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琛
摘? 要:?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實施,教育領域更加重視對學生綜合能力與品質進行培養(yǎng)。但對初中語文教學進行分析,會發(fā)現在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方面,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對學生發(fā)展以及有效教學形成了阻礙。在素質教育的改革中,教師要能夠更新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并利用新穎、高效的教學手段來有效開展教學,讓學生更加投入到語文學習中,不斷促進其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本文將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從四個方面入手,闡述如何以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有效開展教學工作。
關鍵詞: 初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教學策略
一直以來,在不同階段的教學中,語文學科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且語文本身有著較強的工具性,能夠為其他學科的高質量教學助力。同時,語文學科中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情感以及深刻的思想,對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發(fā)揮著獨特的作用。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就要能夠突破傳統(tǒng)教學理念與模式的束縛,對創(chuàng)新且有效的教學手段進行利用,不斷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注重學生不同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能夠使學生的學習質量以及核心素養(yǎng)都得到提升。
一、分析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問題
對目前的初中語文教學課堂進行分析,會發(fā)現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教學氛圍十分枯燥。氛圍的枯燥是初中語文課堂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這一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往往會將教學作為主體,并利用對應的教學理念不斷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會形成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在這過程中也會逐漸降低學習的積極性。且在枯燥的氛圍下,許多教師還會習慣性地向學生提出一些單一、無法體現價值的學習問題,阻礙師生之間有效的交流與互動,也導致了課堂氛圍更加枯燥。
第二,過于重視學生成績的提高。在應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教師在設定教學目標時也會受到影響,更加注重學生考試成績的提升。在設定這一教學目標后,教師在教學時也會花費更多的時間來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以及解題技巧,還會讓學生進行大量的練習,導致學生的學習壓力不斷增大,阻礙了學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由此可以看出,傳統(tǒng)教學目標的設定十分不科學,教師應該能夠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比如思維能力、實踐能力、語言能力、應用能力等,在有效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能力后,才能讓學生更加有效投入到學習中,初中語文教學也會體現出高效性。
第三,教師的素養(yǎng)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后,出現了越來越多新穎且高效的教學方法與模式,許多教師也會嘗試著利用這些教學方法與模式來開展教學。但由于教師的教學素質有限,其在使用這些教學手段時,無法對其內涵進行有效地掌握,導致了教學呈現出形式化,對學生也沒有起到有效地引導作用,其也是阻礙教學效率提升的一大因素。
二、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策略
1.利用多媒體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多媒體教學是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下的產物,其有著生動形象的特點,能夠被應用于不同階段的各個學科中。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其對于有趣新鮮的事物有著更高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要能夠對多媒體的特點進行充分掌握,在教學課堂中有效利用多媒體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此能夠讓學生以更加投入的狀態(tài)進行語文學習。
例如,在對《變色龍》這篇課文進行教學時,教師便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課堂導入階段,教師可以先針對教學內容來向學生進行提問:“大家知道變色龍是什么嗎?有沒有人見過變色龍呢?”在教師提出問題后,許多學生都表示“沒有見過變色龍”,還有的學生也會提出自己的疑問:“恐龍不是早就滅絕了嗎?怎么還會有變色龍呢?”同時,學生們都能表現出“十分想看到變色龍”。這時,教師便可以利用多媒體來為學生播放有關變色龍的視頻。在視頻中,能夠清晰展現出變色龍的外形,讓學生明確變色龍實際上是爬行類的動物,還能夠針對變色龍的習性以及飲食習慣進行解釋。此外,視頻還能拍攝到變色龍“變色”時的場景,以此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的學習欲望得到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在觀看視頻后,能夠對變色龍的外形、習性以及飲食進行充分了解,其也能夠被變色龍所具有的特點所吸引,保持著高度集中注意力的狀態(tài)。這時,教師就要能夠引導學生對相關的課文進行學習與探究,讓學生以更好的狀態(tài)投入到學習中??梢姡诔浞掷枚嗝襟w技術后,能夠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也能提高其學習的興趣,有助于不斷提高學習的效率,也能夠推動后續(xù)教學的有效開展。
2.通過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
在進行深入的教學改革后,小組合作學習這一高效的學習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合作學習模式能夠讓學生針對某一學習任務來進行自主思考以及小組討論與探究,有利于學生學習效率與質量的不斷提高。此外,合作學習模式能夠有效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學生有著更強的自主性,也能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從而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合作學習意識都得到有效發(fā)展,也能夠為其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助力。
例如,在教學《中國石拱橋》這篇課文時,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合作意識的有效培養(yǎng)。首先,教師要能夠基于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特點與水平來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確保小組與小組之間學生的學習能力較為均衡,從而能夠讓學習小組間的學習水平處于同一層次中,避免因學生學習水平差異而對合作學習模式的開展形成阻礙。隨后,教師要能夠結合課文的教學目標來為學生設置小組學習任務。比如,教師可以針對教學內容來提出問題:“查找我國有哪一些較為著名的石拱橋,這些石拱橋各自有著怎樣的特點?這些石拱橋的共同點又是什么?”或是“對我國著名不同類型的橋梁進行探究,并對這些橋梁所具有的特點以及優(yōu)勢進行總結。”讓學生將問題作為學習的任務進行探究與討論。在有了明確的學習任務后,學生能夠在任務的引導下進行有效分工合作,有的學生負責資料查找;有的學生負責對資料進行篩選;有的學生負責對資料進行整理;還有的學生則要進行最后的匯報。在小組成員分工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也會不斷進行有效的交流與討論,在此過程中,能夠實現學生合作意識的有效培養(yǎng)。最后,教師要讓不同小組針對所搜集與整理的內容來進行匯報,教師也要對不同小組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可以給予表現最好的小組獎勵,對其進行有效激勵。如此一來,通過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有效利用合作學習模式,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還能夠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對知識進行更加深入地理解。同時,也能夠通過小組成員的協(xié)作,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合作意識的有效培養(yǎng),從而為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開展課堂辯論,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在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思維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一個部分。學生只有擁有了良好的思維能力,其才能夠有更高的學習效率,同時也有能力將所學知識有效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而想要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鍛煉,教師就要重視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開展辯論活動,讓學生能夠在參與辯論的過程中不斷進行思考與表達,從而能夠鍛煉與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對《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這篇課文進行教學時,教師便可以基于教學內容在課堂中開展辯論活動,以此來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首先,為了能夠明確學生的觀點,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大家認為事物的正確答案是只有一個,還是可能有很多個呢?”對于這一問題,有的學生會回答“只有一個”,有的學生會回答“不止一個”,這時,教師便可以將答案不同的學生分成兩組,并將課文的題目作為辯論活動的主題,讓學生參與到課堂辯論中。在讓學生進行辯論前,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能夠針對自己的觀點進行深入思考與探究,以保證后續(xù)的辯論活動能夠更加順利地開展。在辯論活動結束后,教師也要針對學生的辯論進行客觀公正的點評,并選出一位最佳辯手,給予其一定獎勵。通過讓學生參與到辯論活動中,能夠讓學生間產生思維的有效碰撞,從而不僅能夠讓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對應的鍛煉,還有助于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強化。
4.通過演繹課文提升語言應用能力
想要對課文的內容進行有效演繹,學生不僅要對人物的內心思想以及真實情感進行準確把握,還需要擁有良好的語言應用能力來呈現臺詞。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開展相關的課堂教學,讓學生針對課文內容進行演繹,在貼合初中階段學生個性特點的同時,也能營造出更加活躍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對文本進行更加深入的解讀,也能讓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在教學《老王》這一篇課文時,教師便可以通過演繹課本的形式來開展課堂教學。首先,教師要先讓學生對課文的基本內容進行了解,明確課文中所涉及到的人物與故事情節(jié)等,并在闡述完課文的基本內容后,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對課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以及思想情感進行深入體會。隨后,教師要能夠在教學課堂中創(chuàng)設出課文中的故事情境,以此來作為學生演繹課文的依據。對于課文中的角色,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進行自由挑選,也可以自行對課本劇的臺詞進行改編,在這過程中,教師則需要對學生進行有效輔助,幫助學生理解,更加有助于學生進行演繹。最后,當學生能夠針對課文內容進行有效演繹后,教師以及其他學生要對其進行打分與評價。通過對課本進行演繹,學生能夠對所扮演角色的性格特點與內心情感進行深刻體會,其中包括了主人公老王的忠厚老實以及作者楊絳女士的溫潤善良等。且在演繹課本劇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對所涉及到的臺詞進行不斷修改,使其能夠更加貼合表演的內容,在表演的過程中也要能夠用最真實的情感來講述臺詞,以此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語言應用的能力。如此一來,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以課本劇的形式來開展課堂,不僅能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著更加深入的體會,也能使學生的學習體現出更加良好的效果,同時還能實現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推動了其核心素養(yǎng)的不斷發(fā)展。
總而言之,在進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能夠遵循素質教育所提出的理念,更加重視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來實現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并有效利用合作學習模式、課本演繹形式以及辯論活動等,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語言應用能力以及思維能力進行鍛煉與發(fā)展。從而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加有效地進行語文學習,也能真正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為學生未來的學習與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禮云.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下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實踐與探索[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7(11):8-9.
[2]王雯佳.初中語文課堂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探索[J].中華少年,2017(28):58-59.
[3]蔡國柱.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研究[J].語文課內外,2020(9):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