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作家的散文作品中,很多是寫景的,郁達夫《故都的秋》中北平秋的清、靜、悲涼,朱自清《荷塘月色》下荷塘的朦朧縹緲。在汪曾祺《昆明的雨》中對其雨的描寫,有不一樣的技巧與深意,呈現(xiàn)出別樣的藝術(shù)特色。
“往事回思如細雨,舊書重讀似春潮。白發(fā)無情侵老境,青燈有味憶兒時?!边@首詩是汪曾祺在老時所作的一首詩,其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非常明顯,懷念年輕讀書的時光與記憶。汪曾祺年輕的時候在昆明讀書,昆明地區(qū)常年濕潤多雨,但雨雖多卻不泛濫,濕潤卻不沉悶,細雨多誠然有一種讓人豁然開朗,心胸開闊之境,汪曾祺懷念昆明的雨自然有其道理,不僅源自于對昆明的雨的喜愛,也源自于昆明的雨帶來的一種豁達、澎湃與清凈之意。而這些與汪曾祺散文的文風(fēng)也有著一定的關(guān)系,汪曾祺的文字以及表達方式,其中所包涵的深意不僅僅限制于文字表面,更多的是對其內(nèi)涵的挖掘,其人也憑借著對事物獨到的領(lǐng)悟與審美發(fā)現(xiàn),自詡為“中國式的人道主義者”。
《昆明的雨》是汪曾祺年輕時候所寫的作品,其清新自然的景色與簡潔樸質(zhì)的語言好似“風(fēng)景線”,美的讓人難以忘懷。難怪在老年時候的汪曾祺尤其懷念其年輕時候的世界,那種自然清透,與世無爭之感是任何時候不可再有的,清新干凈,如少女肌膚般清透無瑕,卻白里透紅與眾不同。
一、別致雋永的用詞用語
汪曾祺《昆明的雨》語言簡練、簡潔,用詞確切,對于昆明雨的描述柔和中帶著雨季些許的涼意,但是卻不徹底,不侵入骨髓讓人感到寒冷??赡苓@就是汪曾祺語言特色所在,能夠讓人真切的感受景物,還原景物的同時感受季節(jié)的美好。
細細地品,例如“青頭菌比牛肝菌略貴:這種菌子炒熟了也還是淺綠色的,格調(diào)比牛肝菌高。”其中便顯示出其用詞的深意,格調(diào)與風(fēng)格等詞語貼近,但是卻各有各的不同,“風(fēng)格”一詞用法較為廣泛,隨處可見;但是“格調(diào)”一詞往往能夠更加顯示出其真意,昆明雨的與眾不同,其獨一無二的特色是其它地區(qū)的雨所無法模仿的,無法復(fù)制的,所以這樣的“風(fēng)格”不具有廣泛性,只能夠用“格調(diào)”一詞顯示出其昆明地域雨季的魅力。
再細細地品,例如“可是下點功夫,把草莖松毛擇凈,撕成蟹腿肉粗細的絲,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會使你張目結(jié)舌:這東西這么好吃!”其中“張目結(jié)舌”一詞用詞準確到位,“張目結(jié)舌”與“瞠目結(jié)舌”一詞貼近,但是不用“瞠目結(jié)舌”,用“張目結(jié)舌”更加貼近實際,“瞠目結(jié)舌”一詞語有負面意思,形容人吃驚的樣子,但是看到美食人應(yīng)該是非常的驚訝,而不是吃驚,因此,此處用“張目結(jié)舌”更加形象描述出一個人吃到美味時候的樣子。
汪曾祺的語言除了簡潔之外,洗練而且雋永,像透了昆明的雨,細雨綿綿中的清透,不沉悶,讓人感受極深,
二、別開生面的人物描寫
有些作家在寫景的同時,會加入部分人物描寫,有些作家寫景就是寫景,寫人就是寫人,兩者劃分比較清楚,而汪曾祺在《昆明的雨》中加入了寫人的部分,內(nèi)容不多卻恰到好處,微風(fēng)細雨,綿綿嬌嬌,讓人感受到其中微微的朦朧之意,綿綿細雨中女孩嬌弱的叫賣聲,并沒有被雨聲所淹沒,卻因為雨顯得嬌弱讓人憐惜,與昆明的雨天衣無縫地銜接在一起,誰也離不開誰。
雖然說寫的是昆明的雨,但是寫人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對昆明的雨的生動之處,沒有人的地方有時候顯得安靜,死寂,但是加入人物描寫,卻讓人感受到不一樣的昆明,雖地處偏僻,但是卻少不了人物的溫情,人物的嬌羞,人物的自然,如這雨一般清透干凈,讓人喜愛。
“蓮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濁酒一杯天過午,木香花濕雨沉沉。我想念昆明的雨?!睆耐粼鳌独ッ鞯挠辍纷詈蟮奈闹刑岬降男腥耍m然不是人物描寫,但是提到了人,在汪曾祺筆下,人雖少,野店也鮮少有人進出,但是唯獨他能夠與這天地同在,與這雨同在,濁酒一杯似少年李白,寫人寫景,木頭因為水的蒸發(fā)散發(fā)著香味,花因為雨水的沖刷也格外朦朧,但是雨顯得有點沉,這從另外一個角度寫了作者也許看到的這個時候的雨,不是昆明的雨,昆明的雨清透,但是不沉,是綿綿的,如此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內(nèi)心是沉的,表達的是一種對昆明的雨的思念,無處不透露著對昆明的雨的喜愛,如今物是人非的一種內(nèi)心沉沉。別樣的寫人是想寫出別樣昆明的雨。
三、別樣的景物描寫
汪曾祺《昆明的雨》寫景十分的多,從開頭寫仙人掌,不久之后的寫菌子、寫花寫楊梅到后面的寫緬桂花,與主題《昆明的雨》中的“雨”有所擦邊,但是這并不影響作者汪曾祺寫對昆明雨的熱愛和贊美,寫景之多,都是從側(cè)面描寫了對昆明雨的細細綿長,寫昆明雨的美麗動人,饒有趣味。
細細地品,例如“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嚴嚴的”,此處寫景,但是卻把木香寫的生動活潑,“爬”作為動詞,一般是用來形容動物的某種動作,如此寫出來木香因為昆明雨水的豐富變得充滿活力和生命力。
在《昆明的雨》中,作者汪曾祺不直接寫景物——雨,而是從側(cè)面,多種景物著手來寫昆明雨有勁,細細綿長之外讓人感受到心臟的跳動。寫倒掛仙人掌,是為了突出昆明雨季雨力的充沛,任憑東西南北風(fēng)也無法阻止雨水對其長勢所賦予的能量;寫多種菌子,是為了突出雨水自身的圣潔與美好,沒有這種看似透徹卻賦予營養(yǎng)的雨水的澆灌,就沒有眼下美味的食物;寫妹兒賣楊梅,也是為了突出其細雨綿綿之下女孩的嬌羞,與柔和的雨形成了強烈的中和互補,讓下雨天也不顯得寂寞與難處;寫緬桂花,是為了感受其花香,淡淡的香味讓整個雨天都顯得充滿了動人的情誼,沁入肺腑的淡淡香味,也抒發(fā)了作者汪曾祺對昆明雨強烈的思念與熱愛之情!
都說鄉(xiāng)愁是一碗濃濃的烈酒,尤其在夜深人靜之時,沁入人的五臟六腑,讓古人時刻感受著家鄉(xiāng)的美好,卻愛而不得。作者汪曾祺《昆明的雨》便是其中一個例子,即便無法直截了當(dāng)?shù)谋磉_自身濃烈的鄉(xiāng)愁,也要在不斷地、反復(fù)地提及所系之物之下來進行對其地、其物甚至于其人的思念之情,實屬不易,《昆明的雨》在感受仙人掌的長勢旺盛、感受菌子的美味、感受賣楊梅女的嬌嬌滴滴、感受緬桂花淡淡的花香之下,表達的都是對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無處不和昆明、和昆明的雨有著十分緊密的關(guān)系,這也是一個男兒想要表達其情感之下所隱含的另外一層深意,雖淡淡,卻深遠;看似無晴卻有情!
參考文獻:
[1]姜雨薇,張曉倩,陳一晗,張蕓嬌.雨課堂在基礎(chǔ)醫(yī)學(xué)課程中的可行性研究——以昆明醫(yī)科大學(xué)海源學(xué)院醫(yī)學(xué)基礎(chǔ)課程教學(xué)為例[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1(02):109-110.
[2]羅晨.散淡之中見奇崛——論《昆明的雨》的意脈與“風(fēng)”“氣”[J].語文教學(xué)與研究,2021(01):93-96.
[3]王志汝.抒情散文閱讀教學(xué)“貴在有我”的探索與實踐——以《昆明的雨》為例[J].中學(xué)語文,2020(35):15-18.
[4]郭敏.散文解讀的獨特性探究——以汪曾祺《昆明的雨》為例[J].課外語文,2020(33):76-77.
[5]張冬華.“以文帶文”閱讀策略運用實踐初探——以汪曾祺《昆明的雨》為例[J].教學(xué)管理與教育研究,2020,5(21):28-29.
鄭治忠,甘肅省隴西縣渭州學(xué)校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