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燕升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 河南新鄉(xiāng)453005)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慢性、嚴重性精神障礙,多發(fā)于青壯年時期,發(fā)作時邏輯思維、身體感覺、行為表現(xiàn)、情感體驗等方面產(chǎn)生障礙,常伴有攻擊行為,包括傷人、毀物、自傷、自殺等,對家庭及社會產(chǎn)生極大影響與危害[1~2]。奧氮平為臨床常用治療藥物,對伴有攻擊行為精神分裂癥患者可起到鎮(zhèn)靜作用,可控制患者沖動攻擊行為,但單獨使用對部分患者改善效果欠佳,需聯(lián)合其他藥物治療以提高療效。本研究選取我院伴攻擊行為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丙戊酸鎂聯(lián)合奧氮平的治療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4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86例伴攻擊行為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3例。實驗組女20例,男23例;年齡19~62歲,平均(39.64±6.82)歲;病程6個月~12年,平均(5.74±2.27)年。對照組女21例,男22例;年齡18~60歲,平均(40.12±6.36)歲;病程7個月~11年,平均(5.24±2.35)年。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精神障礙分類)》[3]精神分裂相關標準,外顯攻擊量表(MOAS)總分>4分;患者及家屬知情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心、腎、肝功能障礙;合并惡性腫瘤、無法配合本研究;對本研究涉及藥物過敏。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奧氮平片(國藥準字H20052688)治療,初始劑量10 mg/d,根據(jù)患者臨床反應調(diào)整藥物劑量,1周內(nèi)增加劑量至15~20 mg/d,最高劑量不超過25 mg/d,2次/d,口服。連續(xù)用藥6周。
1.3.2 實驗組 采用丙戊酸鎂片(國藥準字H10890012)聯(lián)合奧氮平治療,奧氮平用法及劑量同對照組,丙戊酸鎂片初始劑量為500 mg/d,1周內(nèi)增加劑量至1 000 mg/d,最高劑量不超過1 500 mg/d,2次/d,口服。連續(xù)用藥6周。
1.4 療效評估標準 以陽性與陰性癥狀評定量表(PANSS)評分擬定療效,PANSS評分較治療前降低>80%為臨床治愈;PANSS評分較治療前降低50%~80%為顯效;PANSS評分較治療前降低25%~49%為有效;PANSS評分較治療前降低<25%為無效??傆行?(臨床治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5 觀察指標(1)比較兩組臨床療效。(2)比較兩組治療前后PANSS評分、外顯攻擊行為量表(MOAS)評分。PANSS內(nèi)容包括7項陰性量表、7項陽性量表、16項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共30項,由精神科專業(yè)醫(yī)師進行評估,分值越高,病情越嚴重;MOAS量表內(nèi)容包括言語攻擊、財產(chǎn)攻擊、自身攻擊、體力攻擊4個維度,根據(jù)病情嚴重程度分為0~4級,總評分為全部加權分得分之和,得分越高攻擊性行為越嚴重。(3)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清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BDNF)、膠質(zhì)細胞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GDNF)水平。取晨起5 ml空腹靜脈血,將血液以3 000 r/min速度離心10 min,分離血清,由武漢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試劑盒,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BDNF、GDNF水平。(4)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如頭痛、肌張力障礙、失眠、腹瀉、心動過速。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分析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實驗組11例臨床治愈,16例顯效,12例有效,4例無效,總有效率為90.70%(39/43);對照組8例臨床治愈,12例顯效,10例有效,13例無效,總有效率為69.77%(30/43)。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939,P=0.015)。
2.2 兩組治療前后PANSS、MOA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PANSS、MO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PANSS、MOAS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實驗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PANSS、MOAS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PANSS、MOAS評分比較(分,±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n PANSS治療前 治療后MOAS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對照組43 43 t P 77.62±6.31 78.18±6.43 0.408 0.685 34.45±4.65*49.34±5.27*13.986<0.01 8.67±1.16 8.72±1.19 0.197 0.844 1.97±0.48*3.59±0.84*10.980<0.01
2.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BDNF、GDNF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清BDNF、GDNF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清BDNF、GDNF均較治療前升高,且實驗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BDNF、GDNF比較(ng/ml,±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BDNF、GDNF比較(ng/ml,±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n BDNF治療前 治療后GDNF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對照組43 43 t P 9.24±1.34 9.14±1.48 0.328 0.743 14.38±2.17*11.97±2.03*5.318<0.01 426.34±84.01 416.84±82.34 0.376 0.708 598.18±92.62*551.95±89.33*2.356 0.201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頭痛、失眠、肌張力障礙、腹瀉、心動過速發(fā)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例(%)]
精神分裂癥患者在幻覺妄想等情緒支配下易出現(xiàn)攻擊性行為,具有危險性及突發(fā)性,對家庭及社會產(chǎn)程極大危害[4~5]。因此臨床針對此類患者應制定合理有效方法,以控制患者沖動攻擊行為,降低對社會及家庭的危害。
奧氮平是一種新型抗精神病藥,對5-羥色胺(5-HT)受體、多巴胺受體具有拮抗作用,可改善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陰性與陽性癥狀、認知功能損害、情感癥狀[6]。丙戊酸鎂是一種心境穩(wěn)定劑類抗精神藥物。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0.70%,高于對照組的69.77%,治療后血清PANSS、MO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這表明丙戊酸鎂聯(lián)合奧氮平治療伴攻擊行為精神分裂癥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攻擊行為。丙戊酸鎂可增加中樞神經(jīng)5-HT表達,促使γ-氨基丁酸表達,增加神經(jīng)末梢氨基丁酸含量,以降低患者肌肉興奮性。有研究顯示,腦內(nèi)氨基丁酸水平提高,有利于穩(wěn)定緊張情緒,降低沖動攻擊等不良行為[7]。
BDNF、GDNF均為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可促進神經(jīng)元的生長、發(fā)育。BDNF可增強抗氧化酶活性及刺激細胞間修復,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元內(nèi)基因表達,降低神經(jīng)細胞死亡;GDNF可對Ret發(fā)揮作用,誘使Ret發(fā)生磷酸化,使細胞內(nèi)傳導信號途徑激活,進而保護神經(jīng)元。因此,精神分裂癥患者血清中BDNF、GDNF水平均低于正常人[8]。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實驗組血清BDNF、GDNF均高于對照組(P<0.05),可見丙戊酸鎂聯(lián)合奧氮平治療伴攻擊行為精神分裂癥可提高血清BDNF、GDNF水平。其原因可能為丙戊酸鎂聯(lián)合奧氮平可對神經(jīng)元起到保護作用,進而提高血清BDNF、GDNF水平,達到治療效果。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丙戊酸鎂聯(lián)合奧氮平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丙戊酸鎂聯(lián)合奧氮平治療伴攻擊行為精神分裂癥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攻擊行為,提高血清BDNF、GDNF水平,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