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明婕
(大連大學附屬新華醫(yī)院西藥局,遼寧 大連 116000)
慢性肺心病難治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目前多采用綜合治療措施,其中地高辛聯(lián)合利尿劑和血管緊張素轉(zhuǎn)化酶抑制劑療效可靠并可作為一線藥物選用,但其臨床療效仍不理想[1]??ㄍ衅绽–PT)在80年代早期主要用于治療高血壓,傳統(tǒng)的抗心力衰竭治療對慢性肺心病合并難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療效不佳[2]。本研究應用卡托普利治療慢性肺心病頑固性心力衰竭80例。筆者研究了卡托普利對慢性肺心病難治性心力衰竭的療效以及藥理,并選取在大連大學附屬新華醫(yī)院就診的慢性肺心病難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大連大學附屬新華醫(yī)院就診的80例慢性肺心病難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時間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均采用利尿、吸氧以及改善心功能等措施進行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40例進行常規(guī)治療,其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病程4~12年,年齡60~75歲,平均年齡(66.00±3.20)歲,心功能Ⅱ級10例,Ⅲ級20例,Ⅳ級10例,BMI 19.2~28.3 kg/m2;試驗組40例在此基礎(chǔ)上加用卡托普利進行治療,其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病程5~11年,年齡59~72歲,平均年齡(65.89±3.18)歲,心功能Ⅱ級11例,Ⅲ級19例,Ⅳ級10例,BMI 19.9~28.1 kg/m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P>0.05,可以比較。本項研究得到了我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標準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未對常規(guī)綜合治療如抗感染以及限鹽、利尿、強心等治療無效的患者。②無肺心病合并肺性腦病并且無意識及明顯的紫癜性反應,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62及動脈血氧分壓(PAO2)<4.1~5.4 kPa、動脈二氧化碳分壓(PACO2)>105 kPa的患者。③無電解質(zhì)紊亂,酸堿失衡的患者。④無對氨茶堿等解痙藥治療哮喘無效的患者。排除標準:嚴重器質(zhì)性疾病和精神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采用利尿、吸氧及改善心功能、控制感染并保持氣道通暢、糾正水電解質(zhì)失衡并保證每日身體能量的治療措施。在此基礎(chǔ)上,試驗組應用卡托普利(上海石貴寶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Z-H31022422),13.0~13.5 mg/次,每日4次,口服,15 d為1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1.4.1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有效率 顯著:臨床癥狀消失;有效:臨床中癥狀基本好轉(zhuǎn);無效:臨床癥狀無好轉(zhuǎn)甚至加重??傆行?(有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2 比較兩組患者心功能分級 評分標準,臨床療效評分判定,癥狀分級評分,不良事件評分比較。心功能分級評分標準,根據(jù)紐約心臟病學會修訂心臟病患者心功能分級評分。心功能0分為患者有心臟病,但患者活動量不受限制,平時患者進行一般體力活動,不會引起心悸、氣短或心絞痛,通常稱患者為心功能代償期。心功能1分為患者心臟病,患者體力活動受到輕度限制,患者靜息時無不適,但患者平時一般活動時,會出現(xiàn)疲乏、心悸或心絞痛,亦稱輕度心力衰竭。心功能2分,患者心臟病導致體力活動明顯受限,其小于平時一般活動導致的上述癥狀,為中度心力衰竭。心功能為3分為心臟病患者不能勝任任何體力活動,患者休息狀態(tài)下也可存在心絞痛癥狀,并且患者體力活動后,會加重,為重度心力衰竭。美國心臟病學會對臨床標準進行了修訂,增加了根據(jù)心電圖、運動試驗、超聲心動圖、心血管造影等臨床客觀檢查,心功能劃分標準:0分為患者無心血管病,客觀證據(jù)分為有輕度心血管病變。1分為患者有中度心血管病變的客觀證據(jù)。2分為患者有重度心血管病交的客觀證據(jù)。
1.4.3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評分 評分標準:0分為患者治療后,患者心肺功能提高2級,患者心功能達到1級,安靜狀態(tài)下,患者存在咳嗽、呼吸困難、患者發(fā)紺明顯減輕,肺部啰音消失,肺底偶聞及少量細水泡音,患者腹水消失,下肢浮腫消失,心率降至110次/分以下,體質(zhì)量減輕,末梢循環(huán)改善;1分為患者心肺功能提高1級,但不足2級,患者上述癥狀減輕;2分為患者治療后,患者心肺功能無明顯變化,患者病情加重。療效判定標準:0分為患者二氧化碳分壓,氧分壓、心酶及血液流變學,患者臨床指標變化情況良好。1分為患者二氧化碳分壓,氧分壓、心酶、血液流變臨床指標變化情況均有明顯改善。癥狀分級評分,2分為患者,二氧化碳分壓,氧分壓、心酶、血液流變臨床指標變化情況均有調(diào)整。0分為患者存在中等度勞力性呼吸困難,一側(cè)肺底啰音,下肢浮腫,右肋下小于等于1.5 cm,肺淤血征。2分為患者存在陣發(fā)性夜間呼吸困難或重度勞力性呼吸困難,患者存在雙側(cè)肺底啰音,下肢浮腫,頸靜脈零度水平2 cm以上,患者間質(zhì)水腫癥。3分為患者心力衰竭比其他情況更加嚴重。
1.4.4 比較兩組不良事件 試驗期間患者發(fā)生不良事件,無論患者是否用藥有關(guān)均應記錄,患者服藥期間觀察不良反應,如出現(xiàn)下列不良反應,導致患者血小板減少、胃腸道反應及過敏反應等,患者心力衰竭癥狀加重,患者出現(xiàn)低血壓,或出現(xiàn)血管擴張作用,如患者頭昏、暈厥等,患者心動過緩化導致房室傳導阻滯。患者于服藥后分別記錄上述指標,包括患者不良反應的臨床表現(xiàn)、臨床檢測指標、患者心臟病嚴重程度,以臨床客觀評價患者安全性,患者嚴重不良事件,包括致命或延長住院時間,患者惡性腫瘤,患者有無先天性畸形,患者是否存在藥物過量,安全性評價計算不包括臨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如果患者較易忍受,或患者引起輕微不適,不影響患者生活,則為輕度不良反應。折算為0~1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不良事件越嚴重。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通過組間行χ2檢驗后用[n(%)]表示;計量資料通過組間行t檢驗后用()表示,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有效率 試驗組患者的臨床有效率為95.00%(38/4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00%(30/40)(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有效率比較[n(%)]
2.2 臨床癥狀評分 試驗組患者心功能分級評分標準、臨床療效評分判定、癥狀分級評分以及不良事件評分比較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評分比較(分,)
慢性肺心病難治性心力衰竭是由患者肺組織、肺動脈或胸部的慢性病變引起的肺組織結(jié)構(gòu)和功能的異常病理改變,肺血管阻力增高導致肺動脈壓增高[3]。難治性心力衰竭是指在常規(guī)臨床治療心力衰竭的基礎(chǔ)上,患者心力衰竭癥狀和體征沒有改變或進行性加重[4],其中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因子長期過度激活為難治性心力衰竭,且年齡是導致血管逐漸老化的主要原因[5]。在慢性肺心病中老年難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多器官以及多系統(tǒng)疾病或功能性退行性改變[6]。因此采取有效臨床治療是非常重要的。卡托普利是一種新型的ACEI藥物[7]。首先通過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使患者外周阻力降低并使動脈擴張,興奮性激酶-前列腺素系統(tǒng)使靜脈擴張來最終降低外周血管阻力[8]。另一方面,卡托普利能減少水鈉潴留并減輕心臟前后負荷來增加心臟的輸出量,使肺血管擴張及肺動脈壓降低[9]。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低氧性肺動脈高壓(PAH)和肺血管阻力增加并加重右心后負荷,導致右心功能受損[10]。同時,患者還存在左心功能損害,特別是對嚴重患者,多為完全性心力衰竭,而對于心力衰竭及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和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害患者[11]?;颊呱窠?jīng)內(nèi)分泌的過度激活,是心力衰竭進一步惡化并成為慢性肺心病難治性心力衰竭形成的重要因素[12]。因此,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及降低肺血管阻力和心臟負荷是治療慢性肺心病難治性心力衰竭的關(guān)鍵因素之一。以卡托普利代表的ACEI是80年代以來一種新型的血管擴張劑,應用于臨床其對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有重要作用,其作用機制是:抑制RAA(包括心肌和血管壁RAA)來增加緩激肽和前列腺素E的濃度,從而擴張動脈和靜脈及降低肺和全身循環(huán)阻力。降低嚴重心力衰竭患者的水鈉潴留,從而降低心力衰竭前后PAH和心臟負荷來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心肺功能。
閆建利[14]在分析卡托普利對慢性肺心病難治性心力衰竭的療效中發(fā)現(xiàn),卡托普利可以有效治療慢性肺心病難治性心力衰竭,效果顯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以上研究結(jié)果與本研究相同。從本試驗可以看出,試驗組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卡托普利對慢性肺心病難治性心力衰竭效果顯著,適合臨床推廣應用。