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是當前市場上廣受消費者青睞的一種水果,但是柑橘容易受到病害侵襲,其中潰瘍病是當前常發(fā)的一種柑橘病害,不僅會導致柑橘樹落果,還會導致柑橘樹枯死。目前,農技部門越來越重視生物防治技術在柑橘潰瘍病中的應用,該方式節(jié)能環(huán)保,不會對柑橘樹生長造成不利影響。植物內生菌、殼聚糖等是柑橘潰瘍病生物防治的研究重點,其在潰瘍病的發(fā)生上具有較好的抑制效果?;诖耍疚木透涕贊儾∩锓乐芜M行分析,以期為當前柑橘種植戶提供一定參考。
柑橘潰瘍病是一種國內外重大植物檢疫性病害,目前廣東、廣西、江西、湖南等地區(qū)是潰瘍病多發(fā)的主要地區(qū),該病是薄壁菌門黃單胞桿菌屬地毯草黃單胞桿菌柑橘致病變種,感染柑橘樹后主要為害柑橘的葉片、枝梢和果實,一般葉片會在其葉背上出現(xiàn)黃綠色針頭大小的油漬狀斑點,繼而形成米黃色病斑,最后隆起并木栓化;枝梢受害一般以夏梢為重,嚴重時引起落葉、枯梢;果實受害后也會出現(xiàn)與葉片受害相似的病斑,但是病斑較大,木栓化程度也更加嚴重,而且會導致早期落果嚴重,不僅造成減產,甚至會導致絕產。柑橘潰瘍病的發(fā)生會導致整個種植區(qū)柑橘質量與產量下降,給種植戶造成較大的打擊,因此國內外學者都對該病的發(fā)生、檢疫及防治技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主要有農業(yè)防治措施、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大多數(shù)種植區(qū)都是以化學防治為主,但是該種防治方式存在農藥殘留問題,潰瘍病也難以根除。生物防治在近幾年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利用植物內生菌、殼聚糖等技術防治柑橘潰瘍病,隨著中國生物技術的不斷進步,生物防治技術在農業(yè)生產中的應用也逐漸普及,有助于實現(xiàn)種植戶增收增效。
2.1植物內生菌研究現(xiàn)狀
植物內生菌長期生活在植物體內的特殊環(huán)境中,在繁殖活動中還會與宿主和諧競爭,共同進化,因此在植物體內具有較為穩(wěn)定的生存空間,并且可以源源不斷地產生與宿主植物代謝相同或相似的生理活性物質。除此之外,由于植物內生菌生活在植物體內,因此在植物內部環(huán)境中還會受到植物組織的保護,不會受到強烈的日光、紫外線、暴風雨等因素的刺激,生活環(huán)境比較穩(wěn)定,因此能有效抑制病原菌的侵染或提高宿主植物的抗病性,生物防治作用比較突出。據(jù)分析,植物內生菌資源比較豐富,類型眾多,而與柑橘潰瘍病菌相拮抗的微生物有枯草芽孢桿菌、草生歐文氏菌、熒光假單胞菌、丁香假單胞菌等,將其從植物組織內分離以開發(fā)為生物制劑農藥,再應用于柑橘潰瘍病的生物防治中,從而有效防治柑橘潰瘍病。
2.2植物內生菌作為生物防治劑防治柑橘潰瘍病的優(yōu)勢
2.2.1外源基因的載體
將外源基因導入植物內生菌中能夠有效提高植物抗病能力,還能夠保持植物的自然形狀。在柑橘潰瘍病防治過程中,內生熒光假單胞菌對柑橘潰瘍病也有較好的拮抗作用,以有效抑制病菌的生長,降低發(fā)病概率。
2.2.2直接抑制柑橘潰瘍病菌的生存空間
植物內生菌系統(tǒng)地分布于植物組織內,可以與病原菌競爭生態(tài)位,優(yōu)先占據(jù)病原菌的入侵位點,或直接對抗病原菌的侵染,與病原菌競爭營養(yǎng)物質,降解病菌菌絲或致病因子,產生抗菌物質并抑制病原菌的侵染和擴展。比如熒光假單胞桿菌能產生一種黃綠色噬鐵素并與病菌競爭鐵,從而導致病菌因得不到鐵元素而死亡。
2.3植物內生菌防治柑橘潰瘍病的應用前景
2.3.1存在問題
植物內生菌在防治植物病害上的應用已經受到諸多國內外研究學者的重視,在近幾年的農業(yè)生產中也得到了一定的推廣,但是還存在效果不穩(wěn)定的問題,這主要是因為植物內生菌本身就是生活于健康植物的組織和器官內部的真菌或細菌,田間環(huán)境及植物體微生態(tài)環(huán)境都會影響植物內生菌的作用發(fā)揮。
2.3.2應用前景
植物內生菌廣泛存在于植物中,每一種植物都是一種或多種內生菌的宿主,在研究植物內生菌防治植物病害的過程中,研究學者只是針對少數(shù)植物中內存的植物內生菌進行了分析研究,因此在后續(xù)的研究過程中可以擴大研究范圍,不斷開發(fā)微生物新資源,以便為植物病害的防治奠定堅實的基礎。
柑橘潰瘍病是較難根除的國內外植物檢疫性病害,因此研究植物內生菌對柑橘潰瘍病的生物防治意義重大,而利用植物內生菌篩選高效、新穎、低毒的抗菌活性物質并應用于柑橘潰瘍病的生物防治潛力巨大,目前來看,中國針對抗菌潰瘍病的植物內生菌應用已經做出了許多成果,一些專家學者從柑橘葉片中分離到對柑橘潰瘍病菌有拮抗作用的細菌菌株Bc51,并對其進行了鑒定及抑菌活性的測定,同時后續(xù)的研究學者也就分離篩選對柑橘潰瘍病有拮抗作用的植物內生菌、拮抗內生菌入侵宿主的分子機理及其在植物體內生命活動的分子調控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從而有效地提高了植物內生菌在柑橘潰瘍病防治中的應用效果。
殼聚糖又稱脫乙酰甲殼素,是由幾丁質(或甲殼素)脫乙酰基作用形成的高分子多聚糖,是幾丁質的衍生物,其在水中有更好的溶解性。研究發(fā)現(xiàn),殼聚糖可以增強植物的抗病性,通過誘導植物防衛(wèi)基因的表達,激活植物的抗病反應,因此在柑橘潰瘍病的防治中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研究發(fā)現(xiàn),殼聚糖的抗菌防治作用主要包括靜電相互作用、破壞細胞膜、與DNA/RNA互作、螯合金屬離子和微生物表面的沉積作用等,有學者就殼聚糖在粘度12、粘度100、粘度203種不同粘度下進行了試驗,實驗發(fā)現(xiàn)在處理時間相同的情況下,3種粘度的殼聚糖的抑菌效果從高到低依次是粘度12>粘度100>粘度20,由于柑橘潰瘍病菌屬于革蘭氏陰性細菌,殼聚糖會吸附在細胞表面,形成一層高分子膜阻止了外界營養(yǎng)物質向細胞內運輸,從而起到抑菌的作用,粘度12的殼聚糖分力量最低,而分子量越小越容易進入細胞的空隙,從而干擾新陳代謝殺死細菌,防治效果較好。
綜上所述,柑橘潰瘍病的防治一直是廣大柑橘種植區(qū)的難點與重點,同時藥劑防治帶來的殘留問題嚴重影響了柑橘品質,而且無法根治,嚴重影響了柑橘的市場經濟價值,利用植物內生菌來抑制柑橘潰瘍病能夠有效避免了藥劑農藥殘留問題,而且防治效果較好,符合現(xiàn)代綠色農業(yè)生產的要求。在柑橘種植過程中,種植戶也要樹立起科學種植的意識,加強對生物防治技術的應用力度,從而保障柑橘種植的質量與產量,實現(xiàn)增收增效的目標。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賓陽縣思隴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張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