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新芳
內(nèi)容摘要: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興起,各個階段的教育逐步開始重視學生素質(zhì)教育的培養(yǎng),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予以充分的重視,尤其是就學生高中階段的學習來講,也愈發(fā)的突出古今中外文化的教育,旨在培養(yǎng)并提升學生文化意識。本文從文學名著相關(guān)方面的角度入手,旨在以我國傳統(tǒng)文化基于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展開培養(yǎng)并提升學生文化意識,從針對古典名著進行演講、解析我國杰出人物以及這個階段的高中生大多喜歡的角色扮演等方式展開教學。
關(guān)鍵詞:高中語文 名著教學 文化意識 策略研究
高中階段的學生面臨著高考這一極大的挑戰(zhàn),圍繞挑戰(zhàn)而出現(xiàn)的一系列的壓力不容教師忽視,尤其是在當前教育行業(yè)愈發(fā)強調(diào)文學素養(yǎng)的提升,那么就高中語文學科,提出基于我國文學名著所展開的課堂教學也是順應教育的大趨勢,適當減輕了學生升學壓力的同時促進了學生文化意識的樹立。高考不但考察學生就以往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心理素質(zhì),同時不容忽視的也有學生在每一份文字論述題面前所作的表達,從中窺得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所以拓展學生文化面,提升學生文化意識就尤為重要。
一.明確文學名著教學的目標,促使學生接受名著
相較于任何一個學習階段,高中生面臨的階段性源于學習的壓力都大得多,尤其是即將到來的高考對學生學習成績要求極高,事關(guān)學生未來前景,幾乎每名學生都以提升學習成績?yōu)槟繕说恼归_學習,漸漸的應試性考生成為高中學校的主力,為解決這一現(xiàn)狀,特提出以文學名著作為導讀的課堂呈現(xiàn)方式,從課堂上促使學生從心理上接受文學名著,為后續(xù)深入展開文學名著的學習探討做鋪墊。
如較為出名的《紅樓夢》,這本書還是具有著很大的值得思考的空間的,且在初中階段中考對這一部分的內(nèi)容有所要求,所以學生對這一部分的內(nèi)容相對來講會比較熟悉,也就更容易接受,以這一內(nèi)容展開就文學名著進行導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高中語文學習的意識,為其科學的學習并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尤為重要。近期速食文化中出現(xiàn)的“黛言黛語”可以說的上是紅極一時,學生們想必都有所耳聞,基于有趣事物的展開分析可以說得上是足夠幫助學生明確。初中階段的要求只是對其中情節(jié)的掌握,而高中階段的學生理應具備更深刻的理解能力,以其中極為有名的“黛玉葬花”這一情節(jié)為例,學生只知道是黛玉傷心欲絕,可卻不知道這也正是黛玉轉(zhuǎn)向憂郁的契機。黛玉從初來的惶恐,到最終只得郁郁而終的結(jié)局;賈寶玉滿心去迎他的黛玉妹妹,殊不知他黛玉妹妹的棺槨與那紅的炫目的大紅花轎擦肩而過,所以說,一頭本著自己看著的那個目標,走過去了也未必真的就能夠達成所愿,在高考的整個知識體系中存在多少理論性的知識,又要求學生具備多少素養(yǎng),理解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都是高中語文教學的實施重點,學生須得以自身語文素養(yǎng)為目標展開學習,而不是一味的朝著那看似實在的成績,卻終究是走了彎路。很多時候技巧未必好用,但是實打?qū)嵉幕竟εc語文素養(yǎng)卻是學生通往語文高分的捷徑。所以就這一環(huán)節(jié)來講,以文學名著作為導讀為學生明確他們學習的目標以及達成目標所需的途徑尤為必要,也為以下環(huán)節(jié)的展開提供了堅實的意識基礎(chǔ)。
二.要求學生提升名著閱讀量,拓展學生文化見識
學生在閱讀題以及寫作題目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無話可說、無字可寫實際上卻是腦袋里缺少文字堆疊的緣故,因為沒有足夠豐富的思想,所以并不能就已給的閱讀短文進行精準的分析,教師大多會說閱讀題有套路,只需要在文中找一找答案總會出現(xiàn),但即便如此這也是基于一定的理解能力,而理解能力的提升依托于學生極豐富的閱讀量,從量變引起質(zhì)變,增強學生文化認知。
如:高中階段教育局會推出一系列必讀名著書目,但就普及程度來講,學生并不會真正的會閱讀,或是根本不看,或是找一些解說看完也就算是讀完了整本書了,格外敷衍。就當前這一現(xiàn)狀來講,不論是根本就不看,還是簡單的聽解讀都是于自己無益,根本不看的學生暫且不提,只聽解說的學生,可以理解其有著些許重視教師提出的要求卻又不愿意花費過多的時間的心態(tài),但就其做法,聽別人的形容背誦別人的看法終究是拾人牙慧,不論是背誦還是理解的內(nèi)容都是基于他人理解他人解讀的內(nèi)容展開,確實是可以如偉大的牛頓先生那般,自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仔細想想,學生失去了對名著理解吸收的過程,也就相當于是失去了鍛煉的過程,而名著被提出的目的,其中之一是要求學生對我國歷史長河中留下來的精神著作進行品讀,對內(nèi)容深刻的感受;其二是從名著中細細感受人物情感或是時代的差異性,從中獲得自己的認知。教師須得要求每名學生對閱讀這一內(nèi)容貫徹到底,可采取課堂或是課后檢驗的形式來強制學生完成任務的必要性,以強調(diào)突出增強學生閱讀量的重要性,促使學生真正的去“啃”名著,即便進展緩慢,更可以全班學生都使用同一本書,同一展開進度,以最大程度確保班級的每名學生都不會掉隊,最大可能的拓展學生文化認知,提升學生文化視野,多角度的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三.以名著解讀演講形式展開,提升學生語言表達
單是進行上一環(huán)節(jié)的名著閱讀未免有些單調(diào),或許其中情節(jié)令學生著迷,但情節(jié)所帶動的興趣是一時的,也是不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所以就這一現(xiàn)狀展開思考,須得學生設(shè)身處地的思考了解人物的情感變化,在鍛煉學生自身理解能力的同時促使學生從語言、動作等方面展開探討,實現(xiàn)友好的理解表達。
如:被學生喜愛的《三國演義》,學生從其中感受的更多是爾虞我詐,也正如林俊杰歌中所寫的那般“爾虞我詐是三國”,即便如此,卻也有著極為深厚的情誼以及深遠的謀略,以劉備關(guān)羽張飛三兄弟來看,劉備三顧茅廬請來諸葛亮,因為信任所以托孤白帝城,奈何劉禪并不爭氣,所以說若是想成就一件大事,須得環(huán)環(huán)緊扣,萬不可有拖后腿的人,以此角度展開分析鼓勵學生成為那個“抻前腿”的人。就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可選擇組隊進行,也可選擇獨自完成,若是組隊完成須得有一個明確的立意,每名學生有明確的分工,或是以情景劇的形式,或是以朗誦的形式,終究是要將人物情感表達清楚,并基于內(nèi)容展開深入的思考,就思考內(nèi)容提出該小組的中心主旨,選擇這一片段的原因是什么?這一片段有怎樣值得觸動的地方,反應了每個人物怎樣的情感,其臺詞是否有隱藏的含義,這些都需要一一的講述清楚,但若是學生演繹的不到位,講述的也不夠深刻,明顯是糊弄事的作業(yè),可要求學生進行重新演繹,但同時還需要予以適當?shù)墓膭睿缃o予適當?shù)奶狳c空間,為其搭建一個大的框架,這樣一來為學生導向正確方向的同時,也提點了學生就這類內(nèi)容應當如何思考,從哪幾個角度思考等,基于整組思考后的頭腦風暴,迅速展開整合并形成獨立的認知。而去表現(xiàn)去表達的這一形式很好的促進了學生再吸收理解的進度,既減輕了源于文化課的壓力,又對自身文學素養(yǎng)進行了提升,為自己樹立正確先進的文化意識起到推動性作用。
四.實現(xiàn)組內(nèi)交流組間互助模式,加深學生名著認知
學生完成任務固然有極大的成就感,但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及之后單單是有成就感是不成的,還需要在學習及思考深入探討的過程中進行反思,這一項反思不僅是源于自己,還應當源于自己或是組內(nèi)或是組外的伙伴,當然也可以是相對經(jīng)驗閱歷較多的教師,給予學生中肯的評價以促進學生進行改進,進而加深學生對于名著的認知。
如:《家》,這是巴金先生創(chuàng)作的小說,講述了上世紀20年代的一個腐朽封建且充滿罪惡的大家庭的故事,通過對一系列故事的描述來呈現(xiàn)封建制度對于人性命的毫不在意甚至是摧殘。這一故事學生在首次閱讀時必定會難以接受,那么隨著解讀的深入他們對其中一些年代的背景是難以理解的,所以就其表面的理解,首先需要實現(xiàn)一個大的匯總,也就是需要將所有學生的思考進行匯總,充分的了解學生具體探究到哪一個地步,在探究的過程中是否是走了正確的道路,又是否在這條“正確的道路”上走了足夠遠到可以觸得到創(chuàng)作者也就是巴金先生所作的思考,也就是是否真正的領(lǐng)會到巴金先生的用意。其他文學性的名著學生理解的大多較深,需要我們教師進行普及展開教學的內(nèi)容并不多,但《家》這篇小說,使學生們的認知受到?jīng)_擊并感到不可思議,他們并不能完全的對這一長篇小說的內(nèi)容進行理解,所以相對來講作為教師對學生呈現(xiàn)當時時代背景,并基于當前背景對一系列的故事進行理解,相對來講還是花費一定的時間。即便如此,但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接觸到完全新的領(lǐng)域,不僅對上一世紀的落后有所了解,還對當前的幸福生活有所感慨,也就有更大的勇氣及沖勁迎接未來的美好。
總而言之,高中階段是學生提升自身競爭力,最大限度的保證自身綜合素養(yǎng)均衡發(fā)展的階段,一味的追求學習成績的提升并不可取,圍繞自身發(fā)展展開一系列針對性規(guī)劃才是正道。本文所提出的系列策略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須得遞進式展開,潛移默化下促使學生接受這種新型的教學內(nèi)容,緩慢的過程是學生產(chǎn)生興趣的基礎(chǔ),須得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其中的有趣之處,才能真正的樹立起文化意識。
參考文獻
[1]江琳.以《<紅樓夢>導讀》為例淺談高中名著閱讀教學[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S1):206-207.
[2]李娜.從此岸到彼岸——高中名著閱讀的意義認識[J].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下旬),2015(11):7-8.
[3]余穎.推動高中名著閱讀——以《三國演義》整本書閱讀教學為例[J].中學生作文指導,2019(40):0090-0091.
[4]于鴻雁,白楠茁.談高中名著閱讀教學設(shè)計——以《紅樓夢》為例[J].中學語文教學,2019(2):30-33.
[5]陶曉杏.農(nóng)村高中名著閱讀現(xiàn)狀及獻策——以2018年湛江二模作文題寫作情況為例[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9(9):9-10.
[6]鄭朝娟.高中名著閱讀現(xiàn)狀與有效課堂指導策略[J].中學語文,2019(21):21-23.
注:本文系2019年度天水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新一輪課改下高中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行動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立項號:TS[2019]LX86。
(作者單位: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