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百川
摘要:實驗探究是一種能夠體現(xiàn)學科素養(yǎng)、活躍學生思維方式的科學教學模式。物理作為初中生的必修課,由于其邏輯性較強、實驗性較強以及思維能力較強的特點,致使其對于初中生而言難度較大。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實驗探究的教學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學的教學成效較為顯著,其不僅能夠激發(fā)初中生的學習動機,而且能夠增強初中生對物理知識的進一步掌握。因此,科學高效的教學模式才是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學習并掌握的關鍵。在初中物理的知識范圍中,物質密度是是力學主要內容之一?;诖?,本文將利用實驗探究的教學模式,利用量筒和水測量物質密度,并記錄實驗收獲。
關鍵詞:量筒;水;物質密度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進程,物質密度成為近幾年中考物理的高頻考點之一,為使初中生能夠學習并掌握物理中物質密度的知識點,本文將采用實驗探究的教學模式,探究物質密度。
[實驗人數(shù)]
將班級學生均分若干小組,理想小組人數(shù)為4-6人。
[實驗工具]
在實驗前,按照小組數(shù)準備好與之同等數(shù)量的量筒、木塊、大頭針、橡皮泥以及兩升水等實驗工具,為防止意外發(fā)生,實驗工具將準備多余兩份。
[問題]利用量筒和水可測量漂浮(或懸?。┪矬w的質量。
[分析]由物體漂浮(或懸?。┑牧W條件知:
F浮=G物
由阿基米德原理知:
F浮=G排
從而得出:
G物=G排
M物=M排=ρ水V排 ?(ρ水已知,V排可測)
[結論]
漂浮或懸浮的在液體中的物體,其質量的大小等于它排開液體的質量。
表達式:M物=M排=ρ液V排
[實驗探究]如何利用水和量筒從而可知物體的質量?
[運用一]直接漂浮
[例如]將木塊放于水中,如何測量木塊的密度?(木塊能夠完全漂浮于水面上)
實驗工具:木塊(不吸水)、大頭針、量筒、水
實驗步驟:
(1)帶領學生清點實驗工具,并做好實驗準備。
(2)在量筒中注入適量的水,并記錄下體積V1。
(3)將木塊輕輕放入量筒中,帶領學生觀察木塊在量筒中的浮動情況,)記錄下木塊漂浮于量筒中的示數(shù)V2。(木塊完全漂浮在水面上
(4)利用大頭針使木塊完全浸沒于水中,并記錄下體積V3。
(5)利用公式推導計算可得:M木=ρ水(V2 - V1 )
而V木=V3-V1
所以ρ木= ?×ρ水
實驗討論:
(1)實驗過程中測量出的V2示數(shù)能否表示木塊的密度?
答:測量出的V2的示數(shù)不能夠表示木塊的密度,木塊只是漂浮于水面,并未涉及到密度的測量,因此不能表示。
(2)為何選用不吸水的木塊,若木塊均吸水,應怎樣解決這一問題?
答:木塊吸水會增加木塊的重量,并且會減少水的含量,會影響實驗最終的木塊密度,若木塊均吸水,可選擇用薄膜覆蓋木塊,減少木塊表面與水的接觸。
[運用二]制造漂浮
[例如]如何測量橡皮泥的密度?
實驗工具:量筒、水、橡皮泥
實驗步驟:
(1)帶領學生清點實驗工具,并做好實驗準備。
(2)在量筒中注入適量的水,并記錄下體積V1。
(3)取一塊橡皮泥做成空心,放入量筒中,使其漂浮。
(4)在橡皮泥完全漂浮于水面上時,記錄下此時頁面的示數(shù)V2。
(5)將橡皮泥緩慢投入水中,并記錄下頁面的示數(shù)V3。
(6)利用公式推導計算可得:
ρ橡皮泥= ?×ρ水
實驗討論:
(1)橡皮泥為什么要做成空心?做成實心的結果會怎樣?
答:為精確測量橡皮泥的密度,做成空心才能夠使橡皮泥漂浮于水面上。做成實心的,橡皮泥在進入量筒時,會逐漸沉到水底,不符合制造漂浮的實驗要求。
[運用三]承載漂浮
[例如]如何測量小石塊的密度?
實驗工具:量筒、水、平底試管、小石塊、細繩
實驗步驟:
(1)帶領學生清點實驗工具,并做好實驗準備。
(2)在量筒中注入適量的水,將平底試管放入量筒中,并記下液面的位置V1。
(3)將綁好細繩小石塊緩慢放入量筒中,使其漂浮,記錄下液面示數(shù)V2。
(4)拉動細繩將小石塊緩慢拉出,并將平底試管留在量筒中,記錄下此時的頁面體積V3。
(5)利用公式推導計算可得:
ρ小石塊= ×ρ水
實驗討論:
(1)實驗過程中為何使用平底試管?其作用是什么?
答:平底試管是為了防止學生在放置小石塊的時候對量筒底部造成傷害,或是防止小石塊在實驗中對量筒底部的磨損,影響實驗的精確度。
(2)最終為何要將平底試管留在量筒中?
答:由于在實驗開始測量時的體積是平底試管在量筒中的體積數(shù)據(jù),為保證實驗數(shù)據(jù)的準確度,最終要將平底試管留在量筒中。
[練習]
1.如何利用燒杯、水和刻度尺測一個長方體木塊的密度。
2.如何利用量筒水量牙膏皮的密度。
3.如何利用量筒、水、平底試管測鹽水密度。
分析:三個練習題與實驗研究的三個實驗理論相同,應按照相應的實驗步驟進行測量,并精確計算出長方體木塊、牙膏皮以及鹽水的密度。
結語
由實驗可得,密度不同的物體在水中的浮動狀態(tài)各不相同,會產生直接漂浮、制造漂浮以及承載漂浮的現(xiàn)象??傊?,通過漂?。ɑ驊腋。?,使物體的質量等于排開液體的質量,從而測出物質的密度,充分地體現(xiàn)了物理學轉換思想的妙用,鍛煉初中生的物理思維以及動手能力,促進初中生對于物理知識的進一步理解與掌握,逐漸提升教學質量,達到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