解。據(jù)調查,傳統(tǒng)器樂教育仍堅持"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模式,將必修曲目留作課后作業(yè)。這種教學模式很容易失去興趣,讓感興趣的學生難以接受,讓好學生會失去自信。"大數(shù)據(jù)"思維下的日常教育,需要為每個學生收集好數(shù)據(jù),記錄每個班級學生的表現(xiàn)和考試情況,用小程序分析每個學生的長處和短處,根據(jù)學生的需要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計劃。
例如:老師在布置作業(yè)的過程中,對于器樂基礎好的學生,老師可以布置創(chuàng)新的功課,在原有曲目中加入自己的調整。根據(jù)練習的重點,練習的曲目,可能會有更多的曲目,方便學生選擇。針對學生制定個性化教育課程的需求,既可以增加他們的興趣,又可以減輕他們的學習負擔,這種教育思維適用于各種學科的日常教學。
(四)器樂教學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課堂合作精神
音樂需要大家的相互合作,而不是獨角戲。我們可以通過眾多的大型樂器演奏音樂看出器樂合奏體現(xiàn)了至高的合作精神。為了成功完成大型去演奏活動,要求全體成員必須高度團結一致,擁有很強的默契性,只有這樣才能夠誕生出美妙的音樂。在小學音樂教學課堂上,充分利用器樂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非常有必要。
例如:第一,音樂教師利用多媒體資源為學生播放單一的樂器演奏和集體的去演奏音頻或視頻,讓學生在觀賞的過程當中體會合作精神的必要性,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對于合作精神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第二,在實際的教學當中,利用現(xiàn)有的樂器,引導學生合作完成歌曲演奏,在學生演奏的過程當中,引導學生觀察自我和其他同學的表現(xiàn),加強對于合作精神的認識。只有讓學生真正的合作完成一場音樂的演奏才能夠充分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能力。
總結:音樂教師可以合理的利用器樂進行小學課堂的教學,引導學生全面的認識音高,發(fā)音和音色等有關音樂知識,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堅持學生的主體作用,音樂教師要充分的起到引導的作用,正確的發(fā)揮出器樂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上的應用,進而加強學生對于音樂的認識,提高小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周玉玲. 將器樂教學引入小學音樂課堂的有效性研究[J]. 讀書文摘:中, 2016(7):1.
[2] 馬麗霞. 讓器樂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翱翔[J]. 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 2019(1).
[3] 孫黎明. 漫談器樂教學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 好家長, 2014(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