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志文
摘要:在新課程教學體系下,師生更加認識到數(shù)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性學科,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對于數(shù)學課程教學的要求是在不斷地更新,數(shù)學課程教學注重于思維訓練。因此,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要注重以獨特的方法來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以科學化、有效化的方式來組織學生進行課堂提問。但是提問教學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完善。特別是在當前課程改革背景下,根據教育體系改革的新要求,對于課堂教學提問的方式研究是勢在必行。
關鍵詞:高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提問策略
提問是一門藝術,好的問題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深入探究,教師需要掌握提問的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多教師認為課堂教學的目的是教授知識,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會對書本上的知識進行詳細地講解,并安排大量的習題讓學生練習。身處于高中階段,每一節(jié)課對學生來說不僅是學習知識,也是構建學習體系的重要過程。而知識體系的構建,又與課堂提問息息相關。關注課堂提問藝術,不僅能夠養(yǎng)成學生會學習、愛學習的良好品質,還會在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作為新時代老師,明確核心素養(yǎng)內涵,在提問中采取適當方式進行溝通引導是必須掌握的技能,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提高自身教學能力也是關鍵所在。
一、有效提問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有利于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課堂上的輕松氛圍對于減輕學生學習壓力有重要影響,同時也有利于推動課堂各種數(shù)學活動的進一步開展。這主要是因為:有效提問的方式和發(fā)散性和趣味性的問題讓學生的大腦處于放松的狀態(tài),感受到數(shù)學學科所散發(fā)的無限魅力,最終以較強的主動性投入解決問題當中去。
其次,有利于啟發(fā)學生思維。俗話說“學源于思,思源于疑”。這里的“疑”主要指的是疑問,這句名言也充分印證了教師的提問對于開拓學生思維的重要作用。由于高中階段學生所學到的知識多具有抽象性的特點,且各個知識點之間又有緊密的聯(lián)系,環(huán)環(huán)相扣,學生要想學好數(shù)學,就必須在頭腦當中形成自己對這一學科的知識體系。如果教師能夠根據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出具有針對性且含有重要知識點的問題,那么學生將通過解決問題掌握重難點知識,不由自主地將新舊知識加以結合,最終拓展了思維能力。
二、高中數(shù)學課堂有效提問教學策略
(1)教學循循善誘,加強引導
高中階段的學生,他們對于數(shù)學課本的理解還是懵懂的,因此教師在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應注重循循善誘,合理進行引導。眾所周知,數(shù)學課本由若干個知識點構成,其中最重要的知識中莫過于函數(shù)與圖形還有概率與向量,這些龐大的模塊涉及七大數(shù)學思想,因此非常需要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的啟迪。在教學提問中,進行合理引導,有利于學生構建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
以必修二的空間幾何體為例,教師在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首先注意的應該是問題提出要由淺入深。第一節(jié)的教學課堂,平鋪直敘并不利于學生抽象能力的思考。教師可以通過探究式問題、研討式問題的提問方式,讓學生在溝通與交流中明確空間幾何體涉及的具體定理。這樣的模塊式知識體系的構建,有利于后續(xù)知識點的整合,增強教學吸引力和針對性,一步步合理有序地揭示重難點知識,讓學生的認知更加豐富,構建抽象思維等核心素養(yǎng)。
(2)注重問題深度,實現(xiàn)延伸
課堂提問是促進學生思考與交流的重要手段,因此對于教師而言,除了必要的溝通與引導技巧,對于教學的駕馭與反思能力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其實在整個課堂提問中,如果真的想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師的業(yè)務水平一定要有一個提升。在教學中應避免一些過于簡單籠統(tǒng)的教學語言,拒絕“對不對、是不是、懂不懂”這種問答模式。教師可以建立起比較平等的溝通方式,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求知欲,以便于深層次的培育核心素養(yǎng)。同時教師應該學會自我反思,根據每節(jié)課的內容,結合課本知識與學生的反映,對每節(jié)課做好反思,以便于下一節(jié)更好地開展授課。
以概率事件為例,在提問中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實例作為問題,在你問我答中讓學生主動思考。甚至于可以在課堂進行實物演練,通過摸小球等方式,從少的小球進行引導,逐漸過渡到多個小球。劃分問題的難易程度和結構層次,讓學生認真分析,細致思考,體會思考的樂趣、成功的愉悅、學習的意義。
(3)通過情境問題,豐富情感
情境式教學法是素質教育中出現(xiàn)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學習知識、感受知識,主動地對知識進行探究。而提出情境式問題可以讓學生獲得情感體驗,積極地進行互動,在問題的引導下進行思考、分析,從而將知識掌握。
例如,在教學“等差數(shù)列求和”的時候,教師可以進行情境式提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故事泰姬陵圓寶石引入,創(chuàng)設出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情境:泰姬陵一共有100層,每一層都放置了圓寶石,但是這些圓寶石形成了三角形圖案,特別漂亮、壯觀泰姬陵的圓寶石是按照這樣的順序擺放的——第一層放置了一顆圓寶石,第二層放置了兩顆圓寶石,第三層放置了三顆圓寶石……第一百層放了一百顆圓寶石。請問泰姬陵一共有多少顆圓寶石?在聽到這樣的故事的時候,學生的求知欲望可以被激發(fā)出來,會迫切地想要對知識進行探索。這時,教師可以將所要教學的內容《等差數(shù)列求和》引入。在求知欲的驅使下,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會深入地進行思考、探索。
三、結語
回顧數(shù)學課堂教學現(xiàn)狀,課堂提問是取得良好課堂效果的重要方面之一。如何優(yōu)化課堂提問,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效率,是我們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探討的課題。為了確切地把握好每節(jié)課的教學要求,為了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為了使學生思維有明確的目標,能讓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有所改善,常常在教學實際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精心構思并恰到好處地設問,留給學生更多思考的空間,促進他們積極動腦,使一堂課能夠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燕妮.簡析在高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進行有效提問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01):189-190.
[2]李永謙.新課改下高中數(shù)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1(11):95-96.
[3]朱悅. 高中數(shù)學教師課堂提問的有效運用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21.DOI:10.27312/d.cnki.gshsu.2021.001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