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春華
摘要:目前,伴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以及社會科技的不斷創(chuàng)新,我國已經從電氣時代進入信息時代,各種各樣的信息技術層出不窮,在互聯網技術不斷發(fā)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以及計算機技術影響著人們的生產與生活。然而,在計算機通信技術不斷發(fā)展的當今社會,人們對安全性能的關注也越發(fā)重視,不僅要求網絡環(huán)境的安全性,還要求自身的利益不受到威脅。這在很大程度上為計算機的發(fā)展產生一定的推動作用,促使網絡安全協議出現在大眾視野中,并且影響著人們對計算機通信技術的信譽程度,以構建和諧、美好的網絡世界。
關鍵詞: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防護;措施
1計算機通信技術的內涵與特點
1.1計算機通信技術的內涵
計算機通信技術能夠將硬件設備與軟件信息系統實現精準對接,還能夠將數據通信傳輸過程進行加密認證控制和安全審計。計算機通信技術需要將數字信號和模擬信號進行實時轉換,并對不同信號的傳輸頻段進行嚴格監(jiān)管,才能夠通過不同的網絡傳輸渠道,實現更加安全準確的信息傳輸過程。計算機通信技術能夠實現實時的信息資源共享與交換模式,還能夠將數據傳輸功能拓展到分布式計算處理系統之中。計算機通信技術主要涵蓋移動網絡通信傳輸領域、寬帶網絡領域、多媒體技術領域以及互聯網信息安全領域等。計算機通信技術能夠與計算機網絡系統實現有效聯合,將多重安全加密算法和用戶認證機制進行準確管理,充分保障計算機網絡操作環(huán)境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還能夠根據不同的業(yè)務操作場景,選擇不同類型的網絡安全協議和加密機制。
1.2計算機通信技術的特點
計算機通信技術具有高強度、抗干擾性、高效傳輸數據等核心特點,還能夠將多個技術領域內的核心業(yè)務內容進行準確分析,構造更加完善的數據通信管理機制。計算機通信技術能夠在多媒體、遠程信息通信、無線通信、微電子以及光纖等核心行業(yè)領域內廣泛應用,也充分體現出其良好的硬軟件資源適應性特征。計算機通信技術能夠在遠程控制模式中充分發(fā)揮其穩(wěn)定的通信傳輸功能,并對圖像文字視頻等多媒體資源的即時傳輸機制進行用戶認證管理以及安全審計等操作。計算機通信技術在即時通信過程中,能夠充分運用多種網絡安全協議和通信加密算法,逐步建立健全更加安全的數據通信傳輸渠道,為用戶提供更加可靠的數據通信功能。計算機通信技術在分布式系統中能夠將實時傳輸功能進行有效拓展,并充分展現了其平臺可拓展的獨特優(yōu)勢。計算機通信技術在多媒體信息處理模式中充分發(fā)揮了其穩(wěn)定和安全性能優(yōu)勢,還能夠為用戶提供安全預警等多項功能,并對信息處理結果進行及時反饋。
2網絡安全協議在計算機通信技術中的應用對策
2.1利用網絡安全協議進行攻擊性檢測
在計算機通信技術領域內,網絡安全協議能夠輔助用戶進行攻擊性檢測,并充分保障用戶數據通信過程的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并對數據通信傳輸形式進行有效監(jiān)管。針對網絡安全協議的攻擊性檢測,主要集中在密鑰性能檢測等層面之上,才能夠將不同類型的網絡安全協議和協議族進行有效管理,充分保障攻擊手段具有一定的針對性特征。在配置好集線器、路由器以及交換機等網絡安全設備的基礎上,需要對相應的網絡安全協議和數據通信傳輸過程進行攻擊性檢測,并從檢測結果中詳細分析網絡安全協議的具體作用路徑和操作效果。攻擊性檢測技術在計算機網絡的通信傳輸領域內應用非常廣泛,還能夠充分保障整個測試工作的完整性和靈活性,并從檢測分析結果中獲取與網絡安全協議相關的改進要點。
2.2利用網絡安全協議進行安全性檢測
利用網絡安全協議進行安全性檢測,是計算機通信技術領域內應用非常廣泛的措施之一,也是構造信息傳輸安全控制體系的基礎內容。在計算機網絡中進行通信傳輸,首先需要配置更加全面的網絡安全協議類型,才能夠實現更加穩(wěn)定的數據通信功能。因此進行安全性檢測,是計算機數據通信性能提升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檢查通信網絡環(huán)境是否存在安全漏洞的主要方式。在利用網絡安全協議進行安全性檢測的過程中,需要將不同的通信技術應用過程進行全程跟蹤,并對數據包和尾段末端信息的丟失過程進行有效溯源,才能夠利用更加安全高效的計算機網絡安全協議。在進行安全性檢測的過程中,技術人員也需要根據用戶操作的不同計算機設備以及網絡硬件條件等相關因素,選擇幾類比較經典的網絡安全協議,并對用戶認證和安全驗證過程進行有效追蹤,確保正常業(yè)務操作過程的完整性以及數據通信傳輸結果的準確性。在統一的計算機通信傳輸機制基礎之上,進行安全性檢測還能夠發(fā)現安全性能評估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網絡安全協議層與業(yè)務應用層之間存在的不匹配情況。
2.3優(yōu)化計算機數據信息處理模式
優(yōu)化計算機的數據信息處理模式,是網絡安全協議在計算機通信技術中重要應用形式之一,也是嚴格檢查和處理計算機病毒和非法訪問操作等安全風險因素的主要渠道。在規(guī)劃設計和部署網絡安全協議的過程中,需要對原有的計算機數據信息處理模式進行深度解析,并確保硬件物理設備和空間的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并在 OSI模型結構的基礎之上,對不同類型應用程序的數據通信傳輸過程進行有效管理和監(jiān)督控制。在配置公共管理協議體系的過程中,需要將全部網絡部件和單元結構進行精細化監(jiān)管,因此需要充分運用CMIS/CMIP協議族,對計算機網絡系統中的各類應用程序業(yè)務處理過程進行安全檢查和分析。計算機的數據信息處理模式,還需要建立在更加安全可靠的網絡安全協議層基礎之上,才能夠充分發(fā)揮其良好的數據通信傳輸性能。在計算機網絡操作環(huán)境中,計算機通信過程需要借助于多種網絡安全協議的安全認證與審計功能,將數據信息的實時處理過程進行有效監(jiān)督和溯源管理,才能夠充分保障應用程序信息配置和需求處理過程的完整性和穩(wěn)定性。
3結語
總而言之,當代社會,計算機通信技術可以在廣闊的網絡環(huán)境下逐漸發(fā)展起來,這與它自身一直注重的安全性能有著至關重要的聯系,網絡安全協議將其安全性能進行展現的一種主要元素,并且網絡安全協議的應用還可以促使計算機通信技術的應用更加實用。
參考文獻
[1]鄭翔. 計算機數據通信網絡安全維護要點探索[J]. 中國新通信,2020,22(20):34-35.
[2]孫彪. 基于通信網絡安全的關鍵技術研究[J]. 信息通信,2020,(10):204-205.
[3]李志敏. 計算機通信網絡可靠性提升的措施分析與研究[J]. 無線互聯科技,2020,17(19):42-43.
[4]邢方方,李祿源. 計算機通信網絡的安全與防護技術[J]. 集成電路應用,2020,37(09):100-101.
[5]于楊. 計算機通信信息安全的防護策略探討[J]. 數字通信世界,2020,(09):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