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文濤
摘要:目的:觀察急診行外剝內扎術治療混合痔嵌頓的臨床療效 方法:本研究選取于2021年01月~2021年06月期間我院急診科收治的混合痔嵌頓患者共6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抽簽法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及各有30例。實驗組實施24h內的急診外剝內扎術治療,對照組則實施一般的保守療法,對比兩組的臨床指標。結果:實驗組的術后疼痛評分較參照組更低,而術后痔核脫落時間及住院時間則短于/快于參照組(P<0.05);實驗組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僅有1例(3.33%)低于參照組2(6.67%)(P>0.05)。結論:建議給予混合痔嵌頓急診外剝內扎術治療,可有效緩解患者疼痛,縮短術后痔核脫落及住院時間,同時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較少,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關鍵詞:急診外剝內扎術;混合痔嵌頓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3-01
混合痔嵌頓屬于常見的普外科疾病,其為痔瘡發(fā)展最嚴重的并發(fā)癥狀。一旦患者出現(xiàn)混合痔嵌頓情況,其疼痛感明顯且劇烈,大多為急性發(fā)作,患者必須進行及時治療,如由專業(yè)醫(yī)生將局部脫出的痔核送回肛內或是接受急診手術切除局部脫出的痔核,其中,臨床大多建議盡早手術治療來減少不良預后[1]。鑒于此,本研究特選取60例混合痔嵌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就急診行外剝內扎術治療的臨床療效展開討論,現(xiàn)將結果闡述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于2021年01月~2021年06月期間我院急診科收治的混合痔嵌頓患者共6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抽簽法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及參照組各有30例。實驗組男女比例為18:12,年齡介于25~72歲,中位值為(45.39±7.63)歲;參照組男女比例為20:10,年齡介于28~70歲,中位值在(44.99±8.05)歲。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相關的知情同意書,同時研究已通過本院的倫理委員會審核和同意開展。
1.2方法
1.2.1實驗組:實施24h內的急診外剝內扎術治療,囑患者取截石位進行手術,做好相關的消毒及麻醉工作,將痔段分離,確保各痔段間的腔管皮橋和黏膜橋控制>5 mm;同時于11點痔段外痔處至齒狀線處作一梭形切口,沿著切口的兩側行鈍性分離,及后沿著肛門括約肌表層剪開外痔曲張血栓并直至齒狀線上方,縫扎內痔基底部,清理好切口處的殘余皮膚,保證切口平整對合。對其余痔段進行同樣的操作步驟。術后給予抗生素服用來預防感染事件。
1.2.2參照組:實施一般的保守療法,給予藥物坐浴及外敷,待痔核回納后方進行外剝內扎術治療,相關步驟同實驗組。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的臨床指標,包括有:①術后疼痛評分、術后痔核脫落時間及住院時間,其中,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進行術后疼痛評分,滿分為10分,分數(shù)越高則代表疼痛程度越嚴重;②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術后出血及肛緣水腫)。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工具進行對比,疼痛評分及時間表示為計量資料并采用()表示、以t檢驗,并發(fā)癥統(tǒng)計為計數(shù)資料并采用n%表示、以X2檢驗,設P<0.05提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實驗組的術后疼痛評分較參照組更低,而術后痔核脫落時間及住院時間則短于/快于參照組(P<0.05);實驗組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僅有1例(3.33%)低于參照組2(6.67%)(P>0.05)。見表1。
3討論
混合痔嵌頓主要發(fā)病于罹患環(huán)狀混合痔的患者,當混合痔發(fā)展至一定階段,局部內痔脫出肛門外,并且卡到肛門口不能進行自行的回縮,同時還會伴有局部痔核的充血及水腫情況。起病急、進展快、疼痛難忍為其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特點,如未能及時診治,患者的身心健康均受到嚴重影響,適當有效的治療措施更是直接關乎患者的預后情況及生活質量。相較于抗感染注的保守治療,臨床更為推薦早期進行手術治療混合痔嵌頓的根本問題,直接切除痔核可達到快速緩解疼痛、抑制病情發(fā)展的理想效果,因此備受臨床青睞[2]。
本研究旨在探討入院24h內便行急診外剝內扎術治療的安全性與可行性。首先從臨床相關的數(shù)據(jù)來看,實驗組的術后疼痛評分較參照組更低,而術后痔核脫落時間及住院時間則短于/快于參照組,該結果首先證實了入院24h內便行急診外剝內扎術治療的療效及康復情況更優(yōu)于待痔核回納后方進行手術;另外,從兩組的術后并發(fā)癥對比又可見,兩組的并發(fā)癥情況均較少,而兩組對比并未存在明顯的術后并發(fā)癥情況。由此可知,早期進行急診手術治療的臨床療效得到肯定,同時發(fā)生術后并發(fā)癥的情況較少,本研究的結論更是打破過去傳統(tǒng)認為混合痔嵌頓手術應于穩(wěn)定期進行從而減少不良事件的發(fā)生這一觀點。分析原因,應與混合痔嵌頓的炎癥大多發(fā)生于痔核表面且于肛門局部出現(xiàn)有關,就手術難度的層面來說屬于風險較低的手術,術后并發(fā)癥的問題并不多見,僅此,建議出現(xiàn)混合痔嵌頓應于入院后24h接受急診外剝內扎術治療,盡早對混合痔嵌頓的惡性循環(huán)進程進行抑制,使肛周靜脈淋巴回流恢復通暢,減少患者痛苦,以期獲得良好預后及促進早期恢復。本研究的結果也與丁曉紅[3]研究結果一致,進一步表明本研究結果具有參考價值。
綜上所述,建議給予混合痔嵌頓急診外剝內扎術治療,可有效緩解患者疼痛,縮短術后痔核脫落及住院時間,同時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較少,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徐曉煒,邱超. 外剝內扎縫合加部分內括約肌切斷術治療嵌頓性混合痔療效觀察[J]. 中國肛腸病雜志,2019,39(3):32-33.
[2]張瑞芳,陳紅霞,陳林,等.分段內括約肌切斷加分段外剝內扎術治療環(huán)狀混合痔的臨床療效觀察[J].結直腸肛門外科,2021,27(1):40-44.
[3]丁曉紅.改良外剝內扎術治療女性混合痔60例療效觀察[J].中國肛腸病雜志,2021,41(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